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皇帝侄儿朱允炆逼走后(靖难之役),朱棣终于登上皇帝宝座。即位初,全国上下局势严峻,朱棣审时度势,采取了镇压和怀柔并用的两手政策,以稳定动荡危急的政治局势,巩固皇位。

朱棣将朱允炆时的旧臣陆续捕获后,稍有不屈,就备加严处,不是击齿,就是割舌,甚至截断手足,有的被杀死后,还要诛灭三族。

左佥都御史景清,因偷藏匕首上朝,刺杀朱棣未成。被剥皮,悬于城门。事发后不仅景清全家诛杀,而且顺藤摸瓜,株连左邻右舍,甚至连他出生的村子也都斩尽杀绝。这种空前绝后的大清洗,史书称之为“瓜蔓抄”,先后被杀的人达数万之多。

但朱棣的七大功绩,不但助他坐稳了帝位,还让他成为被后世推崇的明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对“靖难”有功之臣给予奖赏或重用。

朱棣在严厉镇压建文朝部分反抗旧臣的同时,对跟随他“靖难”夺位的文武功臣,都给予提拔重用,并给予丰厚的奖赏;对战死的将士,也进行追封。对朱允炆的故吏,只要能够真心归附新朝,朱棣也有选择地量才施用。

郑赐原是建文朝的北平参议,在朱棣手下办事极为卖力。后被朱允炆调升为工部尚书,并曾任督师讨伐过朱棣,因此也被列入奸臣的名册而遭逮捕。朱棣审问他:“你到底为何背叛于我呢?”郑赐回答:“我不过是对皇上竭尽臣职罢了。”朱棣闻言大喜,遂任命他为刑部尚书。这样一来,原先允炆的故吏就渐渐归附,一心一意帮助朱棣治理大明江山了。

为了尽快改变即位初滥杀故臣所造成的恐怖紧张局面,在处理了建文旧臣后,朱棣多次叮嘱司法机关各大臣,办理案件一定要依法办事,宁缓勿急。有一次,刑部送上判处死刑的300多人名单,请他审批。他看后说:“给这300多人所定的罪,恐怕未必个个都确实,你们再仔细复审一遍,一定不能叫任何一个蒙冤受屈。”刑部按照朱棣的旨令重新复审后,果然发现错案,有20多人无罪获得释放。

二、削夺藩王权力后,为了加强对外的军事力量,朱棣迁都北平。

削藩之后,为了加强北方的军事力量,以防外寇入侵,朱棣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迁都北平。

北平是朱棣的发祥地,距北面边防很近,且屯集有重兵。天子居中,正所谓可以居重御轻。

永乐四年(1406),朱棣在不惜杀掉反对迁都的某大臣后,下令修建北京宫殿,并重新改造北平旧城。

永乐十八年(1420)工程竣工。就在这一年,朱棣宣布自明年起,以北平为京师,改南京为“留都”。永乐十九年(1421)春,朱棣正式车驾北迁。

由于要迁都,修好了京杭大运河。使南方的粮米和丝帛等物资通过漕运源源输往北京,北方物产也通过运河南下,大大增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为迁都北京准备了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在经济上继续推行朱元璋休养生息、移民屯田和奖励垦荒的政策,努力恢复和发展遭受战争破坏的社会生产。

首先是迁移苏州等十郡和浙江等九省的灾民充实这一地区。不久又先后迁移山西、山东、湖广等地少地的农民和无业流民到北京及北方地区屯垦。

然后在“靖难”战争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地区,政府还发给耕牛、农具,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同时,朱棣还采取严厉措施惩处贪官污吏,限制僧道发展,赈济灾民。

由于这些措施得到了有力地推行,使永乐朝的农业经济比洪武时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各地每年上缴京师的赋粮达数百万石以上。全国府县的仓库里还积存着大量的粮食,陈陈相因,以至红腐不可食。

随着农业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例如:永乐时代的造船业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所修造的航海宝船,最大的长44丈,宽18丈,可乘载1000多人,并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等先进航海设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朱棣知道,金玉之利是有限的,而书籍之利则是无穷的。所以他特别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注意文化典籍的搜集整理工作。

永乐元年(1403)七月,朱棣受命解缙组织编纂《永乐大典》。他要求:书的内容要务求详备,凡有文字以来的经、史、子、集百家之言,以至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都要收罗进去,毋厌繁浩。

