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柴枫桔

据新华社消息,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推进跨区域重大蓄水、提水、调水工程建设,增强跨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推动形成多源互补、引排得当的水网体系。

其实,对于水利工程调度防汛,川渝早已尝试和合作,2021年5月,赶在川渝主汛期前,四川省水利厅与重庆市水利局共同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共享和通报制度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在已共享20个水文站点、19个水库站点基础上,新增共享60个水文站点的雨情、水情信息及对重庆市有直接影响的水库(水电站)水情、工情等信息,通过水利骨干网实现数据实时交换,打通行业内、区域间信息共享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天门广场 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升钟水库坝区 图片由四川省水利厅提供

现实:山水相连 防汛调度需兼顾上下游需要

川渝两地为什么会在防汛上深度合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宋刚勇解释说,重庆和四川的大多数河流属于上下游的关系,“尽管水文数据很早就实现了共享,但是水情却不一样,即使我知道两个区域的降水和水位情况,但区域水库调度还是通过人工管理,所以从汛情防控来说,需要全流域、跨区域的合作,需要共享双方防汛信息才能实现科学调度。”

打开地图,江河从四川浩荡东流,汇入重庆后几乎一马平川,没有大型的水库进行拦蓄。“所以,很大程度上,四川的水利工程调度,给了重庆防洪很大的帮助。” 宋刚勇说,但并不仅仅是处于下游的重庆有需求,上游的四川要做好调度管理,也需要掌握下游的情况。

具体来说,四川对区域内水库下泄流量的调度,也要考虑到下游的可承受能力。只有清楚了解整条河流上下游的调度情况,整体的调度才会更科学、更精准。“打个比方,如果上游只为了自身工程安全和商业体的防洪需求,对区域内水库进行大规模下泄,下游的承受能力有限,可能就会造成下游洪涝灾害。” 宋刚勇说,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川渝双方通过水利工程调度的会商研判,充分考虑重庆防洪实际需求,共同把调度方案完善再执行,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准备,给下游地区充足的时间进行人员转移和防汛工作的安排部署。

当然,除了考虑重庆防洪需求,四川同样需要考虑自身水利工程带来的风险。首先是对工程本身存在的风险,任何水利工程都有自身承受能力的一个风险,超过了都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同时,也要注意对上下游保护对象的一个风险,当拦蓄洪水水位过高,可能造成上游的一个洪涝,而如果一味往下游泄洪,同样也可能造成下游的洪涝灾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鱼洞水库建设现场 图片由四川省水利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渝水系图 图片由重庆市水利局提供

启示:科学调度 重庆沿江减少转移约29万人

“2013年左右应该是一个时间节点。”四川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徐尧回忆,2013年,四川省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我省遭遇罕见的强降雨过程,我们及时进行了调度,利用仅有的几座控制性水库拦蓄了大量洪水。当时‍‍重庆给我们打电话说能不能帮帮他们,但由于库水位很高,起到的作用不大。所以自从2013年之后,‍‍川渝两地水利系统便逐渐加强了信息沟通。”‍

比较典型的成效,在2018年到来。徐尧对那次合作印象很深刻:“7月,四川和重庆迎来流域性洪水,那天晚上我们值班全力应对洪水,非常紧张,大概晚上11点左右,突然有电话进来了。重庆市水利局希望我们能调度一下,帮他们错峰。”

原来,对于重庆来说,它们合川包括城区防洪标准更低,而四川同样水库也在不断抬升,“我们当时算了下,如果水位继续抬升,水库水位会抬到比1981年特大洪水还要大。对四川来说,上游风险就会增大,所以我们也很紧张,但是重庆市水利局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来研究调度方案,看能否再进一步优化。”

经过会商研判,四川和重庆共同制定了泄洪方案,按照重庆的调度需求,将水库的水缓慢下泄十几个小时,趁这十几个小时让重庆的最高水位降下来,随后再加大泄洪量——这样的科学调度,让重庆的最高洪峰降低了约两米。

宋刚勇印象更为深刻的,则是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去年8月18日,四川、重庆分别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当时距离长江第4号洪水通过重庆主城江段,才刚刚过去不到3天。两轮洪峰前后叠加,峰高量大、多流汇集,导致长江、嘉陵江重庆段全线大幅超警超保,形成重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

