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听三哥说”关注我吧~

本来今天想继续写点关于楼市的东西,写到三分之一突然感觉没意思,所以和大家聊点别的。

前几天上面发了一份这么样的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里面提到了鼓励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和鼓励探索老年人灵活就业模式的两个政策方向。

这俩政策看似关联性不大,其实都是指向了一个问题,老龄化和生育率降低的少子化还在加剧

说白了就是既缺钱,也缺劳动力

1

再往深处点说,这俩问题可以定义为一个,那就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有点过快了。

老龄化是怎么造成的?还不是生的娃太少,最终导致老龄人口逐渐占比越来越多。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不是个问题,会说养老产业是下一个风口,可以做大做强带动就业。

我就纳闷了,隔壁的日本那老龄化比我们还夸张,2020年日本的出生人口为84.8万人,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已经达到了29%,这么大的老年人群体怎么没见日本把养老产业做起来?

难道这块金矿只有中国人知道?日本人智商不够看不到这个产业的商机?放着钱不赚?

其实本来在老龄化加剧后,走社会化养老是个主基调,这样还可以减轻年轻人的一些负担,从而提升一下生育率,而所谓社会化养老目前基本就是养老院的路子,但是这东西,公家的养老院你排不进去,私人的养老院价格高的承受不起,价格低的基本就是送老人去受罪。

过去几年养老产业也算是曾经站在了风口,可惜,最后搞的有点像大部分芯片企业一样,等风口的潮水退后一堆裸泳的面面相觑。

能参与进去的不是为了拿政府补贴就是为了搞养老地产,说白了就是卖房子,给你个养老的名头然后再美其名曰配套的物业服务堪比优质养老院。

结果等房子卖了不少后,基本上都是提桶跑路了。

就这你还拿人家没辙,房子卖给你了产权也OK,只是服务人员跟不上了,再逼急了人家一句我们破产了,彻底拉倒。

2

所以我估摸着国家也看到这块不好搞,现在把就近居住照顾老人的方案提了出来。

这东西其实就是告诉你,养老主要还是靠子女,社会化养老我们还在搞,但是目前依然是任重道远的状态,可以说未来家庭化养老依然是重点。

我“恶意”的联想了一下,当养老政策继续倾斜回家庭养老后,尤其是在这次提出就近照顾老人和家庭养老方案后,搞不好在一些人口流入大市和老龄化严重的城市可能要出现购房补贴了。

大胆猜想下,第一,你愿意在家里给老人养老,需要买三室或者以上的户型的话,那么可以适当的给你一些购房补贴。

具体实施操作比如,证明老人在家里住的,可以在由当地政府直接给予一定的购房补贴,一次性发放;又或者在贷款的时候出具家庭养老的证明,在贷款利率甚至首付额度上,银行可以给予一定优惠。

第二,就近照顾老人,那么就按照现有家庭住房划定一个区域范围,在区域范围内,给老人购买小户型房产的话,同样给予一定的购房补贴。

具体的操作,可以在以照顾老人为目的的购房行为上,凡是符合就近照顾原则的,房贷首付比例和利率均可以考虑按照首套计算,以减轻“家庭养老”的购房负担。

这些操作还真不是一点可能都没有,前阵子更新的文章里我才提到了北京的公租房已经向多孩家庭倾斜申请需求了,当时我就在文章里说过,未来生育率还是上不去的话,多孩家庭在买房上的优惠政策就可能会出现。

既然为了提升生育率可以在房子上想办法,那养老怎么就不能了?

既把老人养老解决了,又把房地产去化加速了,如果真是这样搞的话,那这波就是真正的“双赢”了。

3

一切当下的“果”,都是由于当年的“因”引起的,现在的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也是一样。

想当年为了去库存,直接由国家开发银行的PSL贷款通过棚改货币化的方式,向无数的个体变相注入购房资金,结果楼市库存去了 ,房价涨了,生育率也跟着加速下滑了。

生育率的下滑直接导致了老龄化加剧后,养老开支的压力开始快速增加。

没有新鲜的青年劳动人口不断产生,社保养老金以及种种保障性福利和税收来源必然要被迫收紧,道理很简单,因为按照现在的养老模式来看,支撑其运行的,就是还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青年劳动力人群。

为什么现在对生育率下降这么着急?原因就在这,不把青年劳动人口的数量提上去,这个养老体系循环就会出问题。

有人说可以靠转移支付,拜托,转移支付的钱难道是凭空印出来的?难道不是富裕省份靠着每一个劳动力产生的?

