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5年到1967年,法国驻华使馆秘书、年轻的法国姑娘索朗日·布朗在中国北京、南京、苏州和大同的大街小巷行走拍照。

她的镜头里鲜有宏达的政治叙事,更多的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通过这些琐碎的图景,我们看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前夜和入夜之初的情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6年5月1日,画面后的高墙可证这里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内。

当年最时兴的是为毛泽东诗谱曲的《为女民兵题照》,"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为此的谱曲多为进行曲式,舞蹈如画面中的女子,肩枪,扎腰带,在行进的节奏中做若干动作和队形的变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是表现女民兵的舞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马路上有无轨电车线路,估计是当时纺织工厂集中的东郊一带,当年这里有12路电车。

坐在地上的部队人员中有两个兵种,靠马路的两列是陆军,区别在他们的军绿色帽子。

人员多的这批是空军,区别在蓝色军裤,而且他们都是草绿色斜纹布军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7年初,全国的"大串联"、"徒步长征"成为一道社会景观。这个特写是那时"徒步长征"的标准装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7年7月16日,颐和园举行纪念毛泽东畅游长江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处可见的标语、主席像、毛主席语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组老照片拍摄于1967年,由法国摄影师索朗日·布朗在中国工作期间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大同爷爷带孙女赶集。摄影:索朗日·布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南京街景一角。摄影:索朗日·布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众。摄影:索朗日·布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腰鼓表演。摄影:索朗日·布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鼓楼大街。摄影:索朗日·布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庆祝国庆游行活动。摄影:索朗日·布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国营食品商店门口的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暖暖的阳光,街边搭起的台子旁是老人与孩子的天地。摄影师的注意点是墙上的那张毛主席像。

中外绘画艺术

安莫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