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顺长城杨锐文三季报用7000字和大家分享了最近的心路历程,也为后续投资划了重点,欢迎围观、互动。

作者:景顺长城杨锐文

来源:雪球

本季度,全球新冠疫情不断反复,资本市场依旧处于大幅波动的状态。受到全球航运阻塞、流动性泛滥和能耗管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和化工品价格均出现大幅暴涨,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滞涨预期。本季度,行业间表现方差极大,消费白马股和科技制造业相关个股表现普遍低迷,周期股表现普遍优异,沪深300、中小板指分别下跌6.85%、4.98%,而创业板指表现同样不佳,下跌6.69%。

本季度,由于我们部分重仓股出现较大幅的调整,以及半导体等相关科技股表现也并不尽如人意,环保优势基金表现欠佳。尽管我们部分重仓股阶段性表现不佳,但是,我们依然充满信心,深信彩虹总在风雨后。不管市场如何变化,我们依然坚持投资具有伟大前景的新兴产业企业,并伴随他们的成长,而不是趋势增强、寻求市场热点。我们相信未来的胜者一定是不断高强度投入的企业。尽管这些企业不一定是当前的焦点,但是,我们相信厚积薄发才能换取长期的发展。尽管这个过程充满艰难与痛苦,我们仍会坚持我们的选择和风格,我们也会不断优化和改进我们的持仓组合。环保优势基金始终坚持投资于符合产业趋势的真正的成长股,基金仓位处于基金合同规定仓位限制中的高仓位(88%-95%)。

我们在中报中表达了对市场的乐观,只是没预料到三季度的市场机会主要体现在周期股的暴涨,市场唯一的主线就是涨价。我们之前并不认为碳中和是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也判断不大可能发生一刀切的关停产能。很不幸,我们出现明显的误判:碳中和的确演变成加强版的供给侧改革,政府通过能耗管控的手段来限制、甚至驱赶低附加值高能耗的产业与企业。在碳中和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的有形之手无法准确调控市场,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实际操作中就演变成一刀切式限电现象的频发,这对不同类别的制造业产业链均造成了明显的冲击。幸运的是,我们的政府具有非常强的纠偏能力。近期,国务院及各部委已经陆续出台各种纠偏措施,我们认为周期品快速上涨已经告一段落了,制造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和限电压力也将大为缓解。

不过,纠偏并不意味着回到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碳中和的政策目标仍会延续,只是以更加温和及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未来的发展思路仍是继续限制一次能源的供应,鼓励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在能源结构调整完成之前,这个过程中依旧会出现区域性的缺电限电现象。国务院推动市场化的电价调价机制,意味着低价能源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这势必会倒逼更多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改造,将带来一系列的市场机会。

诚然,我们的确低估并错过了三季度的“涨价主线”行情,但是,A股往往容易过度演绎和透支未来,部分周期股已经达到不可思议的位置。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轰轰烈烈的上涨告一段落,周期股继续表现强势的概率并不大。过去一个季度,大宗商品价格的大涨导致中游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受损,资源价格和能源价格的暴涨又引发滞涨预期,让很多人担心“第一次石油危机”对市场的冲击再度重演,也使得制造业与消费行业的股价均出现大幅调整。随着政策层面的纠偏,我们倾向于在这些行业中寻找错杀的机会,毕竟最糟糕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01

我们对未来的展望

我们对未来半年的看法转向相对谨慎,我们认为全面性的行情可能性很低,更可能是结构性分化的行情。三季度的行业间表现方差极大,由于部分股价严重透支以及政府的纠偏措施陆续出台,四季度有可能反着来走。今年年初,市场为更长远的美好愿景付出了极高的溢价,部分公司的估值透支了未来5-10年的空间。然而到了三季度,随着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越来越错综复杂,市场画风一转,却再无法容忍这些公司短期的波折和扰动,很多优秀公司都出现了剧烈的戴维斯双杀。市场又转向过度演绎涨价效应,把很多周期股炒到不可思议的价位。实际上,企业长期稳定的增长只是理想中的模型,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一定会有各种各样波折,成长永远不可能是坦途,但是,这些波折往往是大潮中的浪花。投资是在迷雾中探索的过程,重要是我们寻找到有光的方向,即使途中有磕绊,我们也必须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确保到达胜利的彼岸。

四季度难以准确判断方向,但是就更长视角来看,我们认为优质的科技龙头白马股以及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市值龙头充满机会。三季度的大市值股票均出现大幅调整,部分严重高估和长期透支的白马股的下跌可能是一去不复返,但是,普跌的过程一定会存在不少错杀的机会。另外,中小市值公司经过多年估值消化,已经出现一批估值合理且高成长性的标的,这里面蕴藏着很多机会。

