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园内,一对年轻父母在逗孩子玩耍。(图/视觉中国)

如今,许多90后女性已然经历了从“××”到“××宝妈”角色的转变。这意味着他们迈入新的人生阶段,也建立起一种新的亲密关系。

从怀孕到分娩,再到照顾宝宝成长,于她们而言,这陌生的每一步都是从初次体验到逐渐熟练的过程。

如何在成为一名合格宝妈的同时,也不丢掉原本的自我,更好地与新身份共处,这是90后成为母亲后从未放弃思考的问题。

母爱是一点点培养的

茜茜生于1992年,她的老公是韩国人,目前宝宝1岁零3个月。

和许多90后一样,茜茜认为女性应该有自己的经济能力,才能使双方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让婚姻长久地经营下去。

结婚当天,茜茜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突然到来的孩子打破了原有的职场计划,她一度考虑要不要为了事业打掉这份“不期而至”。挣扎过后,茜茜觉得,“既然缘分到了,不如就接受”。

茜茜回忆起孕期状态仍历历在目,“那种状态像重感冒,发烧、全身无力,几乎整个人都是晕的”。

怀孕3周到4个月之间,她出现了严重的孕反症状,止不住地呕吐;到了第7个月,她的膀胱和胃部被日益发育的孩子不断挤压,再也没有睡过一夜整觉,反酸和反复呕吐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有好几次呕吐物中还出现了血迹。

生理性的痛苦以及事业计划被打乱的焦虑,让茜茜感到陌生而棘手,她没有闲下来,想尽办法提前规划。她跟老公约法三章:首先,她希望孩子出生后能搬到更大的空间里;其次,自己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希望双方父母辅助;最后,希望两个人将钱合在一处,承担整个家庭的支出。

茜茜表示:“其实到现在,我们也没有搬到大房子里,而且是我自己带娃。但当时老公回复‘好的’,让我觉得,他会陪着我一起承担责任,所以压力和焦虑都有所缓解。”

对她来说,对存在的问题积极表达和沟通,与伴侣一起做好共同迎接问题的心理准备,是缓解孕期焦虑的重要方式。

在成为母亲的过程里,茜茜自觉很长时间内她都没有出现所谓“与生俱来的母爱”,“母亲身份不该被神化,母爱也不是一开始就有”。

做完剖宫产手术当天,茜茜并没有第一时间见到孩子。韩国疫情严重,医院不允许家属探望,茜茜一个人在产妇病房休养,孩子就在楼下的育婴室里,两个人隔着一层楼板,没有第一眼就见到彼此。

茜茜恢复得不算快,第一天几乎不能下床,第二天依然挪不动步,直到第三天上午才能缓缓地坐电梯到楼下。这时,母女俩才第一次隔着育婴室的玻璃相见。下午1点,因为需要喂奶,茜茜第一次抱到了孩子。以前都是看B超照片,如今小生命真实地出现在眼前,她觉得既感动又神奇。

尽管如此,茜茜坦陈,当时伤口疼痛导致的身体不适、激素下降导致的心理不适,以及要接受“孩子不再在肚子里”的身体状态,同样是需要艰难适应的过程。

因此,她当时很大一部分精力在自己身上,等待剖宫产的疼痛到来、担心伤口被撕裂,等等——比起孩子,她更在意自己。

生产后,那屡屡被众人提及的母爱天性尚没有被唤醒,对于孩子,她也只是觉得“宝宝很可爱,她很小,需要被我照顾”。茜茜的想法很能代表一部分90后的真实心态——只有让自己开心起来,才能当好一个妈妈。

由于疫情,茜茜的父母不能来韩国照顾她,公婆也没有帮下一辈抚养孩子的观念,而是投入于自己的老年生活——登山、瑜伽、K歌,安排得满满当当。于是,在月子中心待了16天后,茜茜开始了独立带娃之路。

尽管当初将父母帮助带娃列为约法三章之一,茜茜后来发现,照顾孩子是一个复杂的行为,比起和上一辈人因育儿观念不同产生冲突,用自己的想法来照顾孩子,更接近她的理想状态。

她回忆起第一次给孩子洗澡,充满了成就感:“我看她软绵绵的,不知道如何下手。尽管有些磕磕碰碰,我还是顺利洗完了。”

不知不觉,茜茜已经照顾宝宝一年多,从生产时的陌生和迷茫,到此刻的深爱,她发现,母爱是一个需要培养的过程。当宝宝第一次微笑、抬头、站立到第一次喊出“妈妈”,尽管茜茜清晰地知道,这是宝宝学习语言、行为的基本反应,但每一个瞬间,“母爱的力量都壮大了一点点”。