于是先后调集了3000多人,用了四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拥有22937卷,约3.7亿字的当时世界最大的类书的编纂任务。朱棣审阅后十分满意,赐名《永乐大典》,并亲自作序命人抄写了两部。可惜后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此书大部遭焚毁,剩下的也多被劫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在对外关系上,朱棣一面广泛吸引外国使臣来中国贸易,一面派出自己的使团走出国门,出访外国。

永乐五年(1407),朱棣下令在翰林院开设“八馆”,训练培养通晓外国语言和国内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才,同时朱棣还命令福建沿海修造大批海船,仅永乐元年(1403),福建造船厂就建造海船137艘。同时,考察选拔了一批忠于职守、才貌出众、能够执行外交政策的人才。

永乐三年(1405),朱棣经过多方考察,终于选定了宫廷内官兼太监郑和为出使西洋各国的外交使节。

郑和是明朝初年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普宁县)回族人。原姓马,后因随燕王朱棣参加靖难之役有功,赐姓郑。明洪武十五年(1382),他12岁被明军俘获至军营,因他的祖父和父亲生前都先后到麦加朝拜过克尔白(一块被称为伊斯兰教圣物的黑色陨石)。这样,郑和从小就了解到了西洋的一些风土人情。

永乐三年(1405)七月,郑和率领27800多人的远航队伍,带着大量的丝织品、瓷器、铁器、布帛和充足的口粮,日用品等,分乘62艘宝船,自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镇)集合启航。

郑和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先后29年,七次下西洋,行踪遍及今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由于船上贵重物品颇多,人们称大明船队为“宝船”。

郑和遵照朱棣的命令,远航西洋,不仅大大促进了我国和亚洲、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各国人民的友谊,而且把我国古代的航海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朱棣即位后,继承父亲朱元璋的未竟之业,以通好和防御两种策略巩固和发展了大明朝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事业。

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为我国满族人民的祖先。朱棣继位后,即派邢枢等使臣前往奴儿干地区诏谕。

女真各部的首领相继归附,甚至连一些元朝故臣也入京,进贡马匹。对此,朱棣下令,在开原设立马市,同海西、建州两部进行交易。同时,发给女真酋长许可证,每年都可到指定的地点做买卖。对于前来参加马市贸易的女真族首领,朱棣还命当地官员赏以猪羊酒席,以资鼓励。因此,在整个永乐朝,女真族都按时入贡,奉职唯谨。明朝有所征调,每调必赴。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

七、真正展示朱棣雄才大略的是他五次远征漠北的战绩。

蒙古贵族内部逐步分裂成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其中鞑靼部最为强盛。

三部之间经常仇杀,但更时常南下侵扰明朝边境。朱棣仍然采取父亲朱元璋“威德兼施”的对蒙政策,一面与之修好;另一方面积极防御。从嘉峪关起沿着长城进入辽东至鸭绿江一线,先后建立了九个边防重镇,即所谓九边。这九个军事要塞都配有精锐军队,以抵御蒙古贵族的南下侵扰。

永乐七年(1409)四月,朱棣遣都督指挥金塔卜歹、给事中郭骥带着大量绢币前往蒙古各部招抚。其中,瓦剌接受招抚,朱棣即敕封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为顺宁王、贤义王和安乐王。而鞑靼可汗本雅失里,不仅拒不归附,还杀了使臣郭骥,发兵进攻明朝边境。

朱棣闻讯即授淇国公邱福为征虏大将军,统兵十万,北征鞑靼。邱福却有负众望,轻敌妄进,全军覆没于胪朐河(今蒙古共和国境内的克鲁伦河)。恶讯传到京师,朱棣怒不可及,追夺邱福的封爵,以书谕皇太子监国,决意立即选练兵马,来春亲征。

永乐八年(1410)春,朱棣率师北征,朱棣率军冲锋掩杀,大败敌众。本雅失里丢弃辎重牲畜,只带着七骑渡河逃走。

朱棣首次北征鞑靼告捷后,又先后于永乐十二年(1414)、永乐二十年(1422)、永乐二十一年(1423),四次亲征漠北。朱棣数次发动对蒙古贵族的征战,一方面有效地防御和打击了其侵扰,但也确实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最终因身体原因,死于第五次亲征阿鲁台的过程中。卒年65岁,在位历22年。尊谥“文皇帝”,初时庙号“太宗”,至嘉靖十七年(1539)改庙号“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