今年以来,受到全球经济恢复、极端气候、地缘政治风险以及碳中和减排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和能源价格的持续大涨,让很多人都在探讨70年代的能源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滞涨会不会再度出现?实际上,70年代初的通胀最开始并不是石油危机引发的,引发美股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与战后“婴儿潮”带来的总需求扩张推升的高通胀水平。为遏制通胀持续攀升,1973年初开始,美联储在9个月内连续加息7次,然后,石油危机才正式爆发。因此,“第一次石油危机”并不是1973年到1974年美股下跌的主因,只是个放大器。总需求急速扩张带来的恶性通胀也在1993-1994年的中国发生过,这种情况在经济发展初期是正常的。随着经济体量的增长,增速逐步下移,全球主要经济体再也没出现过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出现以及全球资本过剩,无法抑制的资本投资冲动导致供需紧缺周期不断缩短。从全球角度来看,“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主要经济体共同面临的问题,总需求失控的风险几乎不可能再度发生。

值得借鉴的是,“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美股出现了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中小盘股行情。“漂亮50”行情结束之后,股市从1975年开始回升,市场风格全面切换为成长股的中小股票行情,这个风格一直持续了到1983年。

由于疫情对各国的生产和消费带来巨大的冲击和破坏,不断损伤各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仍然看不到通过加息大幅回收流动性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可以预判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今天的市场似乎就像身处在肥皂水中,更可能出现的是泡沫不断的诞生与湮灭,市场很难出现大级别的调整,更有可能是轮动式结构行情。

流动性持续过剩,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好。从近期各地的房地产土地大面积流拍,以及房地产的销售快速转冷,房地产的灰犀牛已经缓缓到来。当前的楼市调控政策不仅覆盖供给和需求两端,而且延伸至全链条,其力度和广度都堪称前所未有。房地产市场要不是放量上涨,要不就是缩量下跌,基本不可能会出现放量平稳的中间状态。因此,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产已经走向下行周期。下行的地产周期不仅会对上下游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同样会对政府的基建投资能力带来巨大的压力。考虑到地产产业链主要影响传统产业链,资源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支撑基础是相对薄弱的。后续更可能出现的是相对疲弱的经济以及过剩的流动性并存的局面,市场的聚焦点会更为偏向于科技与制造。

02

我们看好的方向

1、半导体

上个季度,我们在季报中表达看好半导体,但是,实际并不如我们所愿。半导体在本季度表现比较糟糕,呈现普跌的状态。之前,市场普遍把半导体视为炒景气度的方向,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强调这次半导体的机会不是一次性机会,而是长期的机会。这次半导体不仅仅是缺芯带来的量价齐升,更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半导体企业走向高端化的进程在加速。正因为这次前所未有的芯片危机,让很多中国芯片企业在不同产品和领域出现零的突破,国产全面突围已经是无可争议的趋势。

诚然,半导体涨价是违背摩尔定律的,必须是不可持续的。半导体的涨价主要体现在代理商环节,而非原厂,尤其是低端产品涨价比较疯狂。然而,中高端产品更多是走直销模式,涨价幅度也很小,因此,市场容易高估涨价对很多半导体公司的业绩影响,实际上,大部分公司对中长期客户并没有明显的涨价,业绩的暴增更多是来自于收入规模的暴增。半导体的边际成本很低,这决定了收入暴增必然带来利润的非线性增长。当然,在这次缺芯危机中,有些中小企业为了赚短平快的钱,大幅涨价或撕毁过去的合同赚取暴利。这是赚取一次性的钱,反倒是表面估值越便宜,泡沫越大的情形。真正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肯定会在紧缺与涨价中寻求个平衡点,在客户认可范围内涨价并实现更多产品的突围。国内半导体公司在很多领域和产品的市场份额还是很低,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在这个阶段,不应该简单从周期和景气度的角度看待半导体,更应该长视角看待自主可控和进口替代的空间。

