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7雷霆式战斗机由共和飞机公司制造,是美国陆军航空军(美国空军前身)在二次大战中后期的主力战斗机之一,也是当时最大型的单引擎战斗机,其后期的M / N型更排得进二战时盟军最快的螺旋桨战斗机之前列。除了在空战中表现优异,P-47也适合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除了美国陆军航空军外,也有其他盟军空军部队使用P-47战斗机。由于其机身明显较其他型战机壮硕许多,故当时被空勤人员昵称为“水罐”(Jug)。15,686架的总产量使P-47位居美国战机产量的第一位,其中D型机的12602架,更是世界军机单一机型生产量第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47的设计者是为了逃离苏联的王牌飞行员俄罗斯裔美国人亚历山大·P·塞维斯基与乔治亚裔美国人亚历山大·卡特维利开发,在1939年P-43战斗机确定落伍后,共和飞机公司推出P-43强化型XP-44与装备V-1710液冷发动机的AP-10设计(代号XP-47)提供美军扩军之需,然而这两种设计在前线资讯传回后发现均无法有效满足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未来作战的需求,因此在1940年6月共和公司的请求下XP-44计划取消,而XP-47则整个设计取消并重新设计,以P-43系的气动设计更换更大的机身与更强动力的发动机,新设计在1940年9月下单,称为XP-47B,因此在量产时没有P-47A这编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47于1942年9月首先被派往西北欧战场,第一个装备P-47的部队即为日后战功彪炳的第56战斗机大队(56th Fighter Group)。战争结束后,该大队并以1:8的交换比,取得欧洲战区最优异的战斗机大队战绩。P-47在欧洲战场的首场作战在1943年3月10日,该日第4战斗机联队将旗下战机派赴法国扫射当地部队,但因沟通不良而任务失败;第一次空战胜利发生在1943年4月15日,由唐纳德·布莱克斯利驾驶的P-47击落德军的Fw-19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3年6月,P-47C也配备于驻新几内亚的第348战斗机大队,用于太平洋对日作战,该大队也取得相当亮眼的战绩,在太平洋战区的P-47战斗机也包括暂时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第58大队的墨西哥空军的25架P-47D,他们从1945年5月1日开始参加在菲律宾和冲绳以至日本九州南部的对地攻击任务,这些墨西哥空军的P-47战斗机除了美国白星标记之外在右翼贴有象征墨西哥空军的三角形标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4年4月,P-47D部署到中国战场提供驻华空军高空作战任务,美国第十四航空队装备了2个中队的P-47D,1945年初美国海军陆战队攻下硫磺岛后,加长航程的P-47N也被派遣进驻,担任为B-29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的护航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胜利后,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移交给国民政府空军部署在中国战场的102架P-47D,空军整顿了堪用机75架拨交给第十一大队的41、42、43中队,替换P-40N战鹰式。然而42中队在1946年8月19日接装移防时因沙尘暴迷航导致12架P-47D油尽迫降毁损,42中队因此意外遭空军解编,因此十一大队最后操作P-47的战斗机中队仅有41、43两中队,44中队仍使用P-40N。1948年,国民政府在太平洋战场的剩余军事物资中搜罗42架P-47D,除了补充十一大队耗损,剩余战机拨补给五大队的第17、27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