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一个晚上,寂静的章丘区吕家村,章丘区绣江中学几位老师打着手电在村间小道和弯弯扭扭的胡同里摸索前行,寻找着下一个“目的地”——孩子的家。这是章丘区绣江中学组织的“夜间家访”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所学校地处济青路以北,位于城乡结合处,服务于14个自然村,学生生源以附近村庄的孩子为主。绣江中学校校长胡斌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好“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绣江中学进行的积极探索与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绣江中学经过周密的计划和组织,决定采取晚饭后“夜间家访”的形式,以党员校干带头包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方式,把同一村居几个孩子家长集中到一个家庭,零距离、面对面和孩子家长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绣江中学“夜间家访”团队由此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间家访”访什么?孩子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孩子的课堂表现、精神状态,孩子的内心需求、心理需要,乃至家长的自我成长、读书学习,都是我们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话题;学校的办学思路、主要举措,学校的主要活动,孩子的各种表现,乃至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都是学校向家长沟通的主要内容。学校工作消除了阻力,家校间实现无障碍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间家访”谁参加?包班的党员校干,班主任,科任教师全员参与,孩子的爸爸妈妈齐上阵。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看法,“全家福”式的座谈,更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更能清晰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从“别人家的孩子”身上,也能明亮自家孩子的成长方向。爸爸、妈妈的全员参与,也是对孩子成长的最大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间家访”啥困难?有的班主任对“夜间家访”有畏难情绪,党员校干靠上做工作,进行专题培训统一思想;有的班主任、科任教师不会开车,党员校干充当驾驶员;有的外地班主任对当地村居不熟悉,党员校干充当导游。一个班七八个科任教师哪一天晚上同时空出时间来家访不好协调,党员校干积极统筹,一线谋划。有困难团队一起克服,有问题团队一起商讨。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出思路、出主题、出提纲,每一次成功的“夜间家访”背后,都蕴含着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倾心付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间家访”走向哪?从一开始的畏难拘谨,词不达意,到家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坐在一起的其乐融融,相谈甚欢;从一开始的班主任指定到某一家中去,到家长们主动邀请班主任以自己家为“根据地”;从一开始班主任邀请家长参会到家长主动打听“夜间家访”团队准备到谁家中去,以便“跨村列席座谈会”,乃至最后孩子们纷纷加入进来,“你们不是想让我们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吗,我们也要说说我们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稚嫩到成熟,从心存疑虑到信念坚定,“夜间家访”团队的成员们在付出着,奉献着,也在收获着,感动着。从家长们高涨的参与热情和发自心底的笑容,我们知道,“夜间家访”的路没有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间家访”苦与甜?有工作日之后的披星戴月,有寒暑假期间的奔波劳碌,风雨没有阻断“夜间家访”团队前进的步伐,恶劣的天气没有浇灭“夜间家访”团队的工作热情,夜幕四合,华灯初上,“夜间家访”团队赶赴一场场心灵之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到现在,6年里,从杲家坡村到太平村,从吕家村到查旧社区。绣江中学“夜间家访”团队走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村庄,走着走着,老师和家长的距离就近了;走着走着,学校和家庭的鸿沟不见了;走着走着,彼此也就走进了对方的心里。

(信息来源:绣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