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伟

1985年12月的一天夜里,一列军用火车向南奔驰,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已是满天星斗的时候了,闷罐车厢里的战士们已经进入梦乡。副班长马小平睁眼一看,班长张万有还坐在那里,就说:“班长,你还没睡?快睡吧!”“好!马上就睡。”张万有躺下了,可他没有一点睡意,还在想着:弟弟,你在哪里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1984年6月,服役已4年的张万有回到家乡宁夏彭阳县探亲。他回到了家乡,心情却很沉重。对他来说,探亲探亲,探的什么亲?10多年前父亲病故了,3年后母亲丢下3个儿子改嫁了。张万有和哥哥、弟弟相依为命,熬着苦日子。这次回来,他多么想见哥哥弟弟,可是哥哥不在,他去当上门女婿去了。弟弟也不在,他四处乞讨活命去了。他回来见到的,只是个土窑洞。晚上,张万有流了很多泪,心里好酸好苦。

在10多天探亲的日子里,他四处奔波,终于把弟弟找回来了。好心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双方满意,订亲了,并约好待他年底复员回来完婚。不管怎么样,短短的10多天假,张万有总算做了几件有意义的事。

他要归队了,对象来送他:“记住,年底一定回来!”弟弟也流着泪说:“二哥,你年底可一定要回来,不然我咋过活呀。”是啊,他咋过活呢?他才14岁呀,谁照管他呢?

年底到了,老兵退伍工作开始了。张万有做好了一切准备,可是到了节骨眼上,指导员对他说:“部队明年恐怕会有很多任务,缺少骨干不行,你是班长,是骨干,支部考虑你再留一年,请你考虑一下……”

张万有心里七上八下,折腾了好几天,最后表示,服从组织决定,再干一年。这一年,他带的班荣立集体三等功。

1985年的年底又快到了,张万有收拾东西,再次做好了复员的准备。这个时候,部队接到了赴云南前线参战的命令。指导员了解他的个人情况,在上级允许的范围内,准备安排他复员,可张万有的心里又折腾开了,自己家里的困难确实不小,弟弟没人管,对象连续等了两年。可是,部队30多年没有打过仗,现在自己碰上这个机会了,怎么能轻易放过呢?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到了关键时刻,自己作为一个军人,怎么能临阵退却呢?何况,班里的战友们已经摩拳擦掌,都在写请战书呢。

他拿定了主意,写了一份决心书、一份参战书,交给了支部。连长、指导员对于他的选择,既欣慰,又歉疚,感到欠这位老班长的太多了!

就在部队南下的前几天,对象来信了:“我年龄已经很大了,不能久等,我们还是分手吧……”家里也来了一出信,那两孔窑洞不久前被雨水冲塌了一孔,另一孔也难以住人了。弟弟听说二哥回不来,在家没吃没住,又外出流浪了。

列车往南奔驰,张万有默默地惦念:弟弟,你现在在哪里啊?今天你的肚子吃饱了吗?你睡在哪个墙角?你该不会变成卖火柴的小男孩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闷罐车厢内景(资料图)

部队到达边境地区后,立即展开了适应性训练。到了实弹射击时,靶场上气氛严肃。

“卧姿装子弹!”连长下达了口令,战士们利利索索地完成了动作,趴在靶位上等待射击命令。

“射击!”连长又一次发出口令。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预想之外的事,也是指挥员最忌讳的事:九班战士李现民离开隐蔽地点,低头朝另一侧跑去,打算横穿靶场。几乎是连长下达口令的同时,射手已经扣动扳机,一个点射已经打出去了。晚了,已经晚了!连长和射手的脑子里“轰”地一下……但也几乎是同时,只见九班长张万有猛地跃起,朝李现民扑过去,将他压在地上,子弹擦过张万有的头顶呼啸而去……一场严重事故避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长急忙跑到他俩跟前,说不出话来,抓住张万有的肩膀摇。射手也跑了过来,眼睛里涌出了泪。

下午,九班召开班务会,班长张万有对李现民不遵守靶场纪律,差点造成事故的问题提出了批评,不料,李现民不但不承认错误,不领班长舍身救自己的情,反而说:“没那么在乎!再说,就是伤了也伤的是我,与你有什么关系……”

张万有和战士们都简直气懵了!班务会无法再开下去,哪见过这么不讲情理的兵?有人指着鼻子,说他是“冷血人”。

张万有冷静下来后,让大家不要有怨气。他与李现民多次谈心,了解他的情况。原来,李现民家在陕西农村,生活比较苦,抱着到外面找出路的想法参军。到部队一看,并不像他原来想的那么如意,觉得农家子弟前途渺茫,每个月也只拿10来块钱的津贴,家里的责任田也耽误了。他变得寡言少语,内向孤僻,也不把部队纪律当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阵地上一个班,是一个小伙食单位。张万有见李现民爱吃面食,就经常动手给他调剂花样。有一次,连里15天没有送来面粉,张万有冒着炮击的危险,到别的哨位借来一点,给他做了一顿可口的拉面。李现民的军事素质弱,凡是他上哨,张万有就陪着他,给他壮胆。有什么动静,就让他先隐蔽,自己独个观察。

1986年6月5日,张万有又陪李现民站哨,越军突然进行炮击,哨所被炸塌,两人同时受伤,张万有不管自己的伤口,硬是爬过来先给李现民包扎。生死面前,张万有把李现民当亲弟弟一样爱护,李现民听说了班长弟弟流浪的事,他流着泪对张万有说:“班长,你打我吧,你打我几下……你原谅我的过去吧!”