多元的家庭构成,需要更开放的心态

90后宝妈韦玮从未避讳谈及自己的继母身份,也从未隐藏继女。在她的朋友圈可以看到,6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关系十分亲密,与其他姐弟没有任何不同。

2017年,因为奶奶生病,韦玮放弃北漂生活,回到贵州望谟。随后,她与有过婚姻经历的丈夫相识相知,走入婚姻。不久后,她将判给老公抚养的2岁继女接回身边抚养。她并不介意老公有婚史,更未曾将继女视为“包袱”。“他是我喜欢的人,继女也是他的亲生女儿,本就该爱屋及乌。”韦玮说。

韦玮目前的生活相对富足,老公从事广告与装修行业,而她自己除了经营一家摄影工作室,还开了一家奶茶店。尽管家里有保姆,但她坚持,“赚钱和带娃,一样都不能落下”。

韦玮对儿子采取“放养”方式,“男孩子可以糙一点”。她从没有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踩、危险不能玩等观念,相反,她觉得男孩子应该多接触世界,长大后才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老一辈人认为下雨天绝对不能出门,担心孩子感冒,但韦玮会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带着儿子出门淋雨,让他亲身感受雨水降落到地面的时刻。

儿子常常奔走于小公园和广场之间,接触了很多小朋友,也养成了乖巧与自律的性格。在早教中心,他可以自己吃饭和睡觉,不过分依赖妈妈,也十分懂礼貌。

对于女儿,韦玮认为,比起老公的前妻,如今她与老公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占90%,因此她一定要承担作为继母的责任。

她回忆起刚将女儿接到身边的时候,刚经历父母离异的女儿,安全感缺失,非常任性——没拿到玩具要哭、起床要哭、睡觉也哭,性格内向,只喜欢一个人待在角落。

初次当妈妈的韦玮,买了几百本书,一边抱着女儿,一边给她讲书中的故事和道理。韦玮说,这几百本书,“真的每一本都翻过”。

她也清楚地意识到,“丈夫和前妻因为不合适而分开,但孩子是无辜的”,为了给女儿一个更温暖的家庭环境,韦玮和女儿的亲生妈妈一直友好相处。

每次老公前妻来接女儿的时候,韦玮会亲手将孩子交给对方,并细心告知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校安排的课业。她说,与其让大人的恩怨影响小孩子,不如接受现实,齐心协力将孩子带好。

4年过去,女儿越发依赖韦玮。“一有什么事情就找我,几乎一天可以喊200遍妈妈。”韦玮说。

90后在“父母”和“自我”的双重身份里寻找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后在“父母”和“自我”的双重身份里寻找平衡。

90后,从未被宝妈身份困住

茜茜认为,90后虽然是自我意识勃发的一代,但还是会受制于原生家庭环境。她虽然出生于相对开明的家庭,但仍在爸妈的“否定”中长大。

“这种教育方式应该被抑制和改变。”茜茜说,“我希望自己不端父母的架子,和孩子平等沟通——该表扬时就表扬,妈妈觉得你好,就该让你知道。”

成为母亲后,她也试着不再否定自己。在韩国,小月龄的孩子一般会被送到“儿童之家”,让老师看顾2个小时。这是茜茜的偷闲时刻,她暂时还无法上班,但哪怕这仅有的2个小时,她也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皮肤管理和缝纫。她觉得,走进婚姻、成为母亲,并不意味着女性要放弃独立和美丽。母亲身份只是暂时束缚了茜茜,当孩子长大一些,能全天待在儿童之家或学校的时候,她希望将自己的事业重新做起来。

和茜茜一样,韦玮在成长过程中也经常被妈妈否定。但偏远的望谟没有挡住这位90后宝妈不断反思和更新自己的决心,来自父辈的否定也没有让她因循守旧。

踏入婚姻前,韦玮是一个网红摄影博主。“为什么这么年轻就回归家庭?”这是韦玮近几年听到最多的声音。

但韦玮认为,成为母亲才是真正的挑战,才明白什么是全能——不仅要与长辈友好沟通、相处,还要为了孩子懂得“琴棋书画”,甚至各种新鲜事物都得精通。

除了摄影工作室和奶茶店,韦玮还在直播平台做母婴带货。“真正能束缚我的并不是环境,也不是宝妈身份,将两个宝宝照顾好、经营好自己的事业,哪怕在小县城,也并不妨碍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韦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