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负责外交事务的欧盟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日前就“中立争端”发表了进一步的看法。他表示“支持立陶宛”,但被问及欧盟将采取何种声援行动时,博雷利却始终未能有明确的主张出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雷利的表态代表了欧盟的意见,可视为部分欧洲国家针对当前事态的看法。但问题是,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表态,既不能帮助立陶宛摆脱困境,也无法对中国构成实质性威胁,岂不是多此一举,自讨没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之所以表现得模棱两可,可能有多种原因。

1.立陶宛的经济体量太小,欧盟不值得为其出头;2.立陶宛受到了美国的裹挟,表现得过于激进,超出了欧盟的处理底线;3.中欧关系有望进一步发展,现阶段不应发生矛盾;4.欧盟还未准备好处理此事,仍须对关键问题进行讨论,以达成最终的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如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立陶宛都只能独自承受挑衅中国的后果,纯属自讨苦吃。事实上,欧盟的态度变化经历了多个阶段。

第一阶段,欧盟对外宣称正在“了解情况”,对立陶宛的处境表示同情。第二阶段,欧盟准备将包袱抛给WTO,美其名曰“通过经济手段替立陶宛伸张正义”。而在第三阶段,其又突然变脸,称这一切取决于轮值国法国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立陶宛政府高估了欧盟的能量,总认为背靠欧盟这颗大树,便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殊不知,如今的欧盟也愈发难以自,或正处于“暴风雨来临的前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前的消息来看,包括波兰和瑞士在内的国家已经对欧盟深度不满,它们反对欧盟组织对成员国主体的强势干预。此外,英国与欧盟的关税之争,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布鲁塞尔方面的精力,使其疲于应付。换句话说,立政府对时局的判断有误,它赶上了欧盟最为困顿的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常说美国和欧盟的实力有多么强悍,实际上并非每次都是这样。要知道,“纸老虎”在面对比自己弱小的国家时,往往就是“大棒加胡萝卜”;而面对中国这样的世界级大国时,也只能从实际出发,不敢掀起太大的水花。说白了,欧盟也是“看人下菜碟”,很难因为立陶宛的诉求而与中国撕破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立陶宛找错了对手,也选错了时机,这便是鸡蛋碰石头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