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正是在孔老夫子这样的敦敦教诲下,后世无数的中华儿女以怀揣着家国情怀,在各行各业竭尽所能的为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做出着贡献。

一、国士无双,精神无两

知名作家江才健曾说:"杨振宁先生于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整个中华儿女而言都是一件极富意义之事。

当年的鸦片战争,西方人凭借船坚炮利,让中国人一蹶不振。而杨先生无异于是一面旗帜,在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着国人不如人的思想"。不过现在网络上有许多人都认为杨振宁老先生对祖国贡献不大,只是"回来养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的成果并不能具体到某一个物件,而是深刻的改变着整个物理领域。他对国人的贡献有很多,比如上面提到的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

再者,杨老先生在美国期间,帮助了无数的中国留学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他们找好的专业介绍厉害的导师,让其更好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且杨振宁的回国带动了成千上万的海外游子回来建设祖国

回国以后的贡献那就更大的,许多的学科项目他都是顾问,一个项目有杨振宁或者没有杨振宁是完全不一样的。总而言之,如果读到了物理博士,就知道了杨振宁的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他到底有怎样的建树,又是缘何成为的诺奖获得者?

1922年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的省会合肥,他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里的学术氛围十分浓厚。他自幼耳濡目染受到双亲的熏陶,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7年抗战爆发于国内四处辗转,终于在次年到了西南联大学习

九年以后,获得庚子赔款赴美留学的资格。他在美利坚先攻读哲学,又进入了普林斯顿学院,与李政道一同受教于奥本海默门下。在那段日子里,杨振宁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除了李政道还有米尔斯。

每隔几年都能有重大的突破,从基本粒子的复合模型到非阿贝尔规范场再到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奖,这一路的风雨兼程艰难险阻,想必只有杨老先生自己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振宁在1964年入了美国国籍,但他从未忘却过祖国,那只不过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形势所迫。

因为自从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美两国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当时的美国总统们决不允许有中国人参与到核心的研究领域并对华人充满了敌视。再加上六十年代正值美国"红色恐怖",若不入籍杨振宁前途无望事业无望,还何谈"师夷长技以制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他一直牵挂着祖国,多次通过香港向大陆表达敬意,在中美两国关系稍稍松动但文革还未结束的1971年杨振宁就冒着风险回国访问,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以美籍学者身份访华之人。

当时他还曾碰到过两弹一星元勋也是他的故交邓稼先,在邓稼先的鼓舞下,杨振宁回国发展的愿望愈发强烈,这一幕在电影《横空出世》中有所演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在外受疑,有家难回

既然邓稼先和杨振宁都曾在国外留学,那么为何前者成了中国的两弹一星功臣,而杨振宁,身在美国时,却没有进入核武器研发领域,而且有媒体称其为"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物理学全才"

同时杨振宁不像其他科学家那样恃才傲物,他脾气很好在待人接物上处理的都非常得当。何况,当时的美国急需这方面的人才。所以,他的专业能力那么厉害,人际关系很好,而美国又需要这样的人,那为什么美国不让他去研究核武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他于1995年接受香港记者采访时,就曾主动说过。他自己讲道:"我的专业是物理与核物理也有密切的关系,但在当时我很忌讳与美国的核研究沾边"。具体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杨振宁是中国人而中美又处于敌对的态势,他是1964年才入的美籍,而且也是在艰难之下做出的决定。美国人不会不知道杨振宁父亲对他加入美籍的不满,也不会不知道杨振宁是因为当初新中国的护照难以在世界上流通才选择了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红色恐怖还没有完全的结束,所以美国人对他也是非常的忌惮。尽管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但他们对杨振宁的许多做法并不满意也不放心

比如他与国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比如他经常去中国香港访问,这些都可能成为美国人担心他"泄密",而限制其出境的理由,到时候就会万分尴尬。所以说,第一个原因就是美国不信任中国人,不放心杨振宁,所以让他尽量不要触碰到核武器。

其次,是杨振宁本人不愿意。一方面,帮着美国制造核武器,这是它们用来威胁中国的利器。杨振宁始终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如果他进入到了美国的核武器领域,祖国的同胞会如何看待他,他还能不能再踏上故乡的土地,这都是一个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美国人原本就不信任杨振宁,倘若他接触到了核武器研发的领域,那么美国必定会加紧对他的监视,到那时候杨振宁可以说是两头不讨好。在美国受到它的钳制,在祖国名声就会毁掉。所以,不参与核武器研究,是个明哲保身的明智之举。

就像1971年他申请回国时,倘若他进入了美国的核武器领域,那么必定会被限制出境,可能这一辈子都不会见到亲人。再者,当时国内的文革轰轰烈烈,这个消息若是传到国内,他的亲朋好友必定会受到牵连。

还有杨振宁是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当时冷战闹的那么厉害,美国就想着用核武器压制中国,他怎么会帮着"敌国"来迫害自己的母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拳拳爱国心,铮铮归家人

随着苏联解体,冷战正式结束而中国也早就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中美之间的关系终于实现了正常化,中国也在积极的融入这个世界

国内的各个大学都期盼着杨振宁老先生能尽快的回到祖国,终于在2003年他决定回国定居,从此往来于北京和香港任教讲课。

可以说杨老先生是中国物理领域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如今近百岁高龄,还在为了中国的科学发展做着贡献,这种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那么,从杨振宁老先生的经历中可以带给世人怎样的启迪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人人都该具有家国情怀。当年杨振宁赴美是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心态去的,也知道那份"庚子赔款"看似是美国人的恩惠,其实是中国人的屈辱。所以他到了美国,还是无时无刻的不挂念着祖国。

当今社会有许多流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游子,他们或为钱或为学,但都应该把建设祖国当成第一要义。而且现在的国家已经强大了已经崛起了,想要回国也没有那么难了,因此就更该学习杨振宁的那种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也不该为了名利就去帮着外国人制造武器。正如郑强在那次演讲中说的:"我都害怕有一天被你们造的导弹炸死"。

若是为了个人的得失,就去帮着他国来对抗母邦,实属不该。即使真的不想回来,也不能与祖国为敌,也应该时时刻刻的牵挂着这片生你养你的土地

其次,是"三思而后行"。当年杨振宁如果没有刻意的规避与核物理的关系,想必美国不会放弃这个人才,定当再三邀请他加入核武器的研究。好在杨老先生高瞻远瞩,知道其中的利害得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再三考虑下,他决定还是对核武器"敬而远之"。试想,如果当年杨振宁真的参与了核武器的研发,那祖国的百姓还会如此爱戴他吗?他还能安心的回来养老,回来报效祖国吗?

当年进入美国核物理领域,不论是对其个人前途还是其在物理学领域的研究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杨振宁并未为此,而不顾一切。所以,目光长远对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千万不能因为"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放弃了长足的考量。

再者,慎之又慎也很关键。正如他在《曙光集》所言:"美国的导弹基地我知道在哪,也有我很多的朋友。但他们邀请我,我从来不去,一直坚持了二十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想,如果杨振宁去了不是会被怀疑用心不轨,就是会被强制要求进入其中工作

做学问他很严谨做人他又很谨慎,所以人们都将杨振宁先生称为"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一面旗帜"。现在有许多人不理解杨振宁,或许是别有用心或许是"无知者无畏",不过在了解完杨振宁以后,肯定会对他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