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李一鸣

编辑/刘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芝加哥大学内进行的集会活动

当中国留学生郑少雄在枪击案中遇害后,一种“事情不能就这么过去”的声音开始出现在当地的华人群体中。

这种声音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主题为“We Want Safety(我们要安全)”的集会,以及一份递交到芝加哥大学校长办公室的安全提案。

作为组织者之一,留学生邵明远把这一系列行动形容为“一种当地社会能读懂的语言”。作为这门“语言”的初学者,他有一种“被耗尽了”的感觉,他要面对的不只是各种繁杂的工作,还有不同立场的交锋,支持、争论,甚至是始料未及的激烈反对。

但无论怎样,他们最终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少雄的追悼会在芝加哥大学内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能就这样过去”

美国当地时间11月9日下午2点左右,在那款实时标示犯罪事件的APP“Citizen”上,很多芝加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都收到了提醒:距离校园只有一个街区的海德公园社区54街,发生了枪击事件。

几个小时之后,在枪击中遇害的亚裔男性身份得到确认,他是来自四川的24岁中国留学生郑少雄,已经完成了在芝加哥大学的硕士学业,还刚与心仪的女孩相恋。

当天晚上,同在芝加哥大学就读的邵明远,在一个本地的华人微信群中看到了郑少雄母亲“令人心碎”的聊天截图,她确认了儿子遇害的消息,哭诉着寻求帮助。

我们能做点什么呢?基于这个初衷,包括邵明远在内,部分群成员单独组建了一个“芝大联络群”,开始讨论可能为郑少群家人提供的帮助,以及华人群体的安全保障问题,这也成为了后来一系列行动的起点。

郑少雄不是第一个在芝加哥遇害的中国学生,2021年至今,已经有三名芝加哥大学学生遭遇枪击,其中两名是中国籍。 今年1月,在一场“无差别攻击”中,中国学生范轶然中枪身亡;7月时,一名芝加哥大学的大二学生被流弹击中颈部,得知自己可能全身瘫痪后,他让医生拔去了氧气管。

邵明远形容,相比之下,前两次案件更像是“不幸的悲剧”,郑少雄的遭遇则带来了更加“复杂”的冲击。他是一名被许多人熟识且热爱的学生,遭遇了一场有针对性的袭击,凶手抢走了他的手机和电脑,驾着偷来的车逃离现场,而芝加哥当地仅有约50%的破案率。

当18岁的非裔嫌疑人奥尔顿·斯潘被逮捕后,邵明远更是感到了一种“荒谬和无力”。根据当地媒体报道,这名男孩在8岁时就曾在成年人的带领下,参与过一次凶杀案。邵明远知道,奥尔顿·斯潘成长的芝加哥南部社区治安堪忧,许多孩子来自单亲家庭,死亡是经常遇见的事情,一些违法的举动成为了“生存所需”。“他本就是一种社会病症积累到一定地步的结果,各种社会因素造成了一个难以愈合的巨大疤痕。”

受众人喜爱的同胞、凶手的悲剧色彩、未能即刻实现的正义,以及学校将这起案件称为“校外(off campus)意外”后,对其推卸责任的担心,郑少雄的遇害最终在亚裔学生群体中激起了更大的反应。

“这件事不能就这样过去”,邵明远觉得,当一个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出现时,总要去想着做出更多的努力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学生为此次集会制作的海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做哑裔”

在“芝大联络群”组建的那个晚上,成员们一直讨论到凌晨两点。他们用群接龙的方式列举出,可以采用哪些举措来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水平。

但在之后的三天里,进展也仅仅停留在“讨论”,群里发生了一场场例如“我们是否太过软弱或激进”的辩论,邵明远觉得,这是一种消耗,“大家吵来吵去也说不出该怎么去做。都说要rally(集会),要游行,但是没有人真正去组织。”

到了11月12日,郑少雄遇害3天后,邵明远有些“看不下去了”。从2019年9月来到芝加哥,两年间他见证过数场集会游行,大到2020年6月,因为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小到校内的博士生工会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在看过身边人一次次因为“更小的事情”组织发声后,邵明远相信,这也是中国留学生可以采取的方式。

