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两周,为数众多的互联网公司都提交了财报,包括百度、阿里巴巴、美团、京东、拼多多、快手,再加上之前的腾讯,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公布了财报。

互联网大厂财报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增速放缓,特别是社交、电商、搜索平台,包括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平台型互联网企业用户增长都开始放缓。

背后的原因不言而喻,人口红利见顶。据CNNIC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0.11亿。

中国14亿人口,除去不能上网的高龄和低龄人口,极大值不超过13亿,是互联网平台共同的人口天花板。13亿用户不够分,成为互联网大厂共同面临的问题。

市场习惯了互联网大厂的高速增长,增速放缓对于市场是巨大的打击,财报发布后,最近两周,各大互联网大厂股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过去二十年,增长是互联网行业的主旋律,这一背景催生了流量逻辑,成为行业估值标准。现在流量逻辑遇到了挑战,出路在哪里?

出路之一是寻找新概念,前两年,区块链流行,2021年,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提出元宇宙的概念,还将“Facebook”母公司改名为“Meta”,国内互联网纷纷跟风。

观弈财经评论走访了多位游戏、影视行业头部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得到了一致的答案:元宇宙这件事,听起来让人激动,现实落地还需要很长时间,最多就是个概念。

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在一次直播中说:元宇宙很快就要成为一个负面词汇,就像曾经的区块链、虚拟币一样。一点都不夸张,元宇宙已经有负面的含义了。

高举新概念,所为哪般?还是增长的焦虑。增长失速,何以解忧?

但还有一些公司理智选择了第二条路:科技创新。

科技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跑马圈地抢用户的时代过去了,对贴着科技标签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搞科研了。

互联网大厂集体失速

近期陆续披露三季度财报的中概股企业,在投资、广告、电商等领域的公司都表现出了停滞状态,甚至倒退。

广告方面,百度三季度广告营收同比增长6%,前两季度增速分别为27%和18%。虽然移动生态、智能云、自动驾驶被视为百度增长的“三驾马车”,但其广告收入仍占据营收的最大比重,新业务需要广告收入为其输血。腾讯三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5%至225亿元,环比下降1%,以腾讯新闻为主要承载平台的媒体广告收入开始负增长。

爱奇艺、微博等企业的广告收入也大幅下降。对于大部分依靠广告业务支撑营收的企业而言,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寒冬。

电商方面,阿里巴巴和京东是国内电商行业两大巨头,今年上半年,两家企业的增长速度均有所放缓,上半年同比增长率一度为负。

投资方面,京东在一级市场投资计提减值以及二级市场投资股价下跌带来的亏损合计达49.1亿元,最终造成净亏损28亿元,同比再次由盈转亏。

美团财报显示,美团三季度营收488亿元,同比增长37.9%。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美团交易用户数达6.675亿,同比增长40.1%;活跃商家数830万,同比增长28.2%,创新高。

季内,德尔塔变种新冠疫情传播,人们消费受疫情防控影响,山西、河南等地发生洪涝灾害,河南大雨被称为“千年不遇”,美团到店、旅游、骑行等业务均受到了严重影响。

季内,市场监督局处罚美团反垄断决定书公布,美团被罚34.42亿元,这对美团业绩产生了影响。美团季度亏损加大,净亏损99.9亿元,去年同期盈利63.21亿元。

经历各种困难,美团用户数、商家数、交易额、营收均创历史新高。与其他互联网大厂相比,美团这样的季报算得上不错的业绩。

2021年以来,大盘持续走低,前三季度恒生指数下跌9.75%,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下跌27.59%。

美股三季度,标普500指数涨幅仅为0.23%,道琼斯工业指数以及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下跌1.91%和0.3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丰瑞资本创始人李峰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社会零售品总额,2019年达到了最高点约为41.16万亿元,2020年约为39.2万亿元,预计2021年将继续降低。

一个矛盾的现象是,2021年新消费赛道创业投资很火。李峰的解释是因为疫情:老牌没有为线上消费做好准备,给了一些创业者机会,他们快速融资,占据了线上消费渠道。

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将持续,与2020的一个区别是,2021年石油涨价,原材料价格上涨,上游成本增高,供给侧也受到了影响。多重因素叠加,消费疲软仍将持续。

黑云压城,风雨欲来,最近两周的互联网大厂财报不止反映了各家公司的业绩,还有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或“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各种心态。

流量失效:13亿人不够分了

得用户得天下,过去二十年,用户规模是衡量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硬指标”,甚至比营收、利润还重要。

