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关注留言

来源 《文化博山》2020第四期

春节,是中国人最珍视的节日。

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基本都与春节有关,不仅有好吃的、好穿的,还能放鞭炮、看花灯、看扮玩。每到元宵节,最兴奋的就是孩子们了。每每听到远处传来锣鼓声,不管是吃着美味还是忙着别的,丢下碗筷就一边喊着“来扮玩了,来扮玩了”,一边向着街上跑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扮玩队伍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迎来了中国文艺的春天,文学创作空前高涨,艺术创作空前繁荣。传统的博山元宵节扮玩,在沉寂了多年之后,顺势而为,以空前活跃的姿态走近了百姓的文化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扮玩队伍

博山的扮玩,一般从正月十三开始,十五达到高潮,整个博山就成了花灯的海洋。孝妇河上千灯百姿,西冶街和税务街的彩门、花灯连成一片。灯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你挤我、我挤你,人如潮水。为了方便观灯,有关部门还规划好了观灯路线,观众只能从西冶街南头进,从北头出;税务街只能从北头进,从南头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门桥

孝妇河两岸,一支支热闹的扮玩队伍一字排开,像蜿蜒的长龙奔腾不息,到处充满了欢乐气氛。冬天的孝妇河几近断流,于是人们就把大型彩灯都扎在孝妇河中,这样既不影响交通,又便于人们观赏,真是一举两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孝妇河里彩灯

博山区从1979年举办第一届元宵灯会以来,一年一度,声势浩大,热闹非凡。偏远山区的人们也涌到城里。自行车看车处密密麻麻,排成长龙。

博山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每个村镇、单位都有能工巧匠,都有喜欢热心参与闹元宵的人。他们爱玩、会玩,也玩出了名堂。博山闹元宵享誉淄博,名扬国内,曾经荣登央视舞台。后来,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参与更加提高了博山扮玩的档次,内容更加丰富多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山火车站

20世纪80年代对博山人来说,那是一个淳朴的年代,生活虽然艰辛,却没有阻碍人们一年一度的挂灯、扮玩,即使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

那时,人们穿着颜色单一,只有在扮玩的时候,才能穿上华丽的服装,才能描眉化妆。这个时候,才能感受到她们那种对美的渴望。他们不仅自己感受着快乐,也把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山百货大楼前新建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塔彩灯

旧时博山百货大楼的阳台是元宵节灯会指挥中心,高音喇叭不停地广播,提醒观众注意安全。福门桥是各个扮玩队伍的必经之地,于是这里更是人流如注,水泄不通。每当锣鼓声一响,人们立刻蜂拥而至,每条街道都是人满为患。次日,福门桥附近就会发现被踩丢的大的小的男的女的鞋子有好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门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扮玩队伍

扎彩门也是博山的一种传统文化。记得1965年,我6岁的时候,我们山头河北东村过年扎彩门,村里发动每个家庭上山采柏树枝,让村里的民间艺人用彩纸做成各种颜色的花朵。虽然彩门很简陋,观看的人还是络绎不绝。从点蜡烛到有电灯,从有色日光灯到有活动的影像,后来又把各种声光电动效果综合为一体。可以说,彩门是一个集美工、木工、电工等集体智慧的结晶。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彩门的制作,每年扎制的彩门都有变化,且紧跟时代步伐。很多街道两旁的住户也把自己制造的花灯或琉璃工艺品展示出来,彰显出主人的品味和博山人的聪颖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冶街南头博山标牌厂的彩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扮玩队伍

1980年,我到厂工会工作。正月初六刚上班,厂里就召集有关部门以及木工、电工、钳工和美工等一帮人开始设计彩门。我们工会主要负责采购用品、管理音响等辅助工作,经常跑到周村、张店采购闹元宵的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山建筑陶瓷厂装饰的彩车

还记得我们厂第一次装饰彩车的时候,基建科借来发电机,我从广播室弄来扩大机、音箱、录音机,美工组负责装饰绘画。彩车做好后,正月十三下午三点,我们开着彩车在博山城里转了一圈。当我们来到福门桥的时候,只见人山人海,人们拥挤在一起,彩车都走不动了。我在晃晃悠悠的彩车上随便拍了几张照片。照片上,人们戴着军帽,穿着工作服,色彩单一。可那场面是相当壮观,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