生育率一直下滑的话,迟早这些还能转移支付的省份也会退回到只能自保的状态。

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当年的去库存,在舒服了楼市拉高了房价的同时也把更大的问题给未来安排上了。

楼市里,过高的房价压缩了准生育人群的生育欲望,甚至直接拉低了结婚率。

地方上,土地财政彻底成为了香饽饽了,地价推高房价再带动地价的奇葩正循环,让地方上找到了最舒服的一条路财政收入之路。

产业中,在房地产一路高涨后,土地和房产成为最优质的抵押信物,而借此房地产行业在成为银行的融资优质对象后,资金利率开始被间接扭曲,不同产业也在过去十几年里开始被区别对待

“你说你要搞房地产?可以,我们银行给你放款,你说你要搞高新产业?要做产业升级的研发?对不起,你这风险太大,研发能不能成功谁能保证?研发成功了投入市场后是否能盈利谁又能保证?不好意思我们银行不跟你们这种高风险客户玩”。

这些种种问题汇聚成一个终极现象就是,首先楼市上涨给了地方推高地价的动力和信心,其次高地价助推后的高房价又直接降低了生育率,最后银行因为房地产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而让民营经济融资门槛愈发增高,导致民营经济总是在银行放水润泽的范围外,产业升级和研发这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情更是举步维艰。

产业无法快速升级,这是个关键。

4

年轻人本来是想结婚生子的,但是各方力量推高的房价成了生育的拦路虎,于是年轻人退一步想“那就在工作上努努力增加收入后再买房吧”,结果发现产业升级并没法有大量发生,最后大部分年轻人只能在现有的产业结构里抢食,最终内卷不可避免的出现。

既然没增量那么就只能在存量上想办法,都在存量上想办法了,内卷那可不就成了几乎唯一的出路了么。

就这么多现有行业,行业也就这么个收入水平,你不卷有的是人卷。

卷到最后收入可能提升了那么一点,但是把结婚生娃的欲望也给卷没了,结果新生人口数量的缩小导致养老压力扑面而来,而养老的压力的加剧会再次以各种隐性赋税平摊到每一个还算可以劳动的年轻人身上,最终就是年轻的准生育人群压力继续加大,生育率继续下跌。

而生育率在未来继续下跌的同时如果产业升级还是没有大面积完成的话,那结果就是新生儿成年后,在未来也并没有得到更多的中高端产业的岗位去解决就业问题,怎么办?顶着养老压力继续卷呗。

这是一种从头到尾都透着诡异的循环。

5

怎么解决?

要么就是引进移民,但是很难,这条路的难度和彻底抛弃房地产几乎是在一个等级。

产业好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年轻人不会来我们这陪我们一起,资源好但是产业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年轻人,比如黑哥们来了也没用,唱歌跳舞打球跑步这群黑哥们还可以,但没听说哪个国家因为他们参与经济建设而把经济发展拉起来了,所以这群人最好也不要来。

所以移民这条路走不通。

既然移民不行那就只剩寄希望于产业升级。

如果说未来我们现在各种正在推动的高端产业,比如新能源,芯片,航天,人工智能、高端工业机器人、半导体等等产业真的发展起来了,并且衍生出大量的关联产业后,那我们也可以来收割一下其他国家,从此也站在了微笑曲线的两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参与到产业升级后的个体,绝大部分都会受到国家经济天花板升高后的红利外溢,说白了就是国家产业升级了,个人收入的天花板也能上升一大截。

当然要注意,这部分的上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限于个人收入式的上升,也就是说,你从事于这些国家正在发力的产业,未来收入会提高是个大概率事件,但是你想以一个主体身份参与其中基本不可能。

这些行业的高资金和政策还有技术门槛,已经把90%的人排除在外,普通人要进去,最好的身份是充当一个优秀的螺丝钉,然后再通过个体的努力让螺丝钉的位置会发生不断的变化。

开始是放在车厢上的,然后是轮胎,最后可能是发动机变速箱。

越来越接近核心的同时,螺丝钉的价值越高,个体的收入也就越高。

6

但是类似产业顺利升级的这种事情谁又说的准呢?就像我们曾经也说过房价要控制住过快上涨,结果今天房价是个什么样子大家也看到了,说到这我想放一张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放大图片)

就在这个报道后的一年,棚改货币化式的去库存正式开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相信看我文章的人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了,具体就不讨论了。

真不太和谐。

当然以上的种种还有的两个前提。

第一房地产为产业升级发展让路,注意是让路不是退出,说白了就是让房地产回归理性市场,不要大量挤占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源(最好也能变成政策不干预的市场)。

第二是分配问题,产业升级把经济蛋糕的尺寸做大了,但是分配机制要是跟不上,那就等于白扯。

只要还是“你勤劳他致富”的这种操作,那该不生还是不生,还卷还是卷。

现在怎么样,未来还是怎么样。

就这样。

---不开打赏,如果大家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

随手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