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告位展示

广东到浚县的直线距离是1400多公里。11月30日,在浚县古城文庙附近,记者见到了不远千里到浚县古城参加“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首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的广州大学生李浩育。今年22岁的李浩育是广东湛江人,目前在广州工商学院读大四。

为了完美,民宿设计方案改了18稿

今年7月份,李浩育的老师告诉他,“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首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正在征稿,大赛设置了“黄河之村”空间和“黄河之礼”非遗文创设计两个赛道,河南省12个村、景区和古城作为赛点,浚县古城就是其中一个。

“为了参加此次大赛,我花了3天3夜翻看了河南从古至今的历史、黄河文化,还有有关中原地区建筑风格演变的文献,在经历了网吧电脑死机需要重新制作等困难后,最终在第10天完成了初稿。”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浩育的浚县古城民宿设计方案最终通过了初赛。

9月17日,李浩育和团队到达浚县古城,在大赛组委会的帮助下开始了自己设计作品的呈现之路。“刚开始我们并没有急于施工,而是先看了很多浚县古城的古建筑,并把设计的效果图给附近的老爷爷老奶奶们看。”李浩育认为,好的设计要符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审美爱好,再加上一些具体施工中需要调整和修改的问题,他的设计稿一直在改动,“所以前一个月时间里总共修改了18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浩育的民宿设计作品叫豫见·马家院,就在文庙对面的胡同里。采访当天,李浩育带着记者参观了这个已经接近尾声的项目。一进大门,两侧就能看到一幅武术和一幅浚县古城的墙画;走进院子,朝东和朝南的两间屋是客房,朝西的一间是公共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字画、泥塑、仿古的灯具和装饰让整个民宿古香古色。 “前期施工的时候,为了最大程度保留老宅的本来韵味,我们在细节上做了很多调整。 ”李浩育介绍,比如白墙的涂料使用了微水泥,浴室本来设计的玻璃推拉门也做了改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奔波几百公里,只为挑选合适的民宿家具

“很多设计在具体施工的时候会有难度,小李同学向来是坚持完成,并和我们反复沟通,制订最佳的方案,小伙子身上有股韧劲儿。”豫见·马家院施工队的负责人刘颜玲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李同学处理的这个空间是浚县古城赛点里面积最大的,有212平方米。为了打造好这个空间,小李同学查资料、请教专家,非常认真细心。”大赛浚县古城赛点的指导老师告诉记者,豫见·马家院的主人曾从事革命工作,会诗画且武艺高强,基于这样的背景,李浩育多次请教浚县城建部门的一位退休专家。民宿软装的时候,为了挑选到合适的家具,小李不仅去了道口,还去了郑州,最后在山东菏泽挑选到了满意的家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房间里,抽象泥咕咕造型的摆件有些是淘来的,有些是和厂家商量定制的,更别提床头柜子上的武术人物摆件和院子里的兵器架子,一个个细节都在呼应老宅院的历史和文化,从而让观者能感受到浚县古城的魅力。“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首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的竞赛主管卢锦涛负责5个赛点,他告诉记者:“大赛讲究真题真做,李浩育同学和施工队深度磨合,打造的这一项目融入了当地的文化,效果很突出。”

“第一次离家这么久,这段经历太让我难忘”

采访中,附近的居民对民宿已经呈现出来的效果赞不绝口,这离不开李浩育的付出,他已经近80天没有回过广东,回过家了。卢锦涛告诉记者,参赛的同学们是可以回家的,但是李浩育没有,在浚县一待就是快80天。

“第一次来北方,第一次离家这么久,这段经历太让我难忘了。”李浩育笑着说,在这段时间里,千里之外的父母很支持他,“每次通电话他们都说我做的项目很有意义,我既然做了就要做好才能回广东”。

采访中,李浩育也表示这段时间最大的问题是沟通问题,因为他的普通话不标准,老乡们的方言他又听不懂,最开始闹了很多笑话。“我吃不惯面食,指导老师便会为我准备米饭。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施工队的大哥还给我送来衣服御寒。”李浩育说,他在浚县收获了很多感动,随着项目即将结束,他也要返回学校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了,而完成的这个项目就是他的毕业设计。他坦言,此次浚县古城之行,让他收获很多。

发布权威信息,解读网信政策,服务网络媒体,传播鹤壁声音。

来源:鹤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张志嵩 记者 乔梦晨

责任编辑:冯丽敏

审核:张露丹

总值班/监制:靳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