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几年前,上海浦东新区,某座楼盘喊出了每平米11万元的天价,而当时上海的房子,均价在8000块左右。

如今,那里一套588平米的别墅,价格已经飙到1.5亿元。

那里,就是号称“中国第一豪宅”的汤臣一品,而它背后的创始人—汤君年,更为业内称赞。

只不过,可惜的是,汤君年亲手缔造的汤臣帝国,他却来不及亲眼看它上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汤君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10月2号,汤君年出生在上海浦东。

汤君年4岁那年,汤家举家移居香港,经过几年的打拼,父亲汤养浩很快在香港占据了一席之地。

1966年,在汤君年18岁,刚好成人时,汤养浩做了个重大的决定,亲自带儿子“上道”。

汤君年,在年轻时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成立了科达公司,专门经营窗帘、沙发布、墙纸,让汤君年一起参与经营。

汤养浩手把手教儿子,如何打广告,如何精准切中购买者的需求,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从店里买东西回去,这其中都有学问。

一方面有父亲的指导,或许也有继承父亲经商天赋,汤君年成长迅速,以至于到后期,他甚至能独当一面,独立经营科达公司。

但是,汤君年依旧不太满足,他明白,无论自己做得再好,都是顶着父亲的光环,这家公司从始至终都是父亲的。

自己的实力到底如何,有几斤几两,拉出来溜溜不就知道了吗?

于是,4年后,汤君年离开香港,只身前往台湾,那年他22岁。

这是他第一次离家,也是他第一次来台湾,人生地不熟,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

很多人都只喜欢讲本地话,刚到台湾的汤君年,完全听不懂。

问路、打听,他全靠比划,或看对方手势,猜测他说什么。

由于家里也是做窗帘布的,汤君年来到台湾,同样也做起了家族生意,创立了“汤臣窗帘布”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可没有父亲那般幸运,毕竟在香港做窗帘生意时,父亲已经积攒了一定的人缘,对香港知根知底。

可是,汤君年不一样,台湾对他来说,是个陌生的地方,而他对台湾人民来说,同样也是个陌生的人。

公司招牌刚挂起来那会,居民偶尔路过,斜眼瞟一眼就走开了,有比较闲散的老人,双手拱着,站在门口,端详了招牌好长一会,之后什么也没说,就走开了。

为了招揽生意,汤君年买了一辆二手翻新的摩托车,天天骑着摩托车走街串巷,亲自跟布庄打好关系,口头推销自家的产品。

在父亲的公司,依仗父亲的名气,在香港做生意时,汤君年几乎没遇到什么困难,混得如鱼得水。

因而,刚开始到台湾,他有点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忽略考察台湾市场,一下子囤货太多卖不出去。

慢慢地,汤君年发现,亲自推销的效果也不太理想,这样下去,效率很低又很难得到高效益。

当时,七十年代,电视机逐渐普及,汤君年灵机一动,觉得可以在电视上投放广告,以此来宣传自家产品,效果绝对比自己实地推销好。

果真,如他所愿,广告的宣传,再加上台湾窗帘市场的空白,汤君年的窗帘很快得到热销,有时候,日入过万都不是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着这种营销手段,汤君年连续发展了2000多家经销商,最后甚至靠着卖窗帘,还赚了5亿。

当然,区区5亿,根本满足不了汤君年的野心,要让5亿变成50亿,甚至500亿,才是他最后的目的。

1980年,实现目标的苗头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0年,正当窗帘生意如日中天时,汤君年突然弯道加速冲进房地产市场。

当时,台北的龙门百货和西门町的科达百货经营不善,正准备倒闭关门,汤君年却觉得是个好机会。

他找到人家老板,跟他谈判,人家也很着急脱手,最后汤君年捡了个便宜,以最低的价格拿下了两家百货商场。

百货大楼经汤君年的手,开始翻新修整,汤君年斥巨资将百货上上下下都装修了一遍。

一年之后,两座大厦焕然一新,引得无数人前来拍照打卡,这也间接带动了周边的经济。

万事俱备,东风也吹来了,汤君年立即启动招商计划,各大品牌纷纷入驻,汤君年收租收到手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现在,这两座大厦的租金依旧是汤臣集团收入的重要来源。

