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强降雨天气增多,北方整体雨量充沛,河南郑州、北京海淀等多地雨量打破历史记录。特别是入秋以来,一轮又一轮的降雨让很多北方人感叹仿佛身在江南“梅雨季”,道路两旁也长满了翠绿的青苔。为何今年北方雨水如此多?未来短期气候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郑州市民雨中在街头涉水前行。新华社记者朱祥 摄

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多,北方地区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全国平均气温18.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南方高温天气多,降水偏少,华南和江南南部出现干旱。单就9月来看,北方暴雨,南方高温、干旱构成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京,很多人感觉像是度过了一个漫长的雨季,难得有晴朗的天气。中国天气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京20个国家站的累计雨量全线超过常年同期平均值,海淀、石景山、密云以及汤河口站等5个站点打破年降雨量历史纪录。其中,海淀、石景山都是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突破1000毫米。

今年,不仅仅是北京,在河南、山东、东北和内蒙古等地整体也频繁降雨。特别是在河南,继7月份郑州等地遭遇暴雨洪涝灾害之后,9月份郑州、新乡又遇连续降雨,黄河接连形成2021年第1号、第2号和第3号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水涌若轮的济南趵突泉三股泉水。新华社记者王志 摄

近期,北方亦是晴不过数日,耐不住寂寞的降雨又不断频频到访。在国庆假期,很多北方城市都经历了绵长的降雨。10月2日至7日,山西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多地遭遇时间久、范围广、强度大的降雨天气。山西平均降水量119毫米,最大为山西临汾大宁县降水量达285.2毫米,此次强降雨共致15人遇难,3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2.01万人。另外,受连日降水和节水保泉综合措施影响,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济南趵突泉10月7日地下水位达到30.04米,创下1966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今年华北雨季具有开始偏早、雨期偏长,总雨量偏大的特征,这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原因。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认为,由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相对偏北偏西、主体强且稳定,才持续对华北地区输送了暴雨天气。同时,副热带高压北侧也能够把南方或者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不断向北输送。这个季节还经常有华北冷涡的活动,以及在副热带高压北缘区域里有低涡切变线的活动,这都会带来具有短时、相对移动性且尺度相对小,但是强度大的暴雨过程。

中国天气网首席分析师胡啸指出,今年我国的华西地区一直到华北黄淮等地雨水确实非常频繁,尤其是进入到9月份以来,很多地方都创下了有气象纪录以来的新纪录,这主要是和水汽的充沛有直接关系,而水汽的充沛又来自于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偏强的位置,冷暖空气交汇的主战场就在北方。

中国气象局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预计10月份北方大部降水依然偏多,其中华北南部和黄淮北部等地增多五至八成。今年我国秋雨强、秋汛重,极端天气增多,防汛和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各地要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杜绝盲区漏洞。

与绵绵秋雨相伴的是,受冷空气的影响,近期北方气温不断降低,秋意愈浓,而南方也暑热褪去。在此提醒大家多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

附气象专属名词解释:

冷涡,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低,因此称为“冷涡”。“冷”说明它是一个携带冷空气的涡旋。

低涡,是高空中心气压较低的空气涡旋。低涡中有较强的幅合上升气流(负责把水汽抬升至高空,凝结成冰晶),可产生云雨天气。

切变线,是指风向或风速的不连续线,实际上也是两种相互对立气流间的交界线,切变线附近有很强的辐合,常有降水天气产生。7月中旬~8月中旬,副高脊线位于25°N~30°N之间,切变线形成于华北地区,称为华北切变线。

副热带高压,它的形成原理主要受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两大因素影响。由于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导致该地区的空气上升,到高空后就会向极地方向流动;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得气流不断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随着纬度的升高,地转偏向力就越大,致使在副热带地区(北纬30度附近),气流基本变成了自西向东流动,并对后续空气进行阻碍;使得该地区上空空气聚集且被迫下沉,于是便产生了副热带高压。

来源: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杨 扬

主编:陈友海

编审:金 虹

新闻热线:0315-402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