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青

真的长知识了,我活到接近七十岁的人,第一次知道种植西瓜这种时令水果,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和研究课题。这次在被称为“西瓜之乡”的东台三仓,虽然因季节的关系,没有赏到他们种植的三仓西瓜,但被上了一堂西瓜课也算收获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他们提供的资料上发现,1999年5月29日,东台市首届西瓜节开幕,来自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地区的嘉宾们相聚东台,参观三仓西瓜园区,观看西瓜节目,更少不了品尝他们培养多年的十大品种,还举行了西瓜论坛,签订了购销合同。西瓜产业养富了农民,壮大了市场经济,同时又融入了独具东台特质的浓浓文化元素,不能不说这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收获。三仓镇的农民兄弟种植西瓜可不是一两天了。我听说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仓镇苴村七组农民不甘守穷,偷偷摸摸地在计划种植棉花的田里悄悄种下了西瓜。野外露天生长,沙壤地力充沛,长成乌皮红瓤熟得一碰就要“炸”。村民用自行车驮往十里外的农场、百里外的南通叫卖,亩收入过千元,竟然是棉花的五六倍。这一切只能偷偷摸摸地做。

记得1989年初,按市统一要求下达各村棉花种植面积时,镇党委书记了解到官苴人在棉花田里偷种西瓜,还真的收获颇丰。据此他在自己心中算了一笔账,感觉此风险可控,故他大着胆子在官苴试点推广西瓜种植,官苴棉花种植面积从2000亩调减到800亩。当年,官苴西瓜从最初的七组十来户人家扩散到全村,短短数年间,全镇村村都种上了能够挣大钱的西瓜。到1995年,三仓镇种植西瓜面积已达到8000亩,2000年则达到近3万亩,2004、2005年最高峰时全镇超过4万亩。这一来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于是由政府引导,科学组织,极大地去调动农民种植西瓜的积极性,种瓜技术也得到了迅速提升,从旱地西瓜到大棚西瓜,从竹架大棚到钢构大棚,满眼的白色成了东台农业最为炫目的景观。三仓西瓜很快便名声大振。

1996年,上海几大贸易批发市场的负责人到三仓邀请种植大户去上海旅游观光,每人赠送上海牌手表作为纪念,签订西瓜供货的产销合同。《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三仓西瓜甜遍大半个上海》。以此为标志,三仓西瓜从找市场变成西瓜市场找三仓。

这一来好戏连台,东台市委、市政府也没有闲着,他们以三仓西瓜的成功发展为典型,在全市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发展西瓜产业,并以此为农业大县迈向农业强县的路径之一。东台西瓜由此迈上有纲领、有组织、有章程的产业化快速发展之路。

1997年10月11日,东台市委在三仓召开“西瓜产业一体化”会议,明确提出东台西瓜产业化发展战略,抢抓市场无大量西瓜的机遇,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努力开拓西瓜产业。

1997年11月18日,东台市政府召集农业局和三仓镇政府,举行西瓜产业协调会,布置建立统筹和指导西瓜产业发展的全市型西瓜协会,其名称为“东台市西瓜产销协会”。任务为:规划生产,引进良种,培训技术、开拓市场。办公室设于官苴村。1997年12月上旬,市委、市政府召开西瓜协会筹备会议,通过了市委办牵头起草的《东台市西瓜产销一体化发展大纲》,审议同意了政府办、农业局起草的《西瓜协会章程》。2007年12月27日,江苏省首家西瓜协会——东台市西瓜协会在三仓镇成立。本市个人种植30亩西瓜以上,村种植1000亩以上的可获得个体会员或团体会员。参加会议的会员128人,其中有个人会员90人、团体会员38家。

从首届西瓜节到第二届西瓜节的举办,也惊动了省农业厅,原厅长刘立仁带队前来调研,正如他在东台永丰林生态园举办的第二届西瓜节上的致辞中盛赞:“东台西瓜甜了巿民,富了农民。”借政府之手、农民勤奋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同向发力,成就了东台西瓜走出东台,至今又不断走向新的辉煌。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了,日子好过了,出去打工的青壮年明显少了,发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广,生活越来越多的甜美。这其中无数个可圈可点的好政策、好引导、好科技成果,记载着一项项东台西瓜走出东台、名扬天下的奋斗历程。

中国的农民是最聪明、最勤奋的一个阶层之一,只要有党的好政策去引导他们、关注他们、扶持他们,面对任何艰难困苦,他们都会克服一切困难去创造出人间的奇迹。东台市农民自己探索出来的这一条致富之路,如果没有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他们的致富之路就绝对不会走得这样顺畅、这样舒心、这样快速。现如今他们的成果,注册为“佳蜜牌”商标。1999年又获批为“绿色食品”,开了本地域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先河。2006年,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东台西瓜为瓜类地理商标,在江苏第一家获得此殊荣。同年东台西瓜又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西甜瓜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12位专家考察认为:东台西瓜面积江苏第一,小果型设施栽培西瓜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是江苏省西瓜品种、栽培设施农资集散中心。2008年被命名为“中国西瓜之乡”。

据悉,仅西瓜这一品牌,就带活了东台现代农业最具特色的新型绿色通道,这些植入智慧因子的绿色食品,目前实现了网上起飞。如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台市诺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追着季节、赶着地球纬度种西瓜,将西瓜种到了缅甸、老挝,卖到了香港、澳门。应时的优质西瓜精品,在香港售价150港币一只。2018年6月上市的“恋之味”西瓜在上海卖到299元一只。目前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的情况是,东台全市种植大棚西瓜28万亩,全市年产西瓜100万吨,收入30多亿元,规模位居江苏第一。

