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游女”顾名思义是四处游荡的女子,这是古人对于从事某种特殊职业女子的雅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秋战国时期,“游女”就已经出现,她们善于歌舞,兼善媚术,色艺俱佳,不过属于个人“经营”,开始出现“私营”,是管仲在位时,它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并设立了所谓的“女闾”,随着“女闾”的出现,各大国也开始培养女间谍。

古代风月场所也分为不同的等级,一等场所往往都是提供给王公贵族,称呼也非常雅致叫“清吟小班”,前往二等场所的都是一些商贾,因此叫“茶室”,三等叫“下处”,三等以下皆称为“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春秋战国开始到清朝,这种制度也是一直延续,清朝的烟花柳巷最出名的就是“八大胡同”,八大胡同跟京剧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乾隆时期是禁止“游女”,士大夫又喜欢听戏曲,京剧的发展相当快,戏班子也都下榻在八大胡同当中。

在当时还有一句俗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随着戏曲发展,“游女”也开始解禁,八大胡同慢慢的成为了烟花之地的代名词,因为前往八大胡同的都是士大夫级别的人,这里聚集的也都是一等、二等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吟小班”为四级之首,她们不仅要有姿色,从小还要训练琴棋书画、吟诗作对,一颦一笑都能够让权贵趋之若鹜,不过她们都得从七八岁开始培养,八大胡同因此也成了贩卖女儿的罪恶之地。

像小凤仙,就是出生八大胡同,她10岁就跟着艺人学戏,卖唱为生,13岁那年被卖到八大胡同之一的陕西巷云吉班,13岁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孩子,但是13岁的小凤仙会拉二胡,会弹琵琶,会唱京剧,会写歌词,一时间是名震京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些照片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八大胡同是一个怎样的情况,一个个孩子聚集在一起,有人拉二胡,有人弹琵琶,光从照片来看,她们最多不过十五六岁,如此年轻的她们本该过着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却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清末至民国时期,因为思想麻木,人都没有什么上进心,富家公子整天就知道抽鸦片、赌博,这些为生活所迫的女子也陪着他们抽抽鸦片消磨时光,鲁迅写讽刺文学,就是想要唤醒这些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人多数都是从小被卖,一生都在胡同当中度过,不过现今生活条件好了,这种情况被杜绝了,我们也应当庆幸十五六岁能够读书上学,这都是因为国家强大,我们才能生活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