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中国国家地理——苏州专刊》主题为“江南腹心 绝色苏州”。

苏报讯(记者 朱琦)“今天刚到手《中国国家地理——苏州专刊》,就津津有味地看完了”,读者陈盈在苏州发布公众号下留言道。日前,《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中国国家地理——苏州专刊》随同正刊同步上市发行,绝美百页图文,让读者赞叹于“国家地理”视域下的苏州之美。本期专刊主题是“江南腹心 绝色苏州”,在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授、石湖智库副秘书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副院长陈璇看来,对于苏州这样的城市来说,这绝不是溢美之词,而是苏州自古以来作为最江南典型例证的一种“水”到渠成

“园林和水系,从而演进出的生活方式,是构成苏州最江南文化的核心要素。”两千五百多年前,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科学选址,将古城建造在自然禀赋优越的地理位置上。陈璇认为,黄金水道的运河水系、水乡古镇风貌水系、三横四直的城内水系以及逐水而建的园林水系,各类水系结构交相辉映,融汇合璧,形成了一组世界上罕见的东方水城风貌图。依靠这样的水网系统,苏州成为了历史上南来北往人员、物流的重要集散地和中枢地。借助大运河,漕运和海运在苏州形成了彼此呼应的联动效应,为南北物资平衡与往来、塑形全国统一性的社会与市场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世人看来,苏州城的美,像一首诗。在苏州城的历史变迁中,枕河而居的苏州人,在时光中将这一首首诗孕化成专属于苏州独特的文化风尚和生活范式。“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是古代苏州极具美感的鲜活的生活场景;“清芬拟入芝兰室,博雅如游书画船”,运河岸旁星星点点的书画船是江南文人诗兴人生的一部分。“不时不食”“精益求精”,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发展浪潮中,演进为敢为人先的“苏州精神”,以至于苏州的每一个脚步都能成为范本和样板。

“三吴之地,有水有园”。陈璇说,如果说园林,是在苏州水道体系上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建造的人类诗意的栖息场所,那么,以水为骨孕化的苏州“园林城市”的美誉实质是苏州的城市文化基因,是根基于千年积淀的“百园之城”的概念演绎和理念传承,是一个绝无仅有的特例。“这就是两千五百多年来苏州作为‘江南腹心’的魅力所在和滋味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