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东莞市民需要什么样的健康服务?立足“双万”新起点,为了提供高层次、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能看上病、看好病,1月10日起,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巧利带队分赴高水平医院、区域中心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走访慰问高层次人才,探寻提升与千万人口匹配的高品质医疗服务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顶天、强腰、立地”——高水平医院、区域中心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牢牢织密起东莞卫生服务网络。但这还不够,张巧利在调研中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构建更加完善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市医疗机构医教研快速发展

三天的密集调研中,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张巧利带队,副局长袁伟芬、二级调研员曾凡荣和局办公室、规财科、医政医管科、中医科、人事科、机关党委等科室负责人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研对象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分别是: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市东部中心医院、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市水乡中心医院 5 所区域中心医院;大朗镇、寮步镇、沙田镇、石排镇、石龙镇、大岭山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近年来,这些医疗机构的发展可圈可点。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蔡立民介绍,医院全力加快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去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2项,实现了面上项目零的突破。BNCT实验装置是我国在癌症治疗高端医疗设备整机技术开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BNCT治疗中心大楼建设项目近期将正式开工。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叶国华介绍,在2021年,市中医院国医馆、骨伤科研究中心项目建设均实现提速,医院新增国家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1个,市中医重点专科6个、市临床重点专科2个,提前实现了引进5个国医大师工作室的目标,科研教学水平明显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域中心医院是东莞为了提升片区医疗服务水平的重大举措。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2021年总收入6.586亿元,同比增长46.57%,门诊量103.47万人次,同比增长24.05%;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全年门急诊服务93万人次,住院服务24863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2.9%、18.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21年,大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约118.6万人次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为参保人报销医疗费用共5811.1万元,平均处方费用为72.42元,人均药品费用41.57元,开展15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中心能提供416种中成药、384种中药饮片,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真正将“小病”留在社区。

“专业人才引进很难”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硕果累累,但对比起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依然存在一定的短板。在刚结束的东莞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到,东莞目前优质医疗缺口较大。

据统计,东莞市目前仅有市人民医院1所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与广州17所、深圳7所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全市国家级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4个,与广州129个、深圳11个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市中医院入选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预选目录,被市里列为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

“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就是对高品质健康生活的要求,也是我们卫生健康工作的追求。”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张巧利表示,无论是高水平医院还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与东莞经济社会在全省、全国的地位均不相称。

在座谈中,医院、社卫中心党政负责人、专家均提出了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引进高精端科学家,会更好的助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研发展上更高的台阶。”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红楼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区主任张平说,医院引进钟南山院士团队以来,对科室间质性肺病、重症感染、肺癌的诊治水平明显提高。她希望,通过呼吸专科联盟和质控中心的建设,进一步规范诊治和提升管理水平。

人才,是众多医疗机构聚焦的共同话题。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南方医科大学心血管学术型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区彩文认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学科强院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培育高素质卓越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医院超常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不断加强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市中医院大骨伤科主任卢国樑则提出,近年医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科研型人才较少,“中医药人才培养周期很长,建议做好顶层设计,在职称评审、科研申报与人才补助方面给予一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

对比起高水平医院和高水平专科,市松山湖中心医院负责人坦言,医院人才不够充裕、高端,科研能力、学科优势不够明显,医院创新能力不能适应向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服务保障存在短板,医院管理还有弱项。

在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不足、专业人才引进难则显得较为突出。沙田社卫中心负责人介绍,受到疫情影响,基本医疗业务下降明显,面对隔离酒店驻守、社区排查、疫苗接种、预检分诊等工作,中心只能缩短基本医疗门诊服务时间、暂停部分门诊服务,这也引起了群众的不理解。此外,放射、B超、口腔、中医等专业人才引进难,编制、薪酬等因素制约了引才力度。

面临机遇与挑战,“明天是干出来的”

在座谈中,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袁伟芬、局二级调研员曾凡荣与局办公室、规财科、医政医管科、中医科、人事科、机关党委等科室负责人,对各家医院、社卫中心提出的问题一一回应。

“卫建部门是疫情防控战的主力军,承担的压力非常的大。我们的责任很重,我们的任务很艰巨。但这两年,我们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每一步走的还很扎实。”这是张巧利履新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后,首次率队进行调研。在座谈会上,她对所有医疗机构的领导团队、医护人员、后勤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表示感谢。

东莞卫生健康事业既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又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张巧利说,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对公立医院、社卫中心的投入不断增加,卫生健康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可和重视,也更加重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同时,刚结束的东莞第十五届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东莞满足“民生五位”需求,其中的“床位”就是由卫生健康系统主要来负责,这体现了老百姓对更高水平、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的需求,人才强市政策也将对引进培育高水平医疗人才更有支撑。

但东莞也面临挑战。收入上的差距已经日渐减少,东莞位于广深之间的“虹吸效应”也非常明显。如今,东莞的高水平医院建设正处于起步的阶段,张巧利说,“多出去走一走、多看一看,就会看到差距。我们不能够再满足于过去在东莞的‘老大’的位置。”

抓住机遇,攻坚克难。张巧利说,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来推进高水平的医院的建设。通过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和固本强基的作用,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公益属性,服务人民;紧紧抓住创新这一关键点,培养创新意识,用创新来提质增效、推动各项工作更上新台阶。

认清形势,找准定位。东莞打造“顶天立地”医疗卫生格局,“强腰”是对区域医疗中心的要求,满足各个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张巧利要求,5家区域中心医院要结合自身发展脉络、地理优势、服务的人口和现状,找出符合自己发展的管理模式。

直面问题,共同发力。在座谈会中,众多医疗机构反映的既有转诊、薪酬等“老问题”,也有项目推进等新问题。新冠疫情的防控彰显了社区卫生机构的重要性,张巧利说,卫生健康系统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要共同发力参与解决好。对于面临的问题,要积极沟通、跟进。

“大家都提到了人才,对人才的渴求是我们共同的感受、共同的需求。”张巧利说,人才需要从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多管齐下”。单位内部要营造积极向上、公平公正的环境,做到让“有为者有位”。

“工作是靠干出来的,成绩是靠干出来的,明天也是靠干出来的!”张巧利说,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加上全系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把高水平建设任务目标如期地完成,努力实现医疗卫生资源更加优质均衡,让医疗健康服务更加普惠可及。

【记者】欧雅琴

【作者】 欧雅琴

健康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