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罗山行者戴建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是一个美好的周日,睡到自然醒。接到荣哥与芳姐夫妇的邀请,去他们的老家大罗山大茶山村走走,便欣然答应。准备就绪,开车接上骑兄与晓国兄的车一起出发,一路秋风送着我们十人直奔大罗山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至罗山村时近中午,荣哥与芳姐已在阿金农家乐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品尝着美味的农家菜,喝着荣哥自种的桑椹泡的农家烧,我们兴致盎然。骑兄的豪爽,荣哥的热情,加上我的不客气,二斤农家烧最终被我们三四个人消灭殆尽!其他喝开水的女同胞,自然可以担任司机了。酒酣菜饱,我们就跟随荣哥去他老家大茶山古村及后半山转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茶山村是隶属于温州市瓯海区茶山街道罗山村中的一个自然村,座落于大罗山西北之巅,隐匿于后半山与李王尖山脚的地势平坦开阔之处。 这里四面环山,山青水秀,物产丰富,风光旖旎。"清明茶叶中秋桂,重午杨梅冬至柑",大茶山村的特产名扬瓯越大地。尤其是历史上著名的茶叶“黄叶早″即产于此地,曾在宋代就被列为皇家贡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大茶山村西有公路通达大罗山山脚的高教园区,东有公路直达龙湾瑶溪镇,交通便利。 从西头进村,一座气宇轩昂的石牌坊岿然立于村口,此乃管氏后人所建。 牌坊两侧立有威武的石狮,上方中央处刻有“大茶山”三字,苍劲有力。 整座牌坊掩映于青山绿水间显得古朴气派,美观大方,成为茶罗公路上大茶山村口一处很有代表性的标志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过牌坊进村没多少路,村头左边有一座"冰霜济美"节孝牌坊。据碑文记载,方氏孺人嫁到管家的时候才十六岁,十九岁的时候老公就去世了。剩下一个儿子和一个婆婆,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里什么都没有,穷不安宁。面对屋檐下年老的婆婆和嗷嗷待哺的儿子,方氏靠着日夜纺织维持生计,喝着番薯水把儿子养大。给婆婆养老送终。最终四世同堂,子孙们个个有出息,且特别孝顺。当时清朝廷发现方氏的事迹之后,在村头为方氏立了一个节孝牌坊,予以旌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中 有个宽敞的小广场,一边是管家门台。 门台前立着一座"迎客亭",木柱四方,飞檐反宇,黄瓦雕梁,古朴典雅。 特别是四根柱上的两副金字对联,气韵生动。 前联为"茶山罗山山重水复,远客近客客至茗香",既道出了大茶山的地域特色,又彰显了古村好客的淳朴民风。 后联为"一派迤逦陡坡变坦道,众车穿梭僻壤闹生机",欣喜地表达了山村日新月异的新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管子世家"的门台,青砖黛瓦,灰柱白墙,搭配和谐,呈现一种淡雅的感觉,让人顺服而亲近。白底黑字的对联"仲父贻家训,慧公衍祖风",追古抚今,祖风盛传。“仲父”说的是管子,春秋时期,齐桓公为表示对管仲的尊敬,称之为“仲父”。“贻”意为赠送,遗留。"慧公"则指的是那位自山东来温州任郡守的管次慧,大茶山管姓一族均自他始,管氏家族的优良祖风也自慧公开始慢慢衍化衍生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门台,一座并不算大的古老村落赫然出现,每一间老屋无不凸显着历史年轮的印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石板路,青灰墙,木门轻轻一响,就像是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那一间间带有沧桑而富有古韵的老屋,或立于路旁,或隐于巷尾,幽静古老的使我们好像在翻阅一幅幅历史的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老屋大小不一,均具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断墙残恒,尽显荒凉;有的气势恢宏,豪放粗犷;有的淡雅而富有诗意,精雕细琢;有的砖墙搭木,有的石墙不见砖,有的石基托砖墙。不过统一的黛瓦翘檐,又有了整齐之感。除了面积不大的民居,许多大户人家的老屋,屋内有庭院,屋外有门台。它们都深深地打上了管氏家族在那个时代所彰显孝道和对铭记祖训的烙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老屋都已被登记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门口设有二维码,大大方便来客扫码了解。我们在大书法家管圣泽故居门口停留了许久,门台上的"澹庐",表达主人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追求。以及"学期一贯,训守四维"的对联,向人们表达重视教育的重要意义。这些题字都是管圣泽本人的手迹。管圣泽(1908——1947),名承珊,学名管箫,笔名圣泽。