川渝双方负责调度的工作人员通宵达旦开展会商,根据实时雨情、水情不断调整流域水库(水电站)调度方案,四川省水利厅向涪江武都、嘉陵江亭子口等水库发出11道调度令,合理调配嘉陵江汇入长江的流量和时间,降低多流域洪峰叠加效应。

此次调度效果也十分显著,长江、嘉陵江上游水库群拦蓄洪水72.25亿立方米,削减长江寸滩站洪峰流量13500立方米每秒,降低长江重庆河段洪峰水位约3米,重庆沿江减少转移约29万人。宋刚勇说,正是此次合作,让双方都意识到了加强水旱灾害防御合作的极端重要性,也为后来《备忘录》的签署打下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市水利局

签约:正式合作 嘉陵江1号洪水平稳通过川渝

2021年5月,赶在川渝主汛期前,四川省水利厅与重庆市水利局共同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共享和通报制度备忘录》,在已共享20个水文站点、19个水库站点基础上,新增共享60个水文站点的雨情、水情信息及对重庆市有直接影响的水库(水电站)水情、工情等信息,通过水利骨干网实现数据实时交换,打通行业内、区域间信息共享障碍。

两个月后的7月14日至17日,受四川强降雨影响,嘉陵江另一支流涪江洪水来势凶猛,四川遂宁和重庆潼南的城区遭遇洪水威胁。

在此次过程中,遂宁第一时间将境内三星水电站(位于潼南区上游)调度方案通报潼南,潼南区计算分析调度方案可能造成潼南城区超过保证水位1.5米,重庆市水利局远程会商四川省水利厅,决定将三星水电站调度方案中最大下泄流量从13000立方米每秒下调至10100立方米每秒,保证潼南城区安全。

同时,四川调度亭子口水库、武都水库等尽力拦洪削峰,重庆调度潼南城区下游的航电枢纽工程泄流,以减少电站尾水对潼南城区水位的顶托。

最终涪江、嘉陵江洪水平稳通过川渝两地,潼南城区实际最高水位低于警戒水位0.77米,较预计水位约低3米,未出现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

8月17日,2021年长江、嘉陵江流域超标洪水防御调度演练在重庆市水利局进行。模拟重庆寸滩站再次出现类似2020年8月份的洪水,且洪峰流量达到100年一遇,同时遭遇长江中下游严重汛情。

设置防御准备、防御调度和防御处置3个场景,通过跨区域、跨省市、跨部门协同开展防洪调度演练。通过本次演练,四川和重庆进一步理顺了超标准洪水防御流程,熟悉了水雨情预报预警及水利工程调度规则,明确了水利行业响应启动程序。为下一步开展部门协作、水雨情监测预报预警、预案修订、水利工程调度等工作开展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未来:深化合作 实现川渝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川渝双方合作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宋刚勇举例说,在远程会商的形式上,未来可以采取视频会商等较为直观的形式;在信息共享上,可以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把信息端口扩展到市区县之间,实现跨省市河流全流域信息互通。

在联合调度上,川渝双方可以进一步深化研究,建立高效先进的调度预报一体化平台,通过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拦洪、削峰、错峰;在人才培养上,双方可以共同举办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培训班,共建水利专家库,派双方业务骨干相互交流,形成人才队伍联合培养机制。

除此以外,嘉陵江水系下游正处于川渝毗连区域重要经济和工业基地,多座重要城市沿河分布,防洪形势异常严峻。由于江河流域面积大、洪水峰高量大,加之下游河道比较缓、两岸地势平坦,城市发展历史原因拆迁难度大等因素,单纯的依靠河道堤防建设,防洪效果十分有限。

“这三条江(嘉陵江、涪江、渠江)中下游的防洪矛盾,必须通过上游洪水的有效拦蓄来解决。”宋刚勇表示,应采取堤防与防洪水库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沿江城镇防洪综合体系,提高整体防洪能力。而这将是一项长期合作,需要川渝双方花费大量的时间、财力和精力来做的一件事情。

徐尧也相信,未来,随着川渝水利系统不断深入合作,将显著提升川渝毗连地区沿江城市和有关区域的防洪能力,“不仅如此,合作还将改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川渝江河流域持续发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