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暨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举行,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所长侯金林就研究所成立5年来开展的“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小贝壳”项目和全国肝癌早筛早诊“彩虹计划”项目的发展做了介绍。

会议上,王福生院士被聘任为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福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擅长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疑难危重肝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并开拓了疑难肝病和艾滋病等疾病细胞治疗与研究的新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所长侯金林教授(左)为王福生院士(右)颁发主任委员聘书。通讯员供图

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所长、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指出,中国生育年龄妇女大约6%为乙肝病毒感染阳性,如果没有母婴阻断的话,她们生出来的孩子有70%会感染乙肝病毒。

为解决这一难题,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牵头开展了“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首次提出母婴“零传播”的概念和目标,“经过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方法,在孩子出生后注射疫苗,可以把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减少到5%左右;对于乙肝病毒定量特别高的妈妈,在她妊娠的二十四周之后,通过进一步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帮母婴传播进一步减少到甚至接近零”,侯金林说。

该项目自2015年起,在10家医院启动了一项全国最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共纳入了l008例乙肝孕妇,其中905例完成研究,经过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随访管理,乙肝母婴传播率仅为0.9%。

近年来,借助数字医疗手段,该项目研发了手机应用软件“小贝壳”作为乙肝孕产妇随访管理工具,“‘小贝壳’设有‘病人端’,当乙肝妈妈们去到医院或社区,下载APP,输入资料,就可以在线咨询,医生会告知孕妇什么时候该做检查,什么情况该吃药等等,这是通过数字医疗手段形成了对这一群体的临床管理”。

据介绍,该软件现已在全国百余家医院广泛应用,截止到2021年9月,已有1580名医生加入项目,管理37358名乙肝孕妇。

不仅如此,“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在全国建立了10家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示范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到136家项目医院,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乙肝母婴阻断协作网已经初具规模。

2016年、2017年和2020年,项目奔赴青藏高原,分别在西藏岗巴、青海玉树和西藏林芝设立“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医院。

目前,“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正在积极探索“医院一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2018年,在广东省政府的支持下,已经在广州从化区、深圳宝安区、阳江阳东区开展以“乙肝母婴零传播”为目标的综合干预试点工作,探索社区-医院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为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开展项目积累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17日,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所长、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在会议上发言。通讯员供图

“彩虹计划”助力肝癌早筛早诊 已分析2.5万例慢性肝病患者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静悄悄的,很多人一发现肝病就已经是肝硬化晚期、肿瘤,非常非常可惜”,候金林指出,临床中,很多人是发生了肝癌才来医院看病,“80%是晚期肝癌,80%没有去干预和管理过他的病因。”

接受采访时,他提到筛查中发现的一例23岁年轻人患上肝癌的病例,“他过去一年老觉得是胃不舒服,到我们去做筛查时检查出他有乙肝感染,而且肝脏里有一个巨块型肿瘤,已经是晚期肝肿瘤,后来又看他的家庭成员,有9个人是乙肝病毒感染,都知道,但是都没有去定期检查、去干预过”,他说,肝癌有一定的遗传性,但在家族聚集发生往往不是因为遗传,更多是母婴传播感染,而母婴传播是可以控制的,肝炎也是可以治疗和控制的,现在还有很多人不了解这一点。

“现在非常迫切的问题是,让病人到医院去看病”,候金林强调,肝细胞癌的疾病分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疗效,经手术切除或肝移植术后的早期/极早期肝细胞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长超过5年; 相反,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长不足1年。在我国,仅有不到30%的患者能够早发现、早诊断,从而达到早治疗。

2020年11月27日,侯金林牵头发起的大型公益健康干预项目 “彩虹计划”正式在广州启动,将在全国1000家医疗机构中对100万慢性肝病人群进行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预测评分,助力肝癌早筛早诊。

该计划基于HCC(肝细胞癌)风险预测模型、极早期预警标志物和早期筛查工具,精准识别高危/极高危人群,并将其运用于医院和社区筛查,构建医院社区一体化的“金字塔”HCC 筛查管理模式,对 HCC 高危人群实行跨学科科学管理和治疗,最终降低肝癌相关死亡率。

据介绍,“彩虹计划”目前已在全国16家医院、3家互联网平台开展,总计25000例慢性肝病患者纳入分析。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实习生张坤 通讯员李晓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