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乡间阡陌,寄托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乡野生活的心向往之。随着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越来越多的乡镇也借势探寻自身发展路径,不断迸发新的动能。

在日前举办的南京市高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报告中明确将坚持三农优先,着力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让绿色成为高淳发展最动人的色彩。一直以来,高淳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迈向纵深、乡村建设行动落到实处。作为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高淳漆桥街道茅山村携手清华大学等知名学府,在村内的高岗自然村建立起江苏首家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实行“校园+田园”乡村振兴实践新模式,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撰文/丁悦林

审校/朱永琪

牵手清华大学 小乡村焕发新活力

曾经的茅山村不被人熟知,和中国许多乡村一样,面临“空心化”严重、人才流失等问题,引不来人、留不住人,村中只剩下约50人留守,三分之一的房屋空置。

茅山村的蝶变,离不开一封清华学子寄出的信。

2018年4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韩芳向高淳区长信箱寄出一封信件,提出希望在高淳建设乡村振兴工作站,并针对各类问题做出了详细介绍。此封信件受到了高淳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工作站的建设很快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同年7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组织“乡村振兴”实践支队成员赴高淳各个街道开展现场踏勘,经过多重考量后最终确定,在漆桥街道茅山村的高岗自然村建设江苏省第一家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这一项目总投资1.2亿元,于2020年7月投入建设,同时也是高淳区2021年农村农业重大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7月17日,清华—高淳校地合作乡村振兴时间展示暨高岗村开村仪式举行,自2018年12月以来,已有1000人次10余所国内外高校学生在高岗村开展20余批次的实践活动,形成超过5万字的实践成果。借助各大高校的师生力量,村中20余栋闲置房屋得到了修缮改造。“小乡村”牵手“大学府”,开辟出乡村振兴高岗模式。

除了与高校合作,茅山村厚植崇文重教、鼓励成才的村内氛围。自2013年起,茅山村设立升学奖学金,为所有村内参加高考被录取的重点本科、普通本科的大学生发放2000元升学奖励金,迄今为止已发放12万元。

因地制宜 探求产业发展新路径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茅山村紧临桠溪国际慢城和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村庄周边耕地、林田环绕,景色宜人。曾经村内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冶炼企业,在2011年,茅山村彻底关停拆除江苏齐越铜业及四家村属冶炼企业,这一举措造成了村集体经济的下降,却守住了茅山村的绿水青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亿万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失去经济支柱后,茅山村在摸索中前进,村两委因地制宜,成立了茅山经济林果专业合作社,引进专业人才。又因村中土地肥沃、排水透气性优良,以早园竹为主导产业的高效设施农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7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0682元,创成胡家坝、下城、高岗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茅山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保圣寺塔、沧溪戏台等景区坐落在村庄周边,高淳桠溪祠山庙会、六月六龙舟竞渡等特色民俗文化对于游客也具备较强的吸引力。随着交通的逐渐便利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将茅山村作为周末假日休闲、体验田园生活的目的地,一些外出务工的村民也打算回到茅山村参与家乡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 铸就履行战略之魂

“茅山村虽然离城里有些距离,但这里婚丧嫁娶一点都不比城里差,有浓浓的宴请习俗。”早些年,村民攀比操办红白喜事,有些人为了“脸面”,甚至不惜举债办酒席,导致宴请规模越来越大。对此,村两委成立红白理事会,推行简办红白喜事。为了不让铺张浪费、攀比办席风气蔓延,并创立“喜事堂”。堂内300平方米大厅供村民办喜事时免费使用,圆桌、厨具配置齐全。“以前农村办喜酒,都是在院里搭上遮阳棚和简易锅灶,既不美观,也不卫生。去城里办,亲戚朋友出门不方便,价格还贵。有了喜事堂,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茅山村村民表示,“喜事堂”方便了居民办喜事,为他们节省了一笔可观的开销,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喜事堂”的建立是茅山村在推行文明新风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缩影。为打造平安幸福新茅山,茅山村探索实践出一套完整的“365”服务工作法,利用其下设党支部,构建了党员先锋服务队、网格管理体系和党员先锋示范岗“3”大服务体系;探索实践“微平台”、“微认领”、“微积分”、“微组织”、“微改造”和“微公约”“6微”行动;实现区检察院、街道综治办、司法所、一中队、派出所“5”部门联动,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曾评价茅山村,称其具备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经济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思想意识较为领先,有良好的示范性。并指出,乡村振兴并不是仅仅让游客来农家乐吃顿饭就走,而是要做到让人留下、让人住下,甚至引入新村民。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进一步实现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并总结提炼出可以向长三角经济较发达地区推广的乡村振兴经验,是茅山村在新时代将面临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