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悲哀:哀莫大于心死。最大的冷漠:无视你的存在。11月25日是反对家庭暴力日,其中,把“对家人的无视和冷漠”列入“家暴”范围之中。可见,成年人之间的真正冷漠是“不联系、不删除、不屏蔽朋友圈”,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你存在于我的生活之中,但我无视你的存在,想起来就透着一种冰冷的冷漠。但是,随着朋友圈的热度逐渐散去,这条定律也未必代表真的冷漠,下面会详细论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为什么人们会产生冷漠的感觉?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认为呢?这是因为智能手机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即时社交软件,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缝“链接”,甚至打破了时间、距离、空间的物理限制。比如,宇航员在天空站都能发朋友圈,他的亲朋友好可以随时随地知道他的动态。

正是因为人们之间的联系,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不管天南海北,人似乎就在眼前。这种无距离、无缝隙的社交平台,突然之间,让人们觉得联系太便捷了,于是掀起了一阵朋友圈热,每天都忙着给亲朋好友点赞,如果你不点赞、不互动,就相当于“坐在对面不说话”,成为一种冷漠的展现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人与人之间交流过于便捷,反而会造成另外一种冷漠。

以前,人们之间通过电话联系很方便,后来觉得打电话都觉得没有啥话说,然后流行了短信联系,拜年都变成了短信拜年,又兴起一股短信热,人们乐于编制各种温情、幽默的短信。短信内容同质化之后,年年都是那样的内容,人们也开始厌倦了这种方式,如果能打一个电话,就显得格外重视。后来,出现了微信、朋友圈、视频即时交流等工具,人们又开始兴奋了,随时随地可以视频聊天了。当交流太方便的时候,你们不互动,那就是无视、那就是冷漠、那就是伤害。

第三,当交流过于方便的时候,人们开始厌倦了这种方式,所以,不联系也未必代表冷漠。

刚流行微信、微信群、朋友圈的时候,人们特别关心亲朋好友的动态,特别关心自己在别人眼里的重要程度,朋友圈里的小红点(动态更新的提示)似乎成为刷存在感的证明。你关心别人,给别人点赞,也盼望别人关心你,给你点赞。这种互相的期许,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于方便,就会产生“负担感”,每天不问候、每天不点赞、每天不视频,感觉似乎忽视了别人;反之,别人不理我,是不是忽视了我,是不是我得罪了他,是不是他对我疏远了,等等。这种感觉成为一种“绑架”,造成身心疲惫。

有些成熟的人,感觉频繁的交流成为一种负担,过于浪费精力,还容易互相产生猜忌,他们开始提倡精简社交,减少无效社交,缩小自己的朋友圈,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自己热爱的事情,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自己的“小圈子”。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发朋友圈了,也不互相点赞了,更不有事没事在群里发表情包了。其实,大家都在,只是各自忙各自的事情罢了。

综上,人们开始精简社交了,不删除、不联系、不屏蔽,并不代表他遗忘了你,只是没有必要联系,也并不一定代表他对你的冷漠,只是没有必要互相干扰各自的生活。所以,我们也不必这么敏感,通讯录留着就留着吧,一生中大多数人都只是生命中的过客,犯不着为是否冷漠而烦恼,各有各的生活天地,各有各的生活圈子,各自安好,互不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