当天,他直接联系了校方与校警,询问对方能不能给学生们一个机会在校园中集会,并对此提供警力保护。对方告诉邵明远,“想说什么话都可以,也非常感谢同学们的预先告知。”

邵明远把这看作是整个事件的“转折点”。在得到有关部门的保证后,他们有了更实质的行动。

大约30名志愿者分成了几个小组,“文科小组”由较为了解美国社会与美国政治的同学组成,讨论集会的诉求和口号,选定最为合适的方案。“网页电力组”在半天之内就搭建好了集会的官方网站,在其中展示同学们的诉求,并收集各方意见。

此外,还有专人准备标语、传单等物料的设计与分发,以及集会时所需的食物和饮用水。全美排名第二的芝加哥艺术学院帮忙制作了多份海报,芝大的教师则为集会准备了200份便当。

在此之前,邵明远并不知道该怎样在美国组织一场集会。在志愿者中,有人参加过“停止亚裔仇恨(Stop Asian Hate)”“寻找章莹颖”等活动,他们都提供了不少建议,例如需要确定游行路线、制作标语、联络宣传等。

他们努力在推特、脸书、WhatsApp、学院群组等各种社交平台传播着集会的信息 。当地时间11月16日中午12点,美国芝加哥大学校园内,一场主题定为“We Want Safety”的集会正式开始。“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送命的”“下一个会是谁?”“停止暴力”.....各式写满诉求的标语牌,涌进了校园的中心广场。

邵明远说,包括这些口号的设计,都与郑少雄的家属有过讨论,组织者们遵从了家属“不要让郑少雄成为一个政治符号”的意愿,没有在集会现场出现任何郑少雄的姓名与照片。

按照预先统计,可能会有260人左右参与这场集会,实际到场人数最终超过了300人。邵明远发现,除了芝加哥大学的华人学生外,到场的还有大芝加哥地区清华校友会的成员,以及大约10%的其他族裔。一群上了年纪的华人也出现在了现场,他们举着并不那么熟识的英文标语,走在了集会的队伍当中。

“绝不做哑裔!”在社交平台上,邵明远拍摄了一段集会视频,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会上打出的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社会能听懂的声音”

在芝加哥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下简称“学联”)发布的《2021新生手册》中,“安全”一章占比最大,提出了诸如“夜间出行存在危险”、“夜间出行尽量乘车”、“多人团体也会成为作案目标”等注意事项。

作为芝加哥学联主席,胡云舒本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芝加哥度过。几年间,她明显感受到当地治安状况的恶化。

据她回忆,在新冠疫情爆发前,芝加哥大学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很少发生枪击案,那时她还经常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而现在,“Citizen”上几乎每天都会提示发生枪击案,有时一天内会发生多起。在此情形下,胡云舒选择最大程度避免夜间出行,如果需要外出,多会打车或与同学结伴。

为了应对日渐严峻的治安危机,芝加哥大学也在今年为学生新增了一些服务举措,包括一条从学校到地铁站的校车线路,以及每月十次的免费打车。此外,芝加哥大学的校警还会与芝加哥市警察共同巡逻学校周边社区,当学生需要从图书馆回家时,可以向校警寻求义务护送。

在年初范轶然遇害时,芝加哥学联更多负责了家属陪同和协助工作,当郑少雄再次因枪击离世后,学联认为“一定要敦促学校作出行动”。

根据芝大中国学联发布的公告,他们除了向同学发出安全提醒之外,还向校方提交了一份 《芝加哥大学校园及周边社区安全改善提案》,提出了包括扩大班车的运营范围、增加夜间班车;提高校警巡逻频率、增加监控摄像头;提供年度强制性安全教育等诉求。

学联在这份提案的最后写道:“芝加哥大学失去了一位前途无量的校友,一位母亲失去了她的儿子。为了不让这种无谓的暴力事件继续发生,校方必须采取行动。”

