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成都理工大学这两所双一流大学,不约而同地改了校徽,前者“不破不立”,后者“迷途知返”。今天缪老师就好好聊聊“不破不立”和“迷途知返”,再附送“精神寄托”的校徽象征和“花样百出”的绝版之作。答应我,一定要看到最后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不破不立”的地大北京

一、“不破不立”的地大北京

左图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1版校徽,也就是最新版;中图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版校徽,也就是上一版;右图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校徽。看得出来,两所大学的校徽从“趋于一致”变成了“渐行渐远”。

1952年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是这两所双一流大学共同的起源;1970年,北京地质学院迁往武汉办学,摇身一变成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院在原北京地质学院旧址成立,此后演化成独立办学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所大学同根同源,校庆一起庆祝,学科评估也不分开,这次更改校徽引发了两地校友和吃瓜群众的广泛关注。很多人觉得这是地大(北京)要跟地大(武汉)做切割,我不这么认为。

两所大学血脉相连,不是那么容易就分开的。更何况校名没改,仅仅是校徽更改,说它“不破不立”面向未来,这说得过去;说它想要“抛弃过去”彰显独立,恐怕说不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迷途知返”的成都理工

二、“迷途知返”的成都理工

无独有偶,1800公里之外的成都理工大学也换了校徽。如果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换校徽是“不破不立”,那么成都理工大学更换校徽就是“迷途知返”。

左图是成都理工大学2021版最新校徽;中图是该校2014版,也就是上一版校徽;右图是2002版校徽。2002版和2021版都有小恐龙,只有2014版没有。当年更换校徽,与一位校领导的决策相关,反对者众多。如今小恐龙归来,成都理工大学众位校友无不欢呼雀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一只恐龙的归来如此受欢迎?那是因为这只恐龙代表着目前在亚洲已经发现的所有恐龙(化石)中体型最大的马门溪龙。在合川发现的马门溪龙的化石,目前就存放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里。一所大学的校徽,总归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精神”孕育其中。

三、“精神寄托”的校徽象征

三、“精神寄托”的校徽象征

北京大学校徽,早期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理念在于“以人为本",象征着北大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校徽上的木铎,是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木铎”起源自商周时期,是一种警世、布政、宣教的辅助工具。南京大学的校徽,正中是南京市市树雪松,两边各有一只金陵貔貅,整体外形是盾形,而不是常见的圆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花样百出”的绝版之作

四、“花样百出”的绝版之作

左图是1902年组织成立的中国教育会奖章,中国教育会与现在的中国教育学会可不是一回事,它在1907年就不再活动了;中图是1946年东吴大学的校徽,在内地,苏州大学被认为是东吴大学的“继承者”;右图是1933年燕京大学的校徽,从某种程度上说,北京大学是燕京大学的传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是1950年圣约翰大学的校徽,从1949年到1952年,这所大学的各个院系被拆分,并入现在的上海四大985高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中图是1951年震旦大学教职员证章,震旦大学的医学院是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发端之一,其他院系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被并入上海和南京的众多大学;下图是1949年华北大学的校徽,现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高校的基因里,都有华北大学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证章也好,校徽也罢。每个物件背后都是一段历史。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成都理工大学更换校徽,你怎么看?下图中所有的校徽和证章,你最喜欢哪一个?来评论区聊聊吧。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原创不易,期待你的点赞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