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天宝年间,身兼范阳、卢龙等地节度使的安禄山因为和杨国忠不对付于是起兵叛乱,直接导致大唐盛极而衰,而这次持续8年的叛乱席卷黄河以北大部分地方,当时叛军势力非常大,很多唐朝官员要么被裹挟、要么主动投靠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书记载叛军攻陷两京后,这里指的是洛阳和长安,“儒生士子,被胁从,怀苟者多矣;去逆效顺,毁家为国者少焉。简单说就是当时读书人和官员大部分都被胁从而苟活,以保全自己和家族,没有几个人肯已死报效国家,除了张巡、颜真卿等少数的几个人。

其中比如著名诗人王维就曾经投敌,还要唐太宗、高宗时期的名将薛仁贵的孙子薛嵩,这位出身河东薛家的名将之后一开始就是主动投靠安禄山,安禄山叛乱也一波三折,断断续续持续八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八年世间,薛嵩的主人换了四个,先是安庆绪杀其父,接着史思明杀安庆绪,又被史超义所杀,这期间,薛嵩一直受到重用和信任,叛军之所以这样看重他,一来是他的身份,将门之后,一来是他能力也不错。

763年,唐军围困洛阳,已经日薄西山的史朝义被迫放弃弃城逃走,而眼看着山穷水尽的薛嵩见风使舵,以自己镇守的相州投降仆固怀恩,归顺大唐。旋即被朝廷任命为相州刺史,充相、卫、洺、邢等州节度观察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民间,薛仁贵的故事家喻户晓,各种演义以及传说让这位唐朝初期的名将人尽皆知,在传说中,这位武功卓绝,忠心耿耿的大将军东征西讨,为唐朝立下了汗马之劳,最后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这位英武不凡的将军除了能征善战之外,还是个周易研究家,战事之余,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不过可惜的是这个著作早就丢失了,历史上他有5个儿子,其中长子和幼子都身居要职,尤其幼子薛楚玉曾经担任范阳节度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个忠义无双、受朝廷厚待的大将,按道理,后代不应该跟随叛军叛乱,但是事实上安禄山起兵的时候,薛仁贵之孙就成为安禄山的大将,为何出现这样的事情?其实,从历史记载中就可以看到端倪。

《旧唐书·薛嵩传》薛嵩,绛州万泉人。祖仁贵,高宗朝名将,封平阳郡公。父楚玉,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少以门廕,落拓不事家产,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伍,委质逆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唐书·薛嵩传》嵩生燕、蓟间,气豪迈,不肯事产利,以膂力骑射自将。豫安禄山乱,晚为史朝义守相州。

不管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都透露一个信息,薛嵩是薛仁贵之孙,出生在幽燕一带,能骑射,不干农活,也没有出任朝廷官职,等安禄山反的时候一起叛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信息足够大了,即使到了他父亲手中依然是范阳卢龙节度使,手中大权在握,可是他竟然没有一官半职,生活就是靠父祖余荫,也不懂书文,自然不知道忠义。

提炼一点,这个名将的孙子、方镇大员的儿子没有靠父祖的余荫混一个一官半职,这或许就是他最后投靠安禄山的直接原因,朝廷不拿他当一回事,以当时的环境和制度,他基本上没办法出人头地,歪史猜测,他之所以跟随安禄山反叛就是为了奔个好前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阳节度使这个职位,后来成为发起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大本营,也是以范阳起家。对于薛楚玉,记载不是很多,应该是在玄宗早中期受到朝廷重用的,去范阳之后,大概全家都前往当地,后来去职之后,家人还是继续生活在范阳一带。

这种事情要是在魏晋南北朝,出身名将之后、河东大族的薛家子孙自然不会有仕途障碍,九品中正制度就是保证他们这个权益的,但是当时制度已经更改,隋炀帝开创科举之后,世家大族出仕道路逐渐变得艰难,基本上没办法靠家族、父祖余荫出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薛嵩本人不读书,自然没办法通过考试进入仕途,而士族特权被取消,这就是薛嵩一直在幽燕混日子的根本原因,作为一个将门之后、河东薛家的人,自然不甘心混迹江湖,如果想出入头弟,自然只能博一下。

在他的意识中,像他这样的士族之后,根本就应该高官厚禄,一出生就应该做官,考啥科举,那是土老帽的路,但是朝廷不要士族,自身的优越一下子变成劣势,对现状的不满变成对朝廷的憎恨,跟随安禄山成了必要选择,最少对于当时混迹江湖的他来说是最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