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义 潘益朋

对于未曾去过瓯海泽雅的人,对泽雅景区是陌生的;但待到深入其境,看到那些诸如黄山、下庵、上庵、庙后、山后、吴坑、上潘、龙头等在永嘉山区都能看到的村名,以及满山竹海,对于我们这些永嘉人,仿佛与泽雅似曾相识,增添了情感,同时在心理上也拉近了永嘉与瓯海之间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10月10日(周日)一大早,我们从永嘉县城驱车出发,花了70余分钟到达了泽雅林岸村。村口盘山公路边,立着一块硕大的“林岸--黄山古道”路牌。我们一行6人沿着石级古道上行,与楠溪江景区里相似的山地民居也逐渐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2015年11月9日温州网瓯海支站报道, 林岸最初叫“剩岸”,后来,因“剩”和“呈”方言同音,“呈”上面的“口”象形村子,后人就把“剩岸”写作了“呈岸”。1979年地名普查时,因“呈岸”和藤桥岙底呈岸村同名,又改村名为“林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藤蔓爬满了村后古道边的石墙,湿漉的石级在晨光反衬下显得炫目耀眼。为防止打滑,按照“驴行”经验,我们的每一步都踩在路面的低洼处稳步前行。对驴友而言,林岸--黄山古道并不算长,只3公里,不用穿越,基本上是简单易行的现成道路。沿途不乏云蒸霞蔚、林郁竹翠、谷幽岩奇、石桥潺水、瀑秀潭碧,充满野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到蜿蜒古道顶巅,石径伴长溪,曲径通幽处便是黄山村,黑瓦白墙间修竹依依,尽显悠悠古韵,恰似一块藏在深山的“璞玉”。据有关资料,泽雅风景区,素有温州“西雁荡”之美誉,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原名“寨下”,泽雅是“寨下”温州话的译音。 泽雅全境绵延一百二十多平方公里,有无数条大大小小的古道,深藏于峰峦溪谷之中。“林岸—黄山古道”便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条古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黄山村,我们沿公路到了岭根村,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领略了隔壁村--北林垟村的花海。与北林垟村相连的几个村落田地地势平坦,是山间少有的“平原”,游客直接驱车至北林垟村停车场,再沿着机耕路去欣赏田野花海,田间人来人往,摆拍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继续沿着公路经师科垟村向庙后村进发。到达庙后村,已是中午,村内有对外营业的几家农家乐,村后是崎云山景区。村里还建设了琦君纪念馆,该馆由原庙后村小学改建而成,在正堂的门楣上悬挂了由蒋中正题写的“思我故人”匾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有关资料:琦君,出生于1917年7月24日,本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浙江温州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台湾当代文学作家。琦君的作品以散文为主,其作品曾被翻译成英、日、韩等多国语言;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另外,成名作为《外婆的澎湖湾》的台湾民谣歌手潘安邦(1961-2013)是琦君的侄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瀑涧峡谷的上方入口就在庙后村农家乐附近,午饭后,我们沿着峡谷里的步道下行,行走不久,转到被我们称为“红旗渠”的引水渠堤坝,然后沿遮天蔽日、密不透风的竹海里下行,于下午2点到达下庵村,村口便是七瀑涧景点的入口和泽雅漂流的检票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继续沿公路往原点林岸村行进,沿途凉风习习,竹海潋滟。竹是纸的原材料,正是泽雅丰富的竹资料,造就了泽雅由宋代延续至今的纸山文化,也使泽雅贴上了素有“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之称的丰厚文化底蕴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泽雅林岸—黄山—庙后—下庵环行,总行程达17多公里,耗用6个多小时。现以诗(新韵,平起首句押韵)记之。

石墙藤蔓古桥边,曲径修竹黛瓦间。

潺水问渠何处去?往来造纸现漂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