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二月不减肥,三月徒伤悲。老百姓对体育场馆的需求日益激增,当你终于鼓起勇气准备和卡路里说“拜拜”,去哪儿健身成为摆在眼前的当务之急。伴随着《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的实施,四川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方面有什么规划和安排?能否有效缓解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场馆需求?

11月2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条例》将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四川省体育局副局长朱明介绍,到2025年,四川将建2200多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极大满足老百姓的健身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全民健身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四川全省年均举办县级以上赛事活动在7000场以上,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参加人次达4000万人次。“十三五”期间,四川加大投入,建设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并将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纳入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范围,大大方便了群众参与健身活动。

但四川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较大短板,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不久前,四川省体育局印发了《四川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将从三个方面发力,增加健身场地设施供给。

到2025年,四川将统筹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乡镇(街道)健身中心、社区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等各类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2200个以上。其中,力争建设各级各类体育公园200个以上,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

此外,四川还将打造四级全民健身设施体系,推动各级加大投入,建设完善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到“十四五”末,四川各市、州本级应建有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公共体育馆、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体育公园、一个公共游泳馆;各县、市、区原则上建有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中心,可选建设公共体育馆、游泳馆、健身广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滑冰馆等;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1个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每个行政村、社区建有多功能运动场地或建设1个配置有室内、室外健身设施的健身中心,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还将鼓励市场主体参与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通过不断完善“体育贷”等支持政策,激发市场活力,充分挖掘城市“金边银角”、旧厂房、仓库等潜在的土地资源,新建或改扩建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断增加有效供给。

“相信有《条例》的保障,通过全省持续推动,一定能够有效缓解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场馆需求。”朱明对此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