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宋代辛弃疾的诗句,这个“秋”指的就是霜降那一天。老话说:“九月打霜降,四季都安康”,下面就来看看到底啥是“打霜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啥是“打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戌月的中气。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戌位,大火星已从戌位落下,太阳黄经到达210度,是秋冬交替之时。代表着寒气从此而升,天气渐冷,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候。夜晚的气温即将低于零度,露水将要凝结成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霜降节气,地里的庄稼无论成熟与否,都要统统收割回家。因为霜降过后,寒气刮过,万物凋零,庄稼也会跟着干枯。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季时,万物开始生长,冬眠的动物出洞,到了霜降,该藏的也都藏起来了。

因此在古人的习俗中,立春那天就为开兵之日,而霜降这一天就是收兵之时。每到霜降那一天的五更时分,武官们都会聚集起来,向旗帜举行三跪九叩大礼,之后再向空中鸣炮,谓之“打霜降”,也是收兵的一种仪式,所以叫“沙场秋点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在霜降那一天收兵?

秋季属金,对应着星空中的白虎七宿,白虎象征着杀伐与战争,因此在地名之中,只要是与白虎有关的地方,大多都是非常重要的必争之地。就连以前的兵符和旗帜也叫“虎符”和“白虎旗”。

在秋季之中,唯一的白色就是霜,所以霜就代表白虎,象征秋季的萧杀之气。在《春秋感精符》中记载:“季秋霜始降,鹰隼击,王者顺天行诛,以成肃杀之威。”季秋指的就是九月,所以古人在这个月操练战阵,进行围猎,并且要收兵,以顺应季节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代以后,每到季秋之月,皇帝都要亲自巡视,武将们操演比试射技,并且会得到皇帝的赏赐,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习俗。而霜降也就意味着降霜,虽然现在的霜降不一定会降霜,但是以前的气候特征比较明显,到了霜降基本上也就会有霜。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霜降就是立冬,秋收冬藏,再不收就到立冬了。所以霜降就成为了古人“收兵”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霜降”有什么寓意?

最初的“打霜降”是从祭旗的仪式中演变而来的,在一年之中有两次祭祀的日子,而秋季祭旗的日子就是霜降。在清代时,每逢霜降五更时,鸣炮致祭。武将主祭,在教场迎接巡视的帝王。祭祀完毕,将士们齐集教场,披挂整齐,展示武器,或者绕街游行。

在民间,每逢霜降这一天,人们就会争相赶到教场去观看,称之为“看旗纛”。当然最主要的是“打霜降”,也就是向空中打炮,而这种仪式就是为了拔除不祥,寓意着将所有不好的事物都打跑了,也就四季安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霜降节气正是降霜的时候,所以老人们说:在“打霜降”之后,掌管霜雪的人就不敢随便降霜来危害庄稼了,而且人们还根据声音的高低来判断庄稼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