1 月 15 日,浙江大学人力资源处在官网公布了 2022 年专职辅导员招聘拟录用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官网

根据公示结果,分别有 20 名博士和硕士进入拟录用名单,校内校外各占一半。另外还有39 名博士和 30 名硕士进入替补名单。这份共计 109 人的名单,让不少人直呼内卷。拟录用的博士名单中,除浙大博士之外,全都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海外知名学府。就算是替补名单里,最起码也是老牌 211 高校的博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官网

相对而言,硕士的竞争更激烈。除浙大硕士之外,拟录用人员的毕业院校不仅有「双一流」高校,还有爱丁堡大学等世界名校,替补者名单中甚至出现了剑桥大学的毕业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官网

名校硕博生扎堆竞聘高校辅导员已是近些年高校招聘的常态,辅导员岗位也成为硕博生求职中的主要选择之一。

辅导员 = 硕士以上,党员,名校

常态化的现象背后,定是趋势使然。追溯起来,这种趋势从高校对辅导员岗位的招聘中早已显露端倪。

去年,武汉大学公布拟录用辅导员的名单,入围者同样来自国内外知名学府,甚至还有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名单公示后也在网络引发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知乎

在 2022 年学生辅导员的招聘启事中,武汉大学不仅对学历有要求,还要求必须是党员,对年龄也有限制——80 后已经没机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武汉大学官网

同样是去年,河南大学发布的 2021 年专职辅导员的招聘公告,只有针对博士的招聘。对比前后脚发布的 2021 年实验教师招聘公告里要求学位为博士,再对比针对硕士的员额制岗位只有博物馆和体育训练等专业技术岗,有理由怀疑这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在辅导员招聘中应该是只招博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河南大学官网

河南大学的同省兄弟郑州大学,在 2021 年也发布只针对博士的辅导员招聘公告,要求必须是党员。经官网检索,并未发现与之对应的面向硕士的辅导员招聘公告。在公告中专门说明,专职辅导员五年内不得转岗

图片来源:郑州大学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郑州大学官网

再往前,华中农业大学在 2020 年度辅导员招聘公告中,也明确对应聘者的学历和年龄做出了要求;此外,还很委婉地对应聘者的本科和研究生「出身」做出了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官网

2019 年,云南师范大学的专职辅导员招聘公告中,只招党员博士,也有年龄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官网

回到浙江大学。在辅导员的招聘要求里写明硕士以上学历,也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能找到的 2008 年发布的《浙江大学招聘辅导员启事》里就已经有毕业院校、学历、年龄和党员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官网

高校辅导员要求高学历的招聘趋势背后,除了学历内卷的显性原因之外,还隐约闪现思政教育相关政策的影子。

2006 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在高校辅导员的配备与选聘中,专门提到按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虽没有明说,但现实地看,规定中提及的研究生辅导员,至少也应该具有研究生学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2017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第五部分为「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随后,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还对应着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官网

2020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其中队伍建设体系中的第一条明确提出要「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第二条则提到要完善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还要求有条件的高校为专职辅导员设置一定比例的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有条件的高校,自然指好高校;好高校里的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要求博士,这不过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除了思政方面的政策之外,还有职称晋升的政策。2021 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在职称晋升中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硬性要求:

晋升高一级职称的青年教师,须有至少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或支教、扶贫、参加孔子学院及国际组织援外交流等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官网

辅导员 = 稳定 + 福利 + 晋升

辅导员为啥这么香?

第一是稳定。根据政策,专职辅导员一定要有编制。在《关于加快构建高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虽然没提到编制的问题,但明确表示:

严格落实专职辅导员人事管理政策,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不得用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方式聘用辅导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稳定历来是求职中的重要考量因素,疫情之下,稳定的权重更高。

第二是福利。高校工作的各种福利,很多人都或多或少了解一点。寒暑假自不必说,户口、子女享受的优质教育资源、公费医疗等等不少人也知道。如今,哪怕谈到收入,高校辅导员也不心虚了。在前面提到的河南大学招聘辅导员的公告中,就明确提到会提供15 万元安家费华中农业大学则在招聘辅导员的公告中写明,博士辅导员年薪不低于 24 万元

第三是圈子。硕博士们都在高校学习和生活多年,对高校很熟悉,转型辅导员基本不需要适应。而且高校的圈子还算比较高端,机会不少,社会地位也高。何况还有编制,就算谈婚论嫁,都平添不少底气。

第四是晋升。传统观念里做辅导员没前途的看法,恐怕要改变了。根据《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高校会完善专职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体系,建立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办法。除了走行政管理岗之外,不少高校还支持专职辅导员转科研教师的岗位。硕士学历的辅导员,也有机会参与在职攻读博士的专项计划。

