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被传的沸沸扬扬的“河南发布的中小学寒假拒绝学科培训承诺书”被认为史上最严,原因是其中在文末有一句话。拒绝参加学科培训,坚决抵制违规培训,如有违反将自愿计入学生个人诚信档案。

而过了六天后,这个承诺书改了三个字,计入变成了纳入。

个人诚信档案变成了个人管理档案

下图是我写文章时候的刚发布的时候的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张图是1月21日从官网上下载的文件的新的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字之差,含义大变,似乎人性了许多。

查了一下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计入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列入有关的项目内。

纳入,归入。多用于抽象事物。

显然计入更严格,带有更强烈的非主观意愿。改后似乎变得不那么严厉了。

但是不管怎样,这个承诺书还是提到了不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参加学科培训,并对发现的违规违法培训行为,及时予以举报。

只要违反了,还是将被纳入学生个人管理档案,当然比之前的诚信档案的严厉度要差很多了。起码未来不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给观者一种必须举报否则不行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改不改这几个字,依然是最近国内最严格的寒假学科类培训的指导意见。它把举报人直接指向了学生。而不像其他地区,之前公布的举报方式针对的是社会,如家长及群众。

其实这也是河南的无奈之举。随着双减落地,国内从严监管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后,明面上的正规辅导机构已经不敢做一些小动作。但是这个假期来看,现在更多的是家长和机构互相配合,维护机构进行学科辅导的现实。如何监管转向地下、家庭的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成为了各地“双减”的重点和难点,河南于是想到了这个无奈的,看似不合理却又应当比较有效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河北,河北现在双减后的隐形学科类辅导太多了。明面上的见不到,但是只要是个家长,是个辅导机构,是个老师,谁手里没有一对辅导班发来的广告呢?线上、线下、家庭林林总总,而且价格不菲,比“双减”前收费高了起码三成起,为何,因为这些辅导机构也知道自己担着风险,于是就拿价格和收费来转移风险。现在就是民不举,辅导机构和家长和和睦睦。而上辅导班的孩子大多也是成绩不错的孩子,这些孩子对辅导班虽然有反感但是并未到一上课就想着举报的程度。

现实问题是,既然大家都参加了,都纳入学生管理档案,那就无所谓了,等到中考、高考的时候,大家都一个样子,同样没有厚此薄彼,也就都不在乎这个结果。

在小学阶段不明显,但是过了初二就非常明显,即便家长想躺平,也不敢躺平,周围别的孩子都在努力,不给自己的孩子报班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家长也是两年,一方面假如躺平了,孩子中考考砸了,自己心理上过不去这个坎儿,外人也会说,你看,谁谁没让自己孩子上辅导班,考砸了吧。另一方面如果没上辅导班,中考考的不错,别人也会说,要是上辅导班就考得更好了,都能考上什么什么重点中学。在河北,除非躺平了还能拿到衡中系的通知书,否则唾沫都能把家长淹死。

最牛的,我知道有家长从衡水请到老师给孩子一对一辅导,怕老师担心,然后把车开到了高速公路服务区跟老师对接,在车上一对一辅导,食宿、过路费、车费、油费全都给老师报销。像这种培训,谁能查到?不得不佩服家长的脑洞,为了培训可谓想尽办法。

你怎么看待承诺书改字呢?会有用么?

图源网络,侵删。

和你一起看教育趣闻,分享教育理念,了解学科知识

期待您的关注、分享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