我们半导体的投资依然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产能依然为王,景气度分化,长期看好功率半导体。由于手机、笔记本和电视等消费电子需求超预期的低迷,影响消费电子类芯片的需求。由于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部分物料供应不足的事件频发,短板效应同样会制约着其他相关芯片的需求。供给方面,台积电过去的投资主要集中于先进制程,然而,先进制程更多使用在手机、笔记本等消费电子上,因此,先进制程芯片以及存储芯片可能会率先出现过剩的状态。但是,半导体的需求非常广泛,不同制程的芯片又难以切换,因此,更重要是看待细分领域的增长。我们更看好功率半导体的发展,主要是新能源车、光伏风电、储能等碳中和领域大量使用IGBT、MOS以及SiC等功率半导体。过去,功率半导体的增长相对稳定,主流晶圆厂和IDM企业的扩张也同样是缓慢的,然而,碳中和领域的突然爆发成为前所未有的强驱动力。从供给端来看,由于二手8寸设备一台难求,更多只能依靠12寸线的扩产,然而扩产周期又长达2.5-3年,还需要特殊工艺支撑,功率半导体的供给释放速度是缓慢的。供需失衡将持续较长时间,这对中国的Fab厂和IDM企业都是历史性机遇,尤其对于IDM企业更是产品走向高端化的关键时刻。除功率半导体之外,TI、英飞凌等海外企业回防汽车芯片,势必会让出很多领域和空缺,这对国内相关的企业都是历史性机遇。

(2)技术壁垒与产品特性是芯片设计公司的选择关键。由于资本的疯狂追逐,这几年诞生了不少的初创型芯片设计公司。如果芯片的技术壁垒不是足够深厚,竞争格局很快会出现恶化。因此,芯片设计公司的技术壁垒评估尤其重要。另外,不同芯片设计公司的产品种类不一样,短周期产品的爆发力更强,但是持续能力较弱。长周期产品的爆发力稍弱,但是持续能力较强。我们投资中更偏好有高技术壁垒的长周期产品的芯片设计公司。

(3)随着H公司的晶圆厂逐步进入投产阶段,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公司将会面临历史性的机遇。由于半导体材料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和广阔的潜在市场空间,与芯片设计公司和半导体设备公司相比,同样估值的情况下,我们优先投资半导体材料公司。

以上分析仅是我们投资半导体的基本逻辑和框架,我们的分享希望投资者了解我们对半导体投资的一些思考。

2、电动智能汽车

电动车是三季度少数表现优秀的成长板块,主要是电动车销量数据不断超市场预期。新能源的上游锂矿和各种化工材料由于阶段性的供需紧张出现了价格大幅上涨,这对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带来明显的成本压力。电动智能化的大趋势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大家也要清醒认识到电动车的发展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价格的过度上涨将会带来更多的新进入者,各路资本开始围堵国内外的锂矿,化工巨头也纷纷宣布进军电动车材料领域。价格上涨催生的严重过热可能会带来竞争格局的破坏,电动化未来的机会不大可能是全面性的,未来更需考究技术壁垒与竞争格局,更多机会来自新的技术方向(例如:能量密度提升带来的各种材料需求)。十一期间,电动车充电问题再度成为焦点。电动车的发展还是离不开充电配套设施的建设,今天暴露的问题将促使政府更大力度支持充电桩的发展。否则,如果电动车只是局限于市内交通,那么,阶段性的增长瓶颈会逐渐体现。

电动化是火热的行情,但是,智能化相对而言就比较冷淡,主要原因是今年汽车严重缺芯对智能化带来较大的冲击。智能化是与汽车整体销量挂钩的,不仅仅与电动车。然而,随着近期ST芯片受马来疫情的影响基本消除,芯片短缺问题在逐步缓解,汽车行业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缺芯带来的过度消耗库存以及累积大量待交付订单,会让汽车行业从四季度开始明确起航,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增长将重回高速通道。

电动智能化带来的改变并不局限于燃油变成电动,也会从简单的车机变成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更是从无到有,且不断升级。鸿蒙2的横空出世,完美的多屏协同,同样给未来的车上娱乐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些的改变都会带来零部件的巨大变化:IGBT/SiC的大幅度应用、车的含硅量大幅度上升、更多酷炫功能的推出(例如:ARHUD、车载投影等)...这些变化将会带给我们很多不局限于电动化的投资机会。

中国的智能电动车产业链在起步阶段就具有全球竞争力,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链不仅有完整的产业链,还有足够大的规模,全球的汽车品牌基本上都在中国寻找供应商。这种产业链优势不仅仅体现在电动化层面,同样发生在智能化方面。去年推出的大众ID4的销量惨淡也反衬出国际车厂的智能化水平是与国内车厂有明显差距的。国际车厂在电动智能化的落后或许比我们预想还要糟糕,这对国内车厂都是明显的机会。这或许将开启中国汽车品牌正式走向世界之路,过去,中国的自主品牌的售价一直被压制在15万及以下,今天,中国车企在智能电动车上正式进入利润最丰厚的20-50万的市场,打破过去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在这个价位段的垄断。我们相信,中国的车企终将走向主流舞台,我们时刻盯着这里面诞生的投资机会。