有了用户,就能在一级市场融资,二级市场上市。有了钱,可以打广告,可以兼并,在市场上跑马圈地,最后清理赛道,形成垄断。有了用户,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根据各家互联网大厂最新财报数据显示,腾讯第三季度QQ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数为5.74亿,同比下降7.1%;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跃帐户12.6亿,市场预估12.6亿,同比增长4.1%,大幅放缓;百度APP三季度月活达6.07亿,同比增长12%,有所放缓;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达到5.52亿,2020年用户增长1.1亿,今年前三季度用户增长约8000万,整体呈现放缓趋势;阿里巴巴生态系统年度活跃消费者达12.4亿,单季净增长6200万;上季度增长4500万,其用户增速有所放缓;拼多多本季度单季也仅增长了1000多万用户,迅速达成八亿用户的超级平台似乎也进入了用户增长停滞期……

早在2011年,媒体行业就在讨论一个问题:流量红利消失,互联网行业将由粗放式的跑马圈地进入到集约式的深耕细作阶段。据CNNIC数据,那一年中国网民突破5亿。

接下来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不到十年的时间,互联网网民又增加了一倍,达到2021年6月的10.11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的5亿用户从哪里来的?是移动互联网新移民,因为智能手机、移动宽带网络的普及,短视频、微信等应用同步普及,四、五、六线城市及乡、村人口成为网民。

PC互联网是有门槛的,一是知识门槛,图文内容对识字等知识技能要求比较高,二是设备门槛,电脑对四、五、六线城市及乡、村居民来说太贵了。

过去十年网民数量翻番,给人一种错觉,互联网人口红利永远不会消失。即使很多人想到了,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中国14亿人口规模就是无法逾越的天花板。

2020年新冠疫情,因为管控的原因,绿码成为通行证,最后一波人上网了。互联网大厂欢呼,人类正在跑步进入数字社会,原来需要五年做成的事,一年之内完成。

跑步进入数字社会只是硬币的一面,另外一面就是网民新增已经失去了源头。这是个坏消息,值得所有人静下重新思考,未来如何发展。

在中国的人口构成中,3岁以下的儿童7000万,80岁以上的老人1300万,刨去这8300万,中国网民最多不超过13亿人。13亿人不够分了,从未有过的坏消息。

率先摸到天花板的是用户规模最大的几家公司:微信月活12.6亿,阿里巴巴年度活跃用户12.4亿、拼多多月活用户7.415亿……,不用伸手,头顶就是用户天花板。

技术立业:心有定见不惧风雨

新用户在哪儿,如何做多收入?行业从未这样焦虑,根本原因是: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心有定见,才能不惧风雨;行业没有方向,就有人疑神疑鬼,有人装神弄鬼。

10月28日,马克·扎克伯格宣布脸书更名为“Meta”,要致力于整合打造一个“超越现实的元宇宙平台”,因其引发的新投资和新产品层出不穷。

腾讯、字节跳动、网易、百度等先后进入相关领域,国内三大运营商开始布局相关基建。

扎克伯格说:元宇宙十年内不会盈利,目前距离真正达成这个理想化的目标,从概念落地到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惜少有人听得见,病急乱投医,人们需要故事。元宇宙一夜爆火,就是一些人疑神疑鬼,一些人装神弄鬼的结果。

赢得未来的关键不是故事,是技术,特别是硬科技。人口红利时期,还可以通过运营创新成功,人口红利消失,硬科技才有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三季度,美团季度研发支出同比增加约60%至47亿元,加大在硬科技方向的投入。

截至2021年3月,美团有员工近8万人,其中研发技术类超1.8万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达43.41%。获批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创建了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高精尖产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承担省部级重大原创性研发课题超3000万元。国内申请专利5355件,授权专利2130件,60%以上为发明专利。

人工智能,无人技术是美团重点投研方向,申请专利中,人工智能方面1218件、无人技术方向731件。

2016年美团成立专项小组,启动对无人配送技术的研究。2017年12月美团第一代无人配送车“小袋”正式诞生。2018年3月美团无人配送车第一次在北京朝阳大悦城落地测试运营。2018年9月美团无人配送车在雄安落地运营,正式在园区内上线,产生第一个用户实际订单;2020年初疫情暴发,美团无人配送车在北京顺义买菜业务落地配送生鲜。

