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留学生每月1万不够、骂北大父亲:你就是个穷人,不配养孩子

最新进展: 留学生因生活费不足辱骂父亲,当事女生回应:“很后悔,已同爸爸和好。” 近日,一则“留学生因生活费不足辱骂父亲”的话题引起广泛讨论。在一则被曝光的聊天记录中,父女二人因为一万元的生活费产生争执,随后女儿在聊天群内发布了辱骂父亲的内容,随后被人将此聊天记录发布在了社交平台。 对于女生这样的行为,有网友表示愤怒,也有同情女生,认为家境不好的话,确实不应送出去留学。还有人认为该女生有这样的观念和态度,父母的教育也需要负有一定责任。 10月19日,九派新闻联系上当事女生。她表示,对自己发布辱骂父亲的内容感到很后悔,现在也已与父亲和好。因为生活费不够起争执这一问题,她表示其实是一场误会,自己并没有嫌弃父亲给的生活费少,接下来还会要求降低点生活费。 对于网友批评,她也表示自己已知道,并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不知道大家看懂了没有。如果没看懂,我就从头讲下这个事情。当事双方是上海的一对父女。都说女儿是老父亲的小棉袄,但这件“小棉袄”却漏风。根据这名女子在网上发帖的信息,她今年23岁,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留学。父亲,今年已经51岁。女儿总觉得父亲给自己的钱太少,没法满足自己在西班牙的留学生活。而父亲觉得已经不少了。具体钱是多少呢?每月1万块人民币,大约是1300多欧元。上面的微信截图,可能只是父女之间的一次争吵。父亲给了11000块钱,比约定1万块,还多了1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女儿却认为,钱还不够。老父亲最终无奈地规劝女儿:工资到账当天,给了你11000元。爸爸工资已经所剩无几了。希望女儿尽量节约。但女儿却坚持认为,自己只买了生活必需品。这样的争吵,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这对父女的常态。下面这一次,父亲一大早向女儿问两笔钱的去向,并对女儿说,信用卡主要是在应急情况下用的,平时尽量不要用信用卡。但女儿却振振有词:在没收到父亲的汇款之前,所有的都是应急情况。最终,这位父亲只能无力地解释:自己已经老了,希望23岁的女儿学会独立。

其实,这都不是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名女子竟然在网上辱骂自己的父亲,“死妈的XXX,用了50欧元就跟我大清早吵架,恶心XX玩意。”50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370多块。她甚至还曝光了自己父亲的名字、单位和电话。她对自己父母可谓是“恨之入骨”,说她爸爸是畜生,妈妈是160斤的老母猪,网友帮她骂父母就给网友发自己的裸照。而在她嫌1个月1万块钱不够用的时候,他爸爸有时却只能用一碗玉米糊糊对付一顿饭。据了解,这个父亲是北大毕业的。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父母把孩子宠坏了,导致孩子养成目中无人,无法无天的性格,最终反噬自己的案例。我很难相信这是一位北大毕业的爸爸养大的孩子能做出的事。仅从目前爆出来的事情来说,我并不知道这位爸爸是怎么把女儿养这么大,并且养成这幅性格,甚至最终造就这般父女矛盾的。我也是父母送出国经历过留学的,所以仅仅从留学方面来评价吧。现在的留学生群体,并不是以前那样非富即贵的家庭才能出去留学,家境一般的出国留学生可以说是留学生群体的主力部分。

所以会有很多像我一样,父母倾其所有勉强能支撑我们出来读书,而他们平时过得非常节俭。正因如此,但凡有点良心的家境一般的留学生,都会尽可能的节约用钱,基本不会去外面胡吃海塞,作为女孩子即使很爱美也不去添置更多衣裳。我在多大读研的时候,过得算是比较节俭的,每个月生活费加上房租开支大概是1-1.5K加币,多伦多还是加拿大非常大的城市,生活费很高,一个月算下来也不到1万人民币的生活费。那些过得比较滋润的,每个月生活费也就2-3K加币,算成人民币大概是1-1.5万之间。而按照西班牙的消费水平来说,一顿饭基本上7-8欧元,一般的西餐厅10-15欧,去好一点的餐厅吃一顿饭差不多20-30欧元。而房租,拿巴塞罗那来说,租个单间好一点的也就300多欧。所以我非常费解她这一个月1万块的生活费到底花在哪里。我严重怀疑她的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奢侈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的缺失,娇惯的后果。我妈的一个熟人曾向她诉苦,说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不孝,怎么把家闹的鸡犬不宁,我妈听得很生气,恨不得去当面教育那家的孩子。我劝我妈,不必,这能怪谁呢?他自己生的,自己养的,先天后天都是他的,结果长大了却发现不是东西,能怪谁呢?为人最基本的教育没有给,养而不教,小时纵容,大了祸害,在家霍霍父母,出门危害社会。她父亲虽可怜,但也是自食苦果。有多大能力,就提供多少资源,不要超出自己的范围,不要勉强。你喝汤,她可以吃肉,你喝棒子面粥,就让她啃窝头。不要自己喝着稀粥,供着她在西班牙吃火腿,没必要。所谓的儿子穷养,女儿富养,我也是反对,正常养不行吗?给他/她吃喝,教他/她道理,让他/她自尊,自立,自强,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纵容,娇惯,就算富养出来,也是废物。子不教,父之过。