当汤君年的事业高歌猛进时,他的感情生活也丝毫不逊色。

1980年,汤君年一边操心两座大厦的翻修,一边筹划与女朋友的婚礼。

当年汤君年追求她时,不说外人,就连家里长辈,都觉得汤君年只是玩玩而已。

对方不仅是演艺圈的新星,还是离过婚的女人,汤君年家境优渥,年轻气盛,两人实在不搭调。

可没想到,汤君年最后真的与对方谈婚论嫁,甚至为了她,与家人闹掰。

最后,汤家也只能同意少爷的“荒唐行为”,1980年,香港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惊动了所有的媒体记者。

新郎正是汤君年,而新娘也不逊色,是那时候炙手可热的武打女明星:徐枫。

汤君年与徐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汤君年结婚后,徐枫隐退演艺圈,专心做起了她的豪门阔太太。

当房地产事业如火如荼进行时,汤君年也很快迎来了第一个儿子—汤子嘉

大儿子出生两年后,小儿子也相继降生,取名为汤子同,后来儿子长大后,自己改名为汤珈铖。

汤君年一家四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成家后立业,大富大贵,这句话放在汤君年身上一点都没错。

婚后不久,汤君年在地产行业更是加速前进,他跟孙道存一起开发了一处工业区,两周内就收割了72亿。

仅仅几年时间,汤君年的脚步就遍布整个地产行业,地产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汤君年将部分资产卖出,抽调资金回香港。于是,台湾、香港两头发展。

在资本市场,汤君年更是撒开脚丫子,大肆频频出击,拿下几家上市公司。

他瞄准了奔达集团,那时奔达集团正陷入财务危机,还未触及破产清算,如果汤君年真想咬下这块肥肉,得掏出更多的资金才可能咬得动。

可汤君年手头上并没有这么多钱,但谙于资本运作的汤君年绝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他想出了个方法—配股融资。用10亿收购奔达集团34.5%的股权。

然而,贪多必失,这个决定,却给汤君年引来了巨大的祸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夫妻两人事业双丰收,汤君年将触角伸向魔都上海,而徐枫正在北京监制《霸王别姬》拍摄。

汤君年前去北京探班,之后邀请徐枫一起到上海视察。

当时汤君年看中浦东,打算在浦东大展身手,可徐枫急忙阻止,她说去浦西发展才是明智之举。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句老话家喻户晓,如果手握资本,聪明人都会选择去浦西。

可汤君年自有一番考量,他说,“浦西是一张已经画好的画,而浦东,只是一张白纸。”

已经完稿的画,改动的空间不大,而白纸,只要画笔握在你的手里,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几十年前,未开发时的浦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汤君年大笔一挥,在浦东投入6亿,发展房地产和建设高尔夫球场。

那时候,在行内人士看来,汤君年像个地主家的傻大儿,拿着钱在浦东到处买地皮,有人甚至还给他取了绰号“浦东汤”。

几年下来,毫不夸张地说,汤君年在浦东投资超过16亿。

浦东的第一个涉外写字楼、第一个五星级酒店、第一个高尔夫球场,全都挂着“汤臣”的旗帜,全都出自于汤君年。

汤君年频频举办拍卖会,他开发的高尔夫别墅,第一期就卖出了每平方米2000美元的天价。

当然,汤君年并不是真的钱多,他大搞预售制,花一块钱做10块钱的事,三番几次贷款。

可是,这波操作也为他后来埋下了祸根。

稳住香港后,汤君年火速处置掉台湾的资产,将重心转向香港,最后在香港成立汤臣集团。

1995年,汤君年又斥巨资从上海富都世界公司买下一块地,准备兴建豪华别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中心地带,黄浦江270度转角处,可以俯瞰整个上海都市,地理位置优越。

在装修上,汤君年花了大血本,他专门请了外国知名设计团队,量身打造他的“皇家园林”。

在外墙上,使用了铝复合板,还专门设计了琥珀色的颜色,这样在夕阳的余晖下,整个别墅自动镀上了一层金,一看就显得高端大气。

在内部配置上,恒温游泳池、儿童游乐场、图书馆等应有尽有,此外还为住户贴心提供管家式服务。

汤君年用一品高官的头衔来寓意楼盘的顶级配备,给它取名“汤臣一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推测,汤臣一品的装修成本,大概每平米2万左右。