提案在网络公布后,收集到了来自各界的反馈,截至提交时共有1244位签署人,其中包括芝加哥大学学生、家长、校友、教职员工等,提案最后被送到了芝加哥大学校长Paul Alivisatos及教务长Ka Yee C. Lee的办公室。

无论是递交提案还是线下集会,中国留学生们都没有刻意提出“增加警力”的诉求,他们不想触动一些社会议题中敏感的神经。特别是在弗洛伊德案发生后,任何与增加警力有关的提案,都可能遭遇“这是种族主义”的质疑。

邵明远说,集会的主题最终被确定为“守护安全”这个中立性的目标,也是为了避免涉及政治意味。他们认为,作为留学生,并没有能力去解决当地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他们能做的,只是用一些“这个社会能听懂的声音”,来传达自己的诉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上了年纪的华人也出现在集会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代人做得更好”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在芝加哥大学内那场集会的第二天,校方与警方召开了研讨会,宣布将会在校园内外设置更多的摄像头和车牌识别器,提高警灯闪烁频率,在郑少雄遇害的区域内将警员数量由6名增加至10名,并且在明年初再增加10名。

邵明远把这视作此前行动所取得的成果,不仅大部分诉求得到了回应,甚至包括了增加警力这种之前“根本不敢提出”的举措。有芝加哥大学的留学生“前辈”在网页上留言,称他们这代人做得更好,能够集合在一起,为同胞的正义和安全做出贡献。

除去支持与同情,邵明远也没法忽视,站在其他立场上,对于集会活动的不同声音,甚至是反对批评。

在当地时间11月20日,芝加哥大学的非裔学生组织发布声明称,最近的事件对芝加哥大学和大芝加哥社区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并导致网络平台上的种族主义现象增加。这不仅让学校的非裔学生陷入危险,也危害了周边社区非裔居民的安全。

在邵明远他们的集会之后几天,一场“反对增加警力”的集会也在芝加哥大学校园内进行。参与集会的十几名学生认为,芝加哥大学的举措“走得太远了”。在去年8月,也有学生组织类似集会,要求废除校警,将节省出的资金重新分配,用以支持有色人种和种族研究的学生。

还有批评声来自亚裔群体内部。芝加哥当地的“亚裔美国人正义促进会”于11月22日召开发布会,谴责当地警方对海德公园及周边社区增加警力与监控。他们表示,理解三名芝加哥大学学生遇害后所带来的恐惧和担忧,但同时认为这是个“复杂的问题”,警务和监视无法在根本上解决暴力。

芝加哥大学一位亚裔教授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郑少雄的哀悼,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心,“激进的警务措施势必会伤害底层非裔社区......我们同时需要认真对待社会福利、社区发展、犯人改造等一系列问题。”

当看到有人在集会官网上指责“只在意自己的安危,而不关心其他族裔的生存状况”时,邵明远感觉,尽管他们努力维持着这次行动的“中立”,但在日趋两极化的舆论生态中,他们还是受到了来自不同立场上的误解。

社会议题上的割裂一时无法回避,加上一周以来从清早到凌晨的忙碌,邵明远感到疲惫,他想尽快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对于这场集会,他认为,无论如何,留学生们通过一次活动聚集了自己的力量,“最重要的是,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在各路纷杂的态度中,当地时间11月18日,郑少雄的追悼会在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教堂举行。郑少雄的母亲哽咽着发言,“妈妈生平第一次出国不是去旅游观光,不是去参加你的毕业典礼,更不是参加你的婚礼庆典,而是参加你的葬礼。多么惨痛的人间悲剧!”

在去参加追悼会这天,邵明远在朋友圈分享了《送别》这首歌曲,“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参与组织Rally,但愿也能是最后一次。”

(应受访者要求,邵明远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花开处百花杀:“割头”能拦住“加拿大一枝黄花”吗

安徽牺牲消防员最后的留声:有什么想不开的下来说,我们可以帮你

母亲重度烧伤去世之后,父亲成了放火的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