像这种父亲就不该养孩子,在金钱上你是个穷人,在教育上你还是个穷人,你这样的人就不应该生孩子,教育出来的也许就是一个混蛋。其实不是说没钱不要生孩子换个听着顺耳一点的说法“如果不能让孩子幸福,不如先不要生孩子”很多人对有钱没钱这个观念很模糊的,我有朋友开着s级奔驰手底下3家工作室天天喊穷。还有另一个朋友拿着6000工资当个司机每天吃喝玩乐还呼朋唤友打牌喝酒觉得自己过得很滋润。很多人都没搞清楚自己是有钱还是没钱。甚至身边很多人觉得自己过得不错,就觉得自己很有钱,然后到了生孩子的时候才发现,哦原来养大一个孩子成本那么高……缺乏对未来的预估和前瞻性,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把孩子抚养成人的时候,选择晚婚晚育是好事。不是穷人有没有生育权的问题,而是身为父母有没有责任感的问题。毕竟做父母是不用考执照的,但是责任最重大的人都没学会做就当爹妈,害的不止是一家人

这里讲个小故事、十多年前,舅妈高龄产下二胎,舅舅早年发迹,小表妹生在了金窝窝里,家族里的哥哥姐姐彼时都已是十多岁的少年,所以她自出生便是全家的掌上明珠。幼儿发烧是常事,然而表妹的发烧住院便是引得全家担忧,在医院输液都是被众人前呼后拥着。因为人多,我从病房里退了出来。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走到了有人围观的走廊尽头。一个短发的中年妇女靠在病房门口,脸色不悦;

躺在床上小婴孩脸已经变得青紫,双目紧闭;床边坐着一个头发凌乱的年轻女人,一直望着床上的孩子,目光凄凉且绝望。那时候我年纪小,好奇心重,也喜欢问,很快便得知这个孩子只有两三个月大,生病住院治疗,因为输血引起血管堵塞还是因为其他缘由(具体情况我已经记不清了),总之目前孩子命悬一线,当地医院(县城医院)已经无法治疗,需要把孩子送往上一级的医院。孩子的母亲还非常年轻,是在外打工的(从衣着打扮看得出条件应该不好,孩子父亲在哪儿我如今也记不清了),因为孩子生病已经欠了不少钱,现在也拿不出钱给孩子转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口的中年女人是孩子母亲的姑妈,也是债主,孩子母亲想继续借钱给孩子转院,但是姑妈觉得孩子已经快不行了,没必要浪费钱。姑妈也是农村妇女的模样,她表示孩子母亲现在已经还不上钱了。中途有护士来过,喊他们不要耽搁时间,赶紧叫救护车转院。那时的我,因为热血,一瞬间想到了有钱的舅舅,或许可以找他帮忙?但是回到表妹病房后,他们都听闻了此事,也是当做话题议论了一下罢了。而他们需要转去的医院,正在我生活的城市。我抬头看了看我的妈妈,我家也不过只是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平民,根本无力提供帮助。最后我也没有说话。我再次跑到了那个病房。那是个小男孩,病床上的牌子写着他的名字。

我记不清他的名字了,但是我记得是一个取得特别好的名字,完全不像一对没多大文化极其年轻的父母取的,大概这个孩子也是被寄托了厚厚的希望。我不知道这个孩子后来是否活了下来。这十多年来,医院里小表妹被家人围观输液的场景和那个小男孩在病床上一点点消耗生命的场景一直在脑海中不断切换。但是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我也知道了,社会和现实永远都是如此残酷。其实转院的距离只有一个小时车程。我的小表妹也只是普通发烧才在县城医院治疗,病症稍微严重一点便会送去市里的儿童医院。没有钱当然可以生孩子,穷人给孩子的爱不会比富人少一分一毫,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没有钱,怎么给孩子最基本的保障,生而平等,也不过是出生那一刻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