一句话,只要你兜里有钱,你就是汤臣一品最尊贵的客人。

当时,汤臣一品一落地,汤君年立即成为上海滩赫赫有名的“汤大佬”。

然而,盛名之下,危机潜伏,汤君年还没来得及多欣赏一下自己的杰作,他就掉进了自己埋好的坑里。

当时,由于房地产行业过热,大环境及时调整,借款困难,汤君年一下子陷入财务危机。

香港那边的“汤臣案”,上海这边的财务危机,汤君年两面夹击,骑虎难下。

1996年的汤臣案,差点让汤君年惹上牢狱之灾,整个汤家束手无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该卖的地产和上市公司都已经卖了,汤家依旧筹不够钱去救汤君年。

这时,徐枫身上的侠气再次显现出来,“做人老婆,最重要的就是讲义气”,徐枫一夜之间筹集2000万,将汤君年成功保释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枫甚至亲自出面,为集团做好危机公关,汤臣集团才能重振旗鼓。

汤臣集团站起来了,而汤君年却倒了。

在被调查、陷于商业危机的那几年,汤君年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身体早就吃不消了。

最后,2004年,甚至还没来得及看到汤臣集团公司上市的那一天,汤君年就撒手人寰了,那时他才5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两个儿子才二十几岁,汤君年不敢过早把集团交给他们,生怕出点差错。

汤君年临走之前,将汤氏集团的职权全部转交给妻子徐枫,让她帮忙代理。

还有几百套房子,也留给了儿子和妻子。

汤君年一走,对汤家的打击很大,对徐枫和两个儿子的打击就更大。

徐枫需要顶住压力,一边继续完成丈夫的遗愿,一边又要尽快培养两个儿子当家的能力。

虽然已经做好准备,会有这么一天,可当真的来了之时,徐枫还是承受不住。

她退出了电影制作,也暂时隐退娱乐圈,出国休息了两年,调整自己的状态。

2006年,徐枫以汤臣集团董事局主席的身份,重新回归,扛起了丈夫生前的事业,并接手了丈夫留下的汤臣一品。

汤君年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汤臣一品首度开盘,就叫出了一平米11万的天价,让人吃惊不已。

而当时上海的房价在每平米8000元左右,汤臣一品的一平米价格,可以买下上海普通住宅14平米左右。

对于寸金寸土的价格,二儿子汤珈铖解释:

“我们这个项目不能用一般房子的眼光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浦东这样一个最好的地段,这样的价格物有所值。”

然而,汤臣一品刚开盘那会,刚好碰上金融危机,根本卖不出去几间房,汤臣集团的资金链差点断裂。

徐枫硬是力挽狂澜,挺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后来形势变好,地价上涨,汤臣一品才迎来了它的高端客户群。

之后,各大明星纷至沓来,让汤臣一品变得更加金碧辉煌,住在那里的人,非富即贵。

当时,郭敬明入住汤臣一品,也要摆拍几张,发上网炫耀一番。

有了这么多富豪的撑腰,汤臣一品不但没有因天价而经营不下去,反倒越卖越好,成为“中国第一豪宅”。

如今,汤臣一品的别墅,售价早就已经破亿了。

如此天价,更让汤臣一品镀上了一层黄金,羡煞旁人。

在父亲的光环下,两个儿子更是谨言慎行,不敢出一点差错,生怕自己成了汤臣集团的“千古罪人”。

汤君年的二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对自己要求严格,不断要求自己快点成长,在处理业务方面更是精益求精。

外面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他们走错一步,就是将汤臣集团推入万丈深渊,马虎不得。

好在他们成长很快,徐枫逐渐放权给他们,让他们独当一面,自己也能退隐幕后,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

如今的汤臣集团,虽然依旧势头迅猛,却也掉进了死胡同,再也难以冲上云霄。

2016年,汤臣集团市值曾飙至70亿,此后五年,却不停往下掉,甚至接近腰折。

如今,汤臣集团市值40亿,相比于5年前,蒸发了整整30亿。

据了解,汤臣集团70%的收入均来自于汤臣一品,开盘了17年的汤臣一品,依旧是汤臣集团的摇钱树。

这看似是好事,但也侧面反映出汤臣集团的致命弱点,就是过于吃老本,缺乏新的增长点。

虽然这么多年来,汤臣一直在尝试玩跨界,触角伸向休闲、媒体等各大行业,但它们依旧难以撑起汤臣集团的业绩。

汤臣现如今的盛世,是永恒不变,还是海市蜃楼,没有人敢打包票。

对于汤君年,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