从当年的百万担皮棉到如今的百万吨西瓜,东台市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供给侧改革效果显著。优质的西瓜畅销苏、浙、沪、鄂、赣、闽、湘、川、澳门、香港等十几个省区,成为广大巿民最受欢迎的最佳瓜品之一。当地负责人告诉我,2016年,在全国举行的西瓜比赛中,东台送展的西瓜含糖量在15%以上,质量尚佳;“全美4K”西瓜获中果组冠军,“小兰”西瓜获季军,“玉菇”获甜瓜组亚军,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知道吗?西瓜这物种从非洲起源到遍布全球,已经走过了数千年的时光。它披着沙漠的烟尘,穿越时光隧道,从撒哈拉大沙漠的苏丹起程,走进尼罗河畔的法老花园,添列古巴比伦的空中楼台,跻身波斯帝国的宫廷后院,与橄榄树一起成为雅典的“希腊化文明”。印度的百姓将它培育成可供食用的果品,于是它便变身成为释迦牟尼的圣果,登上供奉的莲台。然而,它不甘寂寞,最终走下神坛,离开宫庙,走进百姓的民间,它曾顺着联络友谊的丝绸之路,途径新疆、达长安、访高丽、去日本,还沿着山高水远的茶马古道,游云南、去南亚,辗转小亚细亚,游历东欧各地,普度美、澳,重返非洲。数千年的跋涉,在世界各地传宗接代的涅槃,在自然界人世间的物竞天成中,修成甘甜可口普惠大众的善果。

科学考证和考古表明:苏丹的野生西瓜,与当今的栽培西瓜有着生物学上的亲缘关系。撒哈拉沙漠东端的苏丹是世界西瓜最早的发源地。至今,在苏丹境内还能随处可见野生的西瓜,在长达半年的旱季中,当地民众与动物会用野生西瓜解渴。您也许不会相信,起源于非洲的西瓜得以流传世界,竟然是作为奇怪花卉异果被选送宫廷开始,人工培育西瓜,一开始就被抹上了浓浓的文化色彩。当初的野生西瓜味道苦涩,并非适合食用,然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恰好契合了养尊处优的皇家审美情趣。因此,在四大文明古国,西瓜依序走过。埃及是最早把西瓜带出原产地的文明古国。我们今天还能从4000多年前的法老墓室看到壁画中的西瓜。彼时,西瓜尚未选育出适合食用的品种。据此推测,当年西瓜只是作为观赏瓜果种植于法老花园。公元前6世纪,西瓜被引入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古巴比伦位于亚洲西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古埃及同属世界文明古国。公元前3-4世纪,强大的波斯帝国崛起,西瓜被传入波斯帝国都城苏萨。波斯人将西瓜从巴比伦传入波斯帝国的苏萨城和波斯波利斯城(今天均在伊朗境内),种植在这两个都市的宫廷花园里。公元前449年,希腊人击败波斯帝国后,将西瓜带到雅典。公元前326年,罗马帝国远征军东进至印度西部,将西瓜传到与我国毗邻的南亚地区。南亚的热带气候,与西瓜原产地苏丹相似,适合它的生长。古印度人选育出可供食用的西瓜品种,从而把它从观赏植物逐渐转化为食用果物。食用西瓜在东南亚地区和西北亚地区传播种植,成为民间常见的瓜果品种。现在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西瓜进入我国新疆种植后,才逐渐传到大唐都城长安,后于公元8-9世纪,通过来华“遣唐使”的交流,而传播至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专家认为,公元1世纪前后,食用西瓜已经从阿富汗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我国新疆。

西瓜的原名,波斯语叫“塔布孜”,塔吉克和乌孜别克叫“塔巴孜”,维吾尔语叫“塔吾孜”,其发音十分相似,这说明西瓜的真正传播与古丝绸之路有一定的关系。也有相关资料记载,公元3-5世纪,契丹人西征时,从西域带回干西瓜种,在西北各地及今天的内蒙古种植,后贯穿东西,经大同府至上京临潢府,再到中京大定府(今宁城县内大明城)地区种植。考古发现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有多幅契丹大型壁画,其中一幅画内,有一盘中盛放三个大西瓜的场景,这说明当时西瓜已经被作为果品,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这是我国古代壁画中发现最早的食用西瓜生活图鉴。

东台被国家权威部门认定为中国的西瓜之乡,自有他认定的道理,这不仅仅是因为如今的东台西瓜在全国叫响了品牌,而且种植在这块土地上的西瓜总是和别处种植出来的品质差距很大,这可能与土壤学、环境气候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方面吾辈是十足的外行,绝不敢在这里胡说八道,还是等到相关专家们去研究、认定。

我真的不知道讲什么好,一脚踏进这个产业园的展示大厅,窗外的路灯都亮了,展厅里更是灯火璀璨,整个展厅以淡绿色和白色为主要色调,这些象征生态、健康、环保的设计理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讲解员介绍的声音,仿佛自己是在岁月流逝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启发。一个乡村农展馆,会给我留下这么多美好的印象,真的是太难得了。愿东台西瓜产业越做越大!愿三仓百姓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下,道路越走越宽广!

(作者系中国报道网双创中国栏目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