截至2021年9月,美团无人配送车已在顺义配送近10万订单,真实自动驾驶里程超50万公里。

2017年,美团启动了无人机配送服务的探索,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履约工具变革,加快建设空地协同的本地即时配送网络,致力于为用户提供3公里、15分钟的标准配送服务。

从2021年年初配送第一个真实订单到现在,美团无人机在深圳已落地7个社区,覆盖超过8000户居民,提供无人机外卖配送服务。

美团在硬科技方面的成功,因为其有其他平台没有的优势:场景优势。美团拥有外卖、餐饮、酒店、旅行等超过200个生活服务场景,都是技术落地的天然场景。

从场景出发,先解决美团平台遇到的问题,在体系内应用成熟后,再向行业和全社会推出。硬科技投入,怕的就是有技术,没市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依托美团多元复杂的场景,可以提高研发的命中率,降低试错成本。能解决美团高度复杂的场景问题,其它场景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美团外卖以每天配送超过数千万订单、百万骑手的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配送平台,这背后蕴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而其中能够同时满足数千万日订单量,百万骑手及30分钟准时送达的就是美团超脑调度系统,这是全球最大规模、高复杂度的多人多点实时智能配送调度系统。

目前美团提供200多个生活服务场景,截止到目前为止,平台上已经产生了超过70亿条用户数据,100亿个线上图片等海量且有效的数据。以此为基础的美团商业大脑,支撑提升了B端经营效率,协同政府助力社会治理。

目前美团无人机、无人车、超脑系统、商业大脑主要在美团生态内落地,与阿里云、亚马逊AWS一样,未来的发展是面向行业,面向社会,甚至走向全球。

心有定见,不惧风雨,坚持技术立业,美团找到了发力的方向,也就有了定见。

【观弈评论】

美团新动能:有限的13亿与无限的10亿

13亿人不够分了怎么办?可以想想10亿人的事情。

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为60%,城市人口约为8.5亿,城市年人均消费为4万元;203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72%,城市人口将超过10亿人,人均消费将达到8万元。

10亿中产,80万亿消费市场,这是全球没有过的景象,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过去十年,“Food + Platform” 形成了独特的科技能力,有数千万日单量,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数百万商家,数百万骑手……,美团用技术建造了一个高度复杂、庞大的系统。

美团创始人王兴在股东大会上回答科技相关问题时表示,美团的使命是“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过去十年,美团用技术重新定义了“吃”这么一件事,未来十年,美团要用技术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数十成百件事。未来无限可能,这是美团的“新动能”。

支撑“生活+平台”的,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基础技术,落地产品无人机、无人车、超脑系统、商业大脑。

这些技术帮助美团优化配置了供消两端的资源,提升了效率,为美团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探索提供了基础,更为产业运营乃至社会治理提供重要助力,比如智慧城市建设。

美团做的从来都是辛苦难干的事:10年前,颠覆“吃”这件事情时间无法想象的事情,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上千万张嘴,几十万家餐厅,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存在,改变这件事,不亚于阿基米德要撬动地球。王兴硬是把这件事干成了。阿基米德撬动地球有三个条件,一根无限长的杠杆,一个支点,不太大的力气。撬动“吃”这个高度复杂的存在,也有类似三个条件,杠杆是“资本+移动互联网应用”,支点是技术,力气是组织的执行力。比较起来,美团的杠杆没有阿基米德长,但力气用得比阿基米德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基米德最终也没有撬动地球,“杠杆原理”是一个理论,王兴把改变“吃”这件事干成了,美团是一个事实,一个结果。

越大的坑,填起来就越难,越复杂的场景,改变起来也越难,因为对应需要技术系统也会越复杂,好处就是:越复杂的系统切换场景越容易,二次开发的成本就越低。

阿里云、亚马逊AWS为什么成功?原因就是电商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阿里云、AWS在阿里巴巴、亚马逊已经跑通了,其他场景的应用复用就行。

郭士纳当年为什么能让IBM这头大象跳舞,从硬件转型软件与服务?原因就是IBM的IT管理系统全球最优,这套系统后来全球复用,华为、腾讯都是它的案例。

从“Food + Platform”到“零售+科技”,要做的事情从服务零售拓展到了广义零售,即包括服务和实物商品在内。美团,并且把“平台”能力升级到科技能力,用科技创新来做零售,从而最终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13亿人的边界是有限的,不会多,也不会少;10亿人的空间是无限的,也是个巨大的坑,填平这个坑的关键,是技术,这是美团高度重视科技投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