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 年 1 月 17 日,六个全副武装的男性抢劫了一辆芝加哥的货运火车,但是他们的目标却不是为了钱。当烈酒在美国全境被禁的一小时之内,价值数千美金的威士忌被劫走。这是禁酒令颁布后带来的第一个出人意料的后果,从此以后饮酒变得困难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在美国全境禁止酒精生产和销售的决定可以追溯到一战期间,作为战时措施实施,而苏联也颁布过的一个类似的禁令。但在西方世界里,酒精早已被视为社会弊病的源头,这种论调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开始日渐风靡。当时成群的劳工涌进城市,下班后往往会一起聚众饮酒。到了 19 世纪,反饮酒组织的“禁酒运动”开始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萌芽。禁酒组织相信酒精是贫穷、家庭暴力等问题的罪魁祸首,并致力于向政府传达这一信息。虽然一部分人提倡适量饮酒,但多数人坚信酒精应该被彻底禁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运动受到社会各界领袖广泛的支持和资助。女性组织从一开始就活跃地参与其中,声称酒精让男人无视家庭并虐待配偶。宗教领袖,特别是基督新教教徒,还曾公开发声,认定酒精是诱惑和罪恶之源。进步劳工活动家相信饮酒有损工人的组织能力。政府对这种禁令同样不陌生。在美国和加拿大,白人殖民者为当地原住民引进了朗姆酒等烈酒,然后将这些社区受到的破坏归罪于酒精——尽管这些毁灭性打击是由殖民者的其他行为造成的。美国和加拿大政府禁止了向美国原住民、以及在原住民保留地内卖酒的行为。美国禁酒运动在各州政府与各个社区内初战告捷:缅因州等其他几个州在 19 世纪 50 年代禁止了酒精的生产与销售。1919 年,美国第 18 次宪法修正案禁止了对所有酒类饮品的生产、销售,以及运输。一年后,修正案的沃尔斯泰德法( 又称 “禁酒法” )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法令并没有禁止个人饮酒,一些富人趁此机会大量买入饭店和酒吧急于出售的存酒。劳工们随着烈酒场,啤酒厂和红酒厂的倒闭而纷纷失业。同时,有组织的犯罪激增,以满足人们对酒精的需求,生产、走私、贩卖非法酒精以获取暴利的黑市渐渐成型。他们常常与腐败的警察以及政府官员合作,甚至出于对某政治派系的支持,用炸弹袭击了1928 年伊利诺伊州首席检察官的选举活动。成千上万的非法酒馆,俗称 ”speakeasies“,开始卖酒。他们存在于狭窄的地下室,也出现在装饰考究的舞蹈大厅。人们还会在家自己酿酒饮用,也能凭医生处方或出于宗教原因而合法获取。为了防止人们饮用工业酒精,政府要求制造商在酒精中添加有害的化学物质,由此被毒死的人数以千计。美国政府无法获取人们在禁酒期间饮酒量的具体数据,因为非法酒精交易无人监督,也无需上税。但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末,显而易见的是禁酒运动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社会进步。恰恰相反,它变成了腐败政客以及犯罪组织的温床,并遭到几百万群众的漠视。在一次底特律啤酒馆的突击检查中,当地警长、市长,还有一位国会议员因饮酒被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禁酒令废除

1929 年大萧条开始后,政府急需酒精交易带来的税收,相信取消禁酒令会有刺激经济的作用。1933 年,国会通过了第二十一条修正案,同时废除了第十八条修正案——这是唯一一个被彻底否决的宪法修正案。禁酒运动的倡导者曾经相信酒精是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但现实比那复杂得多。彻底禁绝酒类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饮酒对健康以及社会的影响直至今天仍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