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人心!北京时间10月16日早上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完成径向交会,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在太空中自主完成快速径向交会对接,目前在世界上,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之外,这项技术就只有我国可以做到,而且我国还是自主独立研发、完成的,对于中国航天的发展来说,又是一项新的突破,真的是可喜可贺。

在对接成功之后,中国空间站的“新房客”——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先后进入到天和核心舱之中,正式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在轨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一次三名航天员的工作任务又是什么呢?

这一次,三位航天员需要在太空中生活6个月的时间,这也是我国在轨时间最长的一次太空任务,对于航天员们来说,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包括身体健康方面,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虽然他们才刚刚进入太空,但是为了这一次长达6个月的太空任务,早在2017年3月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投入到相关的训练之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最终这三名航天员脱颖而出,成功作为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新房客”执行太空任务,也意味着他们的各项测试都是完美达标的,再加上地面上的充分配合,大家对于未来6个月内,这三名航天员的健康等方面问题,是不需要担心的。

神舟十二号在轨3个月,到神舟十三号在轨6个月,一下子时间增加了3个月,可能会有朋友好奇,真的需要在太空中一次性生活这么久的时间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这是我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对标的关键,因为尽管在我们看来一次性在轨的时间似乎很长,但是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这是一个很常态化的驻留周期,而且未来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始全面运行之后,其他航天员入驻,同样也会至少停留6个月左右。

自然,这一次翟志刚等三名航天员,也是完全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来进行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轨6个月之后,男性航天员和女性航天员生理、身体、基因等诸多方面的一系列变化,这些数据都是极为宝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在未来6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也将多次执行出舱任务,王亚平也将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

此外,这一次因为时间非常充足,三名航天员也将在太空中开展更多的实验项目,包括此前曾经在太空中授课的王亚平,也有可能通过直播的形式,再一次为大家进行太空授课。

说起来,在国际上,其他国家进入太空的人员,都称作“宇航员”,但是我国却称作“航天员”,对此,有观点称,这是因为我国航天员还没有登上过月球,所以虽然进入过太空,但是却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宇航员,真的如此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为何我国航天员不叫宇航员?

其实,我国航天员不叫宇航员,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登上过月球,反而航天员是我国专属的,一个有特色的名字,而且这个名字的来历,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航天员”这个名字,是由我国航天奠基人钱学森先生提出的,这是因为我国拥有航海员、航空员,所以,叫航天员,也是一个风格的延续,这也成为了中国航天的特色之一。

而在国际上,其他国家之所以叫宇航员,是因为都是根据前苏联的命名来的。我们都知道,前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实现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而在当时,前苏联宇航员在进入太空之前,取名为“космонавт”(英文版本为Cosmonaut),这个词是来自于希腊语,意思是“全宇宙”,所以,也就称作宇航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我国,航天员的英文单词用的是Taikonaut,Taiko与汉语“太空”的发音,是非常相似的,而并非是采用国际通用的Cosmonaut,自然,也就让我国航天的特色,变得更加鲜明了。

所以,未来哪怕是我国航天员登上了月球、火星,甚至是有机会离开了太阳系,我们仍然会称呼为航天员,而不是宇航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中国空间站又迎来了第二批的三名航天员,等到明年4月份中下旬,他们才会完成在轨任务后返回地球,那么,神舟十四号,又会在何时发射呢?

从中国空间站的时间表来看,2022年底之前,中国空间站将完成所有的在轨建造任务,而且主要在轨建造任务,都集中在了神舟十四号的任务期阶段,所以,等到明年4月神舟十三号返回之后,也将执行6个月在轨任务的神舟十四号,极有可能会在明年5-6月份的时候发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航天已经进入到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国空间站也迎来了决胜的新时刻,真的是令我们倍感激动和自豪,祝三名航天员一切顺利,也祝中国航天发展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