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郭台铭和富士康,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苹果代工厂。而提到王传福和比亚迪,大家最熟悉的是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如今比亚迪更是连续半年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冠军。但富士康与比亚迪之间的较量,郭台铭王传福之间的恩怨,却很少有人知道。

而这还要从2003年的一场官司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靠廉价劳动力起家的比亚迪

1995年2月,王传福创立了比亚迪,并将当时国内的廉价劳动力运用到了极致。王传福认为,20名工程师的工资远低于一台机械手臂的购买及维护成本,且人工比机械手臂更加灵活。于是他就将自动化的生产线分解成了一个个可以用人工完成的工序。创立初期的比亚迪凭借这种“半自动化、半人工”的模式不但大幅降低了运用成本,而且还可以避免批量加工出错后的大规模召回难题。凭借这种模式,比亚迪生产出了价格更低的的镍镉电池,并在创业当年年底,拿到了中国台湾无线电话制造商大霸电子的订单。

2000年的时候,比亚迪又研发出了锂电池及生产线,比亚迪在锂电池领域的排名仅仅在松下、索尼、三洋之后,其极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使其成为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巨头的电池供应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2年,比亚迪成功在香港上市,同年年底,王传福会见了郭台铭,参观了富士康在深圳的生产线,并想让富士康帮比亚迪代工一些产品,然而这次参观双方不仅没见达成合作,反而成了双方结怨的导火索。

二、与富士康“结仇”

2003年,郭台铭突然发现曾经与富士康合作的上游客户正在转向比亚迪。经调查发现,富士康最赚钱的项目,比亚迪总能最短时间地跟上,而且,比亚迪在订单上的报价也总比富士康低一点点,对于郭台铭来说,王传福简直是在“克隆”自己的生产线。同时,郭台铭还认为比亚迪有意从富士康挖走了400多名员工,并窃取了大量关于富士康的机密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从年初开始,富士康集团有从事手机设计、制造等业务的400多名员工,都陆续跳槽到了比亚迪。对此,富士康对比亚迪发起诉讼,并在2007年,两次阻挠比亚迪电子在港股的上市申请,一次是2007年7月底,一次是2007年9月。致使比亚迪电子直到2007年12月才上市,对此,王传福曾在公开场合指责郭台铭的“故意捣乱”。而这场富士康与比亚迪的官司纠缠了5年之久,直到2012年6月才得以停止。而让郭台铭放弃纠缠王传福的是巴菲特的“搅局”。

三、巴菲特打破原则,投资比亚迪

了解“股神”巴菲特的人都知道,他在投资比亚迪之前,已经连续29年的投资生涯中有26年击败了美国标普500指数,且创下了“永不亏损”的记录。而巴菲特能保持这个记录主要基于两点原因:其一、不投资科技公司,其二、轻易不投资,一旦投资必然重仓。然而巴菲特的两条原则在比亚迪这里都被打破了。首先,比亚迪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电池研发的科技公司,其次,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的金额打破了自己“最小投资额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巴菲特原本打算出资5亿美元拿下比亚迪20%的股权,但被王传福拒绝了。王传福告诉巴菲特他并不缺钱,而是希望通过巴菲特打开美国市场。最终,巴菲特以2.3亿美元入股比亚迪,占股10.98%。而巴菲特的投资让郭台铭无比紧张。

因为巴菲特在投资界不仅是资本雄厚的象征,更是商业诚信的标志。郭台铭认为,巴菲特与自己的宿敌——比亚迪紧密连接在一起,会极大地削弱自己此前狙击比亚迪所建立的道德优势,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富士康与比亚迪的官司的走向。

为了阻止巴菲特投资,郭台铭还曾写信质问巴菲特“你敢驾驶比亚迪的汽车上下班么”。巴菲特当然没有回应,但郭台铭此时深知,比亚迪可能将成为富士康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富士康还能阻止比亚迪么?

如今的比亚迪,除了是全球市值排名第三的汽车生产商,也是仅次于富士康的全球第二大代工厂,其代工能力非同一般。比如在疫情期间,比亚迪用7天时间就完成了口罩的设计研发,一天的产能就达到了500万只,成功完成了口罩生产基地的建设。

1995年比亚迪成立的时候就进入了手机代工行业,主营手机零部件包括手机屏幕、外壳、模具等,及模组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等业务。因其强大的手机零序组件技术,让比亚迪陆续拿到了摩托罗拉、诺基亚、华为、苹果、三星、小米、Google等品牌的订单,如今,全球20%的手机里都用了比亚迪的电子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做代工起家的郭台铭这些年来一直在做代工,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到了2015年,随着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苹果不再是消费者对高端手机的唯一选择,其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也在快速下降,富士康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曾经一度停工、裁员。

此时,华为雪中送炭,将荣耀的手机订单交给了富士康,帮助富士康渡过难关。然而,在2019年华为遭受芯片风波的时候,富士康不仅坐视不理,甚至落井下石,取消了华为的订单。对此,华为将90%的手机代工业务转给了比亚迪。

五、结语

为了迎合苹果,近几年富士康多次向外迁移国内的生产线,郭台铭甚至放出豪言:“国内市场不能没有富士康。”不过郭台铭很快便被“打脸”,这两年受到疫情影响,国外的工厂无法满足订单的需要,富士康又开始将重心转移到国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此时,苹果并没有考虑到富士康的处境,将部分iPhone、iPad订单交给了比亚迪。可以说富士康重心的转移,不仅让自己损失了订单,也损失了很多机遇。

据悉,未来苹果还会推出汽车,那么作为同是代工苹果的代工企业,比亚迪和富士康未来会有怎样的较量,我们仍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