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承载着带领IDM模式在国内半导体产业崛起使命的张汝京,和他深度参与的青岛芯片项目,一直备受业界人士的关注。

但实际上,自2018年落户青岛后,芯恩项目的进展并不顺利,在其投产、建设的过程中,屡屡传出大股东易主、融资不顺等消息,“张汝京将淡出青岛芯恩”的传闻也甚嚣尘上。对于传闻,芯恩并未给出明确的回应,但从8月宣布投片成功,此后多轮签署融资租赁合同,芯恩正以切实的行动展现出对项目顺利推进的信心与决心。

11月23日,国银租赁发布公告称,其与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最新签订一项融资租赁协议,以先购买设备再回租的方式向青岛芯恩提供融资27亿元。这已经是近期青岛芯恩项目与国银租赁签署的第三份融资租赁协议,近两个月以来,其已与国银租赁陆续签署两份融资租赁合同,共计融资29亿元。

如今,从开始的投产进展不顺、资金短缺,在传闻中各种“被放弃”,到后来8寸厂投片成功,陆续获得各方支持、资金入驻,落户青岛3年半的芯恩项目,终迎来更进一步的机会。

齐鲁财研社第150期

撰文/张慧

审校/庄建成

拐点?以融资租赁形式融资27亿元

11月23日,国银租赁发布公告称,公司作为出租人,与承租人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最新签订了一项融资租赁合同,以先购买设备再回租的方式向青岛芯恩提供融资27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告中显示,国银租赁同意以27亿元向承租人购买若干生产设备,随后承租人再向国银租赁租赁这些设备,租赁期为十年(120个月),分40期支出租金,租期内利息总额约9.89亿。到期后,芯恩以100元价格购回这些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的9月26日和10月27日,芯恩已分别与国银租赁签署了融资租赁合同,同样是以融资租赁的形式,分别获得融资20亿元和9亿元。也就是说,自9月份至今芯恩已合计自国银租赁处获得融资56亿元,三次融资租赁合同中的租赁物均为“位于中国山东省的生产设备”。

时间再往前推,2021年8月2日,芯恩公司在青岛举办誓师大会,正式宣布8寸厂投片成功,投片产品为功率芯片,良率达90%以上,光罩厂也于同期完成了产品交付。彼时也有知情人士透露,芯恩青岛的12寸厂也将随即推进。

仿佛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历经磨难的芯恩按下了“加速键”,不仅产品交付顺利、融资顺利,就连此前“张汝京或将淡出青岛芯恩”的传闻,也伴随着张汝京在11月18日以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创始人的身份参加2021嘉兴·胡润世界500强高峰论坛,浮出水面。

落户青岛3年半的芯恩项目,终迎来更进一步的机会。

一波三折的建设之路

从一开始,张汝京领衔的芯恩项目便担负着青岛乃至山东在芯片基础产业突破的重大希望。

2018年5月,在“中国芯片之父”、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领衔下,宁波芯恩投资、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管委、青岛澳柯玛集团合作投资设立了芯恩(青岛)集成电路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官网

这是中国国内启动的首个CIDM集成电路项目,也是中国半导体教父张汝京年过七旬后的创业之作。据公开信息显示,芯恩青岛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其中一期总投资约78亿元,项目建成后可以实现8英寸芯片、12英寸芯片、光掩膜版等集成电路产品的量产。彼时报道显示,该项目计划2019年底一期整线投产,2022年满产。

相较于计划,芯恩项目的推进速度却始终有所延迟。2019年10月28日,芯恩举行了集成电路研发生产一期项目厂房封顶仪式,同年12月27日,青岛芯恩设备进场。然而直到今年8月份,这个落地了三年的项目方实现了顺利投片。

对于项目延期的原因,芯恩方面给出的回复为“主要是受疫情的影响,工人几乎有2个多月无法施工。”但除了疫情带来的超预期影响外,芯恩也遭遇了资金问题,过去两年间,青岛芯恩的大股东前后经历了四次变更,而每次大股东变更的背后,都伴随着青岛为芯恩提供的支持。例如,青岛专门为芯恩打造了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发展。

包括此番芯恩利用融资租赁的方式先后从国银租赁获得的56亿元融资,都将成为支持其项目推进不可缺少的强心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重道远的青岛半导体产业

对于芯恩的发展,青岛始终抱着积极和支持的态度,不仅专门为芯恩打造相关基金支持企业发展,利用国资入驻企业,甚至将支持芯恩纳入了政府文件。

目前芯恩的大股东为青岛澳柯玛云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的背后实控人则是青岛市国资委。在2020年4月青岛市国资委等五部门印发的《市属企业加快布局“新基建”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也明确提出将由澳柯玛集团加快芯恩(青岛)集成电路项目建设投产,开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整体水平。

实际上,青岛对于芯恩的支持,更多体现在其对半导体产业的渴求。一直以来,青岛虽被称之为公认的家电制造之都,拥有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大型家电制造企业,但却长期处于“缺芯少面”的困境之中,不仅在半导体产业发展上落于人后,也大大限制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轨交制造等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青岛清晰地认识到了这方面的短板,开始加快布局,青岛国资通过合作、参股等多种方式投资多家集成电路领域的企业,为青岛进军半导体产业积累了人脉与资源。而后,京东方、富士康等行业巨头进驻青岛,陆续在青岛落地相关项目,城市半导体产业的升级迎来了曙光。

但这并不意味着青岛半导体产业在短时间内将实现迅猛发展,毕竟在其本身产业生态便不充足的情况下,还面临着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短缺。而青岛芯恩项目建设的一波三折,也存在上述因素的影响。

凤凰网青岛原创

欢迎大家多多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