著名的书法家,兼攻金石篆刻,师从马孟容,马公愚,王梅庵,方介堪等名家。1931年考入上海新华艺专深造,其作品屡次入选全国书法艺术展览会。这座不起眼的房子里出了一位大书法家和两位教授,是大茶山村特别引以为傲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用问,面前的这户人家肯定有着出仕(做官)的传统,或数位家族成员都曾进入政府系统工作,或也曾位居高官。 正因如此,这家的主人分外重视廉洁的作风,写下这幅对联: 青玉为几尘不染, 莲花入味体生香 。 主人用这幅楹联来勉励自己和家人,面对人生中的各种诱惑,要如青玉不沾,如莲花不染,保持清正廉洁,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清官,好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清樾轩"的主人却有着不同的闲情雅致了,门口这幅“山清凤栖梧,林樾人纳新”的楹联便是最好的表达。庭院深深,青苔漫阶,于秋日午后,邀上三两好友,煮酒烹茶,吟诗作对下棋,好不快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尾出现了一座节孝亭,建于民国十一年,石构,平面呈方形,内有四根方花岗石立柱,柱子上刻有楷书楹联"天贻晚福贞能寿,地有奇峰节并高"。 该节孝亭是为表彰当时的管氏夫人叶氏的节孝行为,报请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而敕建的,现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这村尾的节孝亭与村头的"冰霜济美"牌坊遥相并立, 向后人诉说着 大茶山的孝德故事,更是大茶山村作为名符其实的孝德村的有力印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新建的石阶步道向山顶行进,佳木葱郁,绿意盎然,秋意的味道甚是淡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确实有这样的感受。回头远处的李王尖绿装素裹,反而变得低矮了许多。路边的野菊零星开放,尽力彰显秋天的味道。还有那随秋风摇曳的瓯柑,躲在绿叶间,青色圆润而富有光泽。黄泥地上的地瓜藤蔓长势良好,密密匝匝,也预示着地底下的货色定有好收成。还有那刀豆荚长得特别硕大丰满,与弯刀相比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春华秋实,大茶山的"秋实"随便瞅瞅,都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没登多少台阶,我们酒劲开始发作,走路就显得踉跄,登山的难度倍增,一些女同志也有点吃力,于是便返回下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荣哥决定带我们到村外周围山地古道走走,感受一下大茶山的唯美秋光。路边的桂花含苞吐蕊,可能是气温较高的原因,还未尽情绽放。不过淡淡的清香随风而来,阵阵沁入心脾,惬意舒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棵掉光叶子的高树,张开它那古色的枝桠,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虬曲苍劲,仿佛展开一幅悲怆的秋光图。我知道,这是山间最普遍的自然秋光常态,算不得什么别样的景致,可就因为这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常态,往往会让人一次次忽略。其实,现在我们缺的就是在常态中去感受好事好物,只要心中有阳光,眼里就有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一大片的山间芦苇,激起了女同胞的兴奋之情。秋天的山野,天高云淡,风清气爽,那簇拥的芦穗摇曳在绿树杂草间,尤其炫目耀眼。那稀稀疏疏的芦杆,在夕阳的余晖的铺垫下,像饱蘸诗情的妙笔,流淌着不可言状的神韵,把整个大茶山的山头装点得美轮美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会儿,我们下到了李王尖的古道,路旁青青的修竹又有了点黄晕,可能是秋天的杰作。走在大茶山的秋光里,漫步在竹林幽处,秋风轻拂,宁静雅致间回旋着淡雅的竹香,顿感神清气爽。路边一小溪缓缓流淌,溪水像漂浮的蓝绸帘,从远处铺舞下来,几片竹叶飘落到水面,霎那间就消失远方。这水不急不慢地流泻,与这大山的秋色一样,稳重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返回停车场,告别大茶山,我们的转盘旋在下山的公路上。蓝天下,群峰巍峨,连绵起伏,古村掩映其间尽显神韵;秋光中,山峦叠翠,瓜果飘香,桂花吐蕊枝头闹秋风。再见,古老的大茶山村,再见,美妙的大罗山秋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州古道平台提供下列服务:

国内旅游 户外拓展 景区合作

广告推广 古道建设 航拍视频

联系电话:小王18958781758(同微信)

民宿预订、合作:15167801758(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