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琥治越重治水。

江西浮梁(今景德镇)人戴琥,以明朝南京监察御史出为绍兴知府,驭下严,性恭俭,恤民疾,尤重水利,后来官至广西布政司右参政。戴公为绍兴做了四件大好事。

一是治理常遭盐渍和易发洪水的钱清江,基本消除了海潮与山洪的影响。

二是制订山会水系的管理规则。针对山会(山阴、会稽)平原上河湖水位和涵闸启闭调控管理混乱的情况,在府城内佑圣观前河中建立了水则——水位尺,还在观内设立了山会水则碑。

三是疏浚清白泉,撰写复泉记。根据范仲淹的《清白堂记》,复其清流,撰成《复清白泉记》,讲述诚者物之始终的道理,倡导以诚治泉,以诚待人。现在的清白泉保护得很好,戴公碑与范公碑立于一起,成了教育人们的好教材。

四是撰成《水利》专著。戴琥在任上始终坚持以治水为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撰成了图文并茂的不朽专著《水利》。今戴琥的水利碑与山会水则碑一起,完好保存于大禹陵内,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戴琥知越九载,功名永垂,后人将其列入名宦祠供奉,祠内曾有柱联相赞——“千载蒸尝刘母庙,三春杨柳戴公堤”。有朝一日恢复“戴公堤”之名,似杭州西湖之苏堤、白堤,将是对戴公的极好纪念,亦是对后来人的极好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戴琥《绍兴府境全图记》水系图

南大吉治越“三政”。

南大吉是陕西渭南人,进士,以户部郎中出知明代绍兴府3年。南公性情豪宕,尚友讲学,雄于文事,师从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王阳明,治越期间,颇多建树。

南公治越的“三政”之首,是治河道。他疏浚运河、府河、若耶溪,复原富豪所占埠头、踏道等,为百姓称道。

“三政”之二,是兴教化。他创蕺山书院,推王阳明为会试举主,择所辖八邑才俊弟子入书院,月给廪饩,盛况空前。组织重修禹王庙;亲书“大禹陵”三字,建亭立碑,这就是至今矗立的大禹陵石碑、石亭;兴建大禹陵园,形成了大禹陵陵园的风貌。

“三政”之三,是征豪强。对豪强所占河岸、河道及私搭乱建,悉拆除复原;对官府素未治之窝盗致富者,悉抓捕下狱;对被诬之属吏,悉为之洗雪。合郡由是大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大禹陵”碑

俞卿治水知越。

有清一代的绍兴知府中,俞卿称得上是颇有为的一位。他性格刚烈果敢,为政清廉俭朴,执法公正严峻,知越12年,治水修城,重文兴教,惩强扶弱,八邑震肃,百姓称誉。其所作所为,尤其表现在治水与兴学上。

一是筑海塘。他带头捐俸,主持筑成山阴、会稽、上虞三县沿海石塘,终“成百世之大利”,使“边海数十万户有更生之庆”,“民共为之祠”,并将海塘“名之曰‘俞公塘’”。

二是治府河。到任后的当年冬天,俞卿即下令清淤,规定深必得三尺,广必及两岸,以各城门为起点,以一里为程,分段包干,干水作业,居民挑掘,官府清运,城乡共役。同时,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尽行拆除各类乱搭乱建,还立禁造城河水阁碑,就长效问题做了明确规定。

三是兴教育。他捐俸修理扩建明末刘宗周讲学之蕺里书院,置田延师讲学,题名“蕺山书院”;大修学宫,使之成为“浙中诸庠第一”;还与会稽知县张我观一起,修葺刘宗周讲学的证人书院,并题额“会稽县义学”,置田二十亩为馆谷。他对教育的关心,称得上无微不至。

四是修府城。他下令街衢以石碑坊为界,对乱搭建、乱设摊、乱占道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与此同时,他还补颓废,易朽坏,固筑城墙,修筑陆门与水门。

俞卿曾经说过:“事有当为而不为者,因循废弛,贻数万人之害,丧数十倍之利,至数十年而不可救,山阴之海塘是也;有不可为而不得不为者,勉强拮据,尽心力为之,不避怒,不畏难,若有天焉,默相其成,俾民去其害,而更收其利,则山阴易石之海塘是也。”

当为不为,几多危害;难为而为,利益自来。俞公的这段话,语重心长,既是他呕心沥血理政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奋发有为利民的经验之谈,更是留给后来者的宝贵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20世纪30年代的绍兴水城门

太守清,河水清。

俞卿离任66年后,即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绍兴又来了位叫李亨特的好知府。

李公治越,弘扬先贤遗风,也是从治水开始的,并且首先从治理环城河开始。他发布《禁造城河水阁示》,并予刻石立碑;采取自拆与强拆相结合的办法,在短时间内拆除了非法搭建的74座水阁、4座石桥与8座木桥。

与此同时,他还组织开展清淤疏浚工作,治理污水源头,整顿街面路口,城河为之一新,河水为之一清。

李亨特知越3年,百姓“以为俞太守再见于今”,给了他“太守清,河水清”的极高赞誉。

正是在戴琥、南大吉、俞卿、李亨特等贤牧良守的领导下,越地百姓顺应自然,爱水护水,治水利水,建成了自己的鱼米之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绍兴镜湖湿地风光

编辑:茹静文

(总期:526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