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地温低,根系活性差,吸收营养少,是造成植株生长迟缓,黄头黄叶多的主要原因。地温上不去,即使冲再多生根剂,也难以达到良好的养根效果。那么,菜农应该如何提高地温,增加根系活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理整枝打叶 增加地表见光

冬季低温寡照,蔬菜植株更要加强整枝摘叶,确保田间结构合理,让底部也能光照良好,有助于提高地温,减少病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蔬菜的长势、种植密度不同,整枝打叶也存在很大差异,菜农要根据棚内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管理策略,确保通风透光良好即可。如枝叶密度较高,要注意将内膛叶等部分疏除,底部老化叶片全部摘除,中部叶片适当摘除部分,避免植株间郁闭,增强通风透光性。

摘除的残枝落叶,要立即清理出棚室,防止地表病原菌侵染后成为传播源头。整枝摘叶后,还应在当天下午立即喷洒杀菌剂防病,可优先选择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等生物菌剂。

覆盖有机物

冬季棚内湿度大,病害多,在地表覆盖碎秸秆、稻壳等有机物,有助于减轻劳作时的踩踏,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氧气供应,促进根系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秸秆、稻壳等有机物夜间吸收水气,白天释放,有助于保持棚内环境的稳定,减少露水。这些有机物富含有机质,在高湿度条件下,会逐渐腐烂,而后释放出一定的热量和二氧化碳,对改善棚内环境有很好的作用。

地膜要选对

在很多地区,菜农习惯使用黑色地膜,而黑色地膜不透光,光照在黑色地膜上,直接转化为热量,提高了气温,却无助于地温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冬季大棚蔬菜栽培过程中,最好使用透明地膜。已经覆盖黑色地膜的,建议菜农将地膜卷起,提高地面见光。裸露地面,可用稻壳、碎秸秆等覆盖。

调节通风 补充二氧化碳

冬季内外温差大,通风会带走大量热量。冬季通风应该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适当通风降低棚内湿度,补充二氧化碳。在棚内湿度可控的情况下,白天在棚内点燃大棚增温块等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减少通风,增加棚内储热,有助于提高地温。

本期编辑:隋志丹

声明

本文系北方蔬菜报原创,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