第五是工作难度。对于绝大多数硕博士而言,专职辅导员的工作,本身难度不算高。跟皓首穷经地搞学术比起来,甚至可以说是简单。最重要的,辅导员的工作比较难以量化,在高校普遍推行量化考核的今天,这一点简直太难得了。因为量化困难,所以合格过线也就容易,年终绩效一般不会受到影响。坊间流传,不少高校辅导员年终绩效跟副教授处于同一平均水平,甚至略高。

辅导员 = 事多 + 消磨人

当然,做专职辅导员的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选择辅导员岗位约等于放弃了之前的专业。虽然辅导员晋升和深造的渠道很多,但客观地说,做了辅导员几乎等于放弃从前的专业,即便深造也都走思政方向。这一点从各个高校的招聘通告中也能略窥端倪,大部分专职辅导员岗位都不限专业。

其次,辅导员的工作很琐碎。辅导员主要工作是搞思政教育,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思政教育的涉及面很广,对应的工作范围也很广,跟学生有关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辅导员的工作范围,琐碎而又繁杂。很多工作看起来简单,但比较耗时,很容易消磨人。

再次,辅导员的相关政策仍然具有不确定性。在国家的顶层设计中,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越来越重要,但各个高校具体执行起来,差别还是很大的。比如东北某高校招聘博士辅导员,入职后先签一个四年的合同,考核通过后再转正给编制,而且考核内容不仅有学生工作,还有科研绩效。其他相关政策的执行和落地,也需要时间的检验。

卷疯了还是香爆了?

岗位本身有优点也有缺点,相对客观;具体到个人选择上,对优点和缺点的权衡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别。

2015 年硕士毕业入职东部某省属高校辅导员的李莉至今仍然认为自己当年的选择很超前。她在自述中,讲了自己小姨当年的选择:

「十几年前,读硕士刚热起来的时候,我小姨读了个 985 高校的文科硕士。当时很多人读硕士,主要还都冲着读博去,至少都是冲着高校岗位或者公务员岗位什么的。我小姨就很奇怪,她想进小学当老师。给的理由,我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有编制这个不用说了,一是她不是做科研,写论文的那块料。能考上硕士已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趁着当地好的小学还没有提高入职门槛,赶快毕业进去。二是咱家确实没什么祖荫,同辈里也没什么能指望的人,自己又是女生,当公务员肯定没前途。倒是进个好小学当老师,没准儿能接触些当地的上层人物,建立一些关系,将来给自己家庭或者家族有点帮助。三是小学老师轻松,没有啥升学压力,而且教的都是基础知识,对知识更新的要求不高,自己完全可以掌控。硕士毕业后,她很顺利地进入当地某知名小学任教,当语文老师了。

过了几年,她已经成为全市小学语文老师的中流砥柱,经常作为公开课的主讲人讲课与交流。现在,她偶尔在朋友圈发一个花花草草,岁月静好。现在回头看看她当时的选择,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但我觉得她对自己,对未来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她的现在就是自己当年想要的结果,我认为非常棒!

小姨的经历影响了我。硕士毕业之前我对比了一下。第一,自己不是做科研的料。第二,家里还是没啥祖荫。第三,辅导员也没有升学压力。我一看,这还用选嘛,简直就是一样的。最关键的,还是有编制!所以我到这里做辅导员了。

其实,我也知道,时代不同,而且高校里人才多,竞争激烈,我将来的发展肯定没有我小姨快。不过我在高校待着还是挺开心的。我准备找机会读个在职博士,先把学历弄到顶。肯定对后面的发展有益。」

相比于李莉,2018 年博士毕业入职东部某 211 高校当辅导员的刘洋就很不开心了。

刘洋入职前也了解过,辅导员在本校拿编制,要先通过一个为期四年的考核,包括学生工作的考核和科研工作的考核。他估计了一下,觉得自己完成考核问题不大。虽然被学校膈应了一把,但他还是签字入职了。

现在三年多过去,刘洋觉得自己转正的希望比较渺茫。学生工作方面,他很尽心尽力,也从没有学生投诉他,但他有两处「硬伤」:一是有学生退学,二是有学生自杀。虽然后者未遂,但造成的校内影响不小,作为辅导员,他当年的评定直接被定为不合格。由于学生工作花时间很多,刘洋在科研方面收获甚少,论文还能自己写了发几篇,但科研立项方面仅有两个校级项目,远未达到考核要求。

刘洋正在联系博后位置,准备出站后再选一次,他同时还在准备着公务员考试。「可能是我运气比较差吧……」他自我安慰道。

写在最后

谈到求职,每个人情况不同,择业时看重的要素也不一样,而且疫情等时代中的大事件也在飞快地重塑硕博士们的择业观。比如一位 2021 年应届毕业的博士就特别看重稳定,他放弃了做博后的机会,放弃了 30 万年薪的工作,只盯着考选调或当辅导员,因为选调生竞争激烈,他失之交臂,最后留校当了辅导员。

那句话说了千万遍的「废话」仍有必要在这里重复一遍:

认清自己的现状,选择适合的工作。

题图来源:自制

投稿:zhanglanxin@d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