李现民这个过去的“冷血人”,在战场上变成了一个勤奋勇敢的陕西“楞娃”。无论是站哨、反偷袭,还是修工事,背粮、背水,他都有一股子“楞劲”。1986年6月,他在火线光荣地加入组织,还被评为“老山优秀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越军炮击,加上洪水肆虐,阵地上的供给线断了,粮食补给送不到前沿阵地上来,九班几乎断粮了,大伙只能靠几瓶酸菜罐头支撑。

张万有心急如焚。如果仅仅是断粮还好说,巧的是,当兵才两个月就上前线的新战士吴风祥,生日眼看就到了。这是小吴参军后的第一个生日,又将在前沿阵地上度过,张万有早就盘算这件事,要让小吴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

1986年8月5日是小吴的生日,粮食补给还是没有送上来,张万有只好把粮袋搜了又搜,集中了两把米。好,够做一碗稀饭了。

中午开饭时间快到了,张万有对小吴说:“你到外面给咱们看看,有没有什么情况。”小吴出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万有趁机把大家召集到一块说:“今天是小吴的生日,他在我们班里,不仅是新兵,年龄又最小,这个生日咱们一定要叫小吴过好,等会儿大伙听我的……”他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大伙一致赞成。

小吴回来了,张万有通知开饭,等大家围到一起后,他满怀深情地说:“今天,是小吴离开父母在部队上,也是在我们班过的第一个生日,偏偏遇上了最困难的时刻。不管怎么样,大伙也要在一块热闹热闹,庆贺庆贺。我们找不到什么好东西,今天就送给小吴两件礼物。第一件礼物,我们送小吴一支歌。咱们有2名同志在哨位上,来,我们8个人一起唱《妈妈的吻》,预备——唱!”

小小的猫耳洞里,回荡着几个男子汉粗犷、雄壮、不那么整齐的歌声……歌声里,有战友们真诚的情谊,有战火中衷心的祝贺。

歌唱完了。张万有端起一碗稀饭,捧到小吴面前说:“这是第二件礼物,大伙送你一碗稀饭,请你把它吃了,好好长身体!”

小吴不是小孩子,说啥也不肯接那碗稀饭:“不,我不能吃,要吃大伙匀开,都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班有个战士叫高长发,家里有特殊情况,南下前,连队经过研究,确定高长发留守,可高长发不干,硬是争着要上老山前线,最后还是来了。

出发前的一天,指导员李生军把张万有叫到屋里,对他说:“你知道你们班高长发是哪里人?”

“甘肃武威。”张万有答。

“家里有什么人?”

“60多岁的父母和一个妹妹,父母有高血压,他是个独子。”

指导员见张万有心中有数,这才说,“我叫你来的意思,是有个特殊任务。你在战场上要处处保护小高,明白吗?”

“我晓得。”张万有说。

最前沿的哨位,张万有不让高长发去,叫他在猫耳洞里守电话,说这是全班最重要的工作——前沿阵地不能和上级中断联系呀。高长发虽然不大乐意,又说不出个理由来反驳。

1986年7月15日夜里,大地在颤动,山峰在摇晃。越军整整炮击了一个半小时,九班哨位附近落弹150多发弹。忽然连部来了电话,高长发接完电话对张万有说:“班长,你替我守一会儿电话,我出去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军正在炮击,你出去干啥,不要命啦?”

高长发说了实话:“刚才是连长来的电话,为了防止武器损坏,连长叫咱们把高射机枪的枪管撤掉,班长,让我去吧?”

张万有想,高射机枪阵地离猫耳洞有30米远,这会儿出去,随时都有伤亡的可能,不能叫他去。再说,这项工作平时需要两三个人才能完成,他不放心,便故意说:“你去?你去了谁守电话?误了事谁负责?”说完,他一头钻出猫耳洞。

炮击仍在继续,张万有幸运地回来了。高长发坐在洞口继续守电话。这时,一发炮弹在距他们猫耳洞30米处爆炸了。张万有听见声音不对,把高长发的身子往后一推,自己也倒了过去。就在这一瞬间,一块弹片飞进了猫耳洞,擦过他们的脊背,钻进了洞内的墙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天晚上,高长发对张万有说,连长来电话,要求大家提高警惕,今晚可能有越军偷袭。过了一会儿,他们果然听到了异常的声音。不知越军来了多少人,也不知道在什么方向,出去人多了容易吃亏,张万有就对大家说:“你们做好战斗准备,待在洞里!高长发注意接电话,谁也不能随便出去,我先到外面看看。”说完,他腰里别了4枚手榴弹,带了一支冲锋枪来到战斗工事。

他看见有几个黑影子过来了,但还是看不清究竟有多少人,就没叫其他战友。越军近了,他扔出一个手榴弹,然后翻身滚到另一边,又扔出一个手榴弹……越军开火了,但他早离开了原地。正当他对敌射击时,越军连续投来几枚手榴弹,有一枚在他附近爆炸了,7块小弹片扎进他的背部……他忍疼坚持到凌晨3时,越军终于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万有带领全班,坚守前沿阵地117天,参加大小战斗28次,粉碎越军的偷袭和进攻30多次,除了他受伤之外,没有人伤亡。

高长发后来通过家信才知道,班长为了使家里老人放心,多次给他父母亲写过信,他也终于理解了班长的一片苦心。

在老山前线,张成有连队评了两个一等功,张万有是其中一个。这几年,他带过3个班,都立了集体三等功,其中一个班还被上级命名为“金刚钻班”。在他的班里,先后有18人加入组织,8人提为班长,38名后进战士变先进。他自己受过18次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