3、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市值龙头

2017-2020年A股的“核心资产”抱团行情和美股在70年代的“漂亮50”泡沫有一定的共性,当“核心资产”们动辄享受着上百倍的市盈率时,投资者隐含的期望是它们能够保持持续高增长速度以消化现有的高估值,然而,企业成长之路并非一路坦途,同时也受制于行业空间,均值回归只是时间问题。与此同时,不少具备较强成长性的优质中小板市值龙头却无人问津,估值也从过去的溢价变成严重折价。

今年以来,简单的以大为美的投资不再有效,此前被忽略的中小市值龙头逐步走出底部,市场风格似乎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在国家政策导向从效率优先逐步切换到兼顾公平的过程中,大企业可能面临反垄断的压力,不正当竞争手段被限制或禁止。当政策层面更为照顾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市值龙头的情况下,大企业原本拥有的政策优势却不断被弱化,且,在应对更细分领域的竞争上缺乏足够的动力与活力。中国具有全球最大且最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集群,过去的中国企业普遍以规模为导向,大而不强,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中国制造业自身在升级,逐步迈向中高端制造,规模不再是首要的目标,今天更需要突破高附加值产品,这就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具有全球竞争力品质和技术的 “隐形冠军”。只有诞生越来越多这种类型的公司,才是支撑我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过程的脊梁。

在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进程中,凭借我国拥有全球唯一全产业门类的优势以及全球最大最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集群,以及源源不断的工程师红利,我们今天完全有能力哺育出越来越多这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细分行业龙头。

03

我们的投资选择

A股常常非黑即白,对于风格往往是过度演绎。今年年初蜂拥抱团大盘股,严重透支很多公司的长期空间。下半年开始,市场则180度大转弯,全面抛弃大盘股,转向疯狂炒作以涨价为主线的周期股,炒到不可思议的状态。今年的疯狂轮动对大规模的基金经理的确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少持仓也受到风格的影响和冲击,但是,由于组合相对均衡,整体影响可控。我们的基金规模与投资风格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做大幅轮动,尽管市场风格对我们压力也是很大的,但是,我们还是会坚持自己,从长期眼光看待每一笔投资,通过持续的跟踪动态调整持仓。投资不时就会面临四面楚歌的状态,我们只能紧盯着行业趋势,准确把握企业的基本面的锚,才能面对惊涛骇浪而岿然不动。我们深信做有价值的坚持与独立思考才能为持有人获取持续的超额收益。

我们之前的季报也长篇大论论证:拥抱代表未来趋势的新兴产业,伴随时代的发展才能确保投资过程中不被估值反噬,从而赚取利润增长的钱。众所周知,经济增长的三大增长要素:劳动力、资本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之下,劳动力不可能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房地产走向下行周期,以及碳中和政策也会约束很多资本密度型的投入,资本投入也很难成为我们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因此,我们的增长唯一的道路几乎就剩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参照在08年之后的美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日趋乏力,新经济蓬勃发展,催生了美股开启长达十几年的全面科技股牛市。中华之崛起,不可能离开科技的崛起,A股的未来大概率也会这样演绎。

04

关于基金的区分

我们现在管理的优选、环保优势、创新成长和成长领航等四个基金均定位为全行业基金,主要采取之前季报所描述的企业生命力评估的方法论策略。它们不仅会投资在企业成长爆发阶段,也会有大量投资于陪伴企业成长的早中期阶段,市值分布从30亿至万亿不等,行业分布也较为分散,体现为多层次均衡式投资。

景顺长城成长龙头定也位为全行业基金,但是投资的企业会更偏重于大市值龙头成长股。

景顺长城公司治理基金操作思路上偏向于争取绝对收益,但有较多仓位投资于中小市值股票。

景顺长城电子信息产业与新能源产业均是团队管理的行业型基金,分别聚焦于科技股与新能源产业。由于聚焦于科技股和新能源产业,这两个基金会体现较高的波动率。我们希望通过产业切入的方式实现持续的超额收益,并通过更专业的产业投资让投资者分享产业成长的红利。

05

结束语

尽管今年充满着挑战,但是,我们信心依旧。我们坚定保持投资的战略定力,也希望持有人能持续保持对我们的信任。面对百年不遇之变局,我们努力把稳船舵,破浪前行,定当不辜负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