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氏大宗祠▲

站在青砖灰瓦的广东珠海外沙村蔡氏大宗祠前,祠堂左边是一座两开间的青砖平房,面宽不过七八米。绕到侧面,可以见到屋后有个小院子,还有厢房与后进,但即使如此,进深也不过十米出头,整个院落不过八十多平方米,是典型的旧式农村民宅。

若非有资料为证,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蔡昌故居。

蔡昌是谁?民国时期大新公司创始人,一代商业巨子,旗下的上海大新百货公司与先施、永安和新新并称“四大百货”。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四大百货就开启了中国百货业的现代化。它们的创新之举,即使今日仍不过时。比如先施在中国商业史上首创开放式柜台、商品明码标价等现代经营方式,首次雇佣女售货员,首创“环球百货”概念。永安是首家采用日光灯管和玻璃橱窗的百货公司,并以发行礼券、代客送货、邀请明星、赠送奖学金等促销手段著称,首创以天桥连通两幢大楼。新新是首家装有空调的百货公司,大新公司是首家试用自动手扶电梯的百货公司……

更重要的是,从香港、广州到上海,四大百货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

将百货业和各种休闲娱乐结合,充分利用屋顶空间开发娱乐项目,使得百货公司成为多功能商业综合体,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在当时,该模式在西方还未出现。

敢为天下先的四大百货公司,其创始人都来自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与珠海市)。永安公司创始人郭乐和郭泉兄弟是中山市南区竹秀园村人,先施公司创始人马应彪是中山市南区沙涌村人,新新公司创始人李敏周是中山市石岐区人,大新公司创始人蔡昌则是珠海市外沙村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昌故居

可是,蔡昌位于外沙村的故居却如此寒酸。虽然他幼时家贫,但中国人最讲究衣锦还乡,发迹之后重建祖屋是常态,比如珠三角地区的雄伟碉楼和精美洋楼,还有潮汕那些动辄数百间房舍的大宅,蔡昌却是个例外。

▣衣锦还乡,建了一间免费学校

在蔡氏大宗祠右侧,与蔡昌故居和祠堂并排的是一栋外观陈旧的五层大楼。一楼正门外是拱廊,面阔七八米,进深足有二十多米,一扇扇长方形窄窗沿街而立。

这座砖石混凝土结构大楼兼具南粤碉楼和西式钟楼风格,顶端有希腊式杯亭,也因为亭子的圆顶,被村民称之为“白帽仔洋楼”。侧面看它最有意思,一层层呈阶梯状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和学校侧面呈阶梯状▲

这是蔡昌捐资兴建的礼和学校,1930年落成,供外沙村及周边村落孩童免费入学。

礼和学校建成时,蔡昌还未创办上海大新,但旗下的香港大新和广州大新都是百货业翘楚,他也因此成为蜚声东亚的百货大亨。衣锦还乡后,他并未大兴土木重建祖屋,只是将之修葺,与周遭民房无异。反倒是礼和学校,校舍高大,设施齐全,是远近闻名的村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和学校正面▲

除礼和学校外,蔡昌为家乡出力甚多。1929年,国民政府确立中山县为模范县,以前国务总理唐绍仪为首,筹建中山训政实施委员会,蔡昌就被推为委员之一,并被选为财务委员会主任,还担任中山县民众实业公司董事长。

1877年,蔡昌生于外沙村。因为家贫,幼年时便替人放牛补贴家用。他只读过三年私塾,一生以读书少为憾,因此热心教育。

1891年,14岁的蔡昌跟随哥哥蔡兴前往澳洲打拼,最初在蔡兴与先施公司创始人马应彪等合股经营的悉尼永生百货水果店内帮工,其后自己开店,经营水果和杂货生意。

1899年,蔡兴携积蓄前往香港,并入股马应彪开设的先施百货公司。不久后,蔡昌也来到香港,任职先施公司,积累了百货行业的工作经验。

1912年,蔡昌兄弟集资400万港元开设香港大新百货公司,蔡昌担任经理。此时香港商业已经极其发达,先施与永安都已运营数年,实力雄厚。面对激烈竞争,蔡昌勉力经营,后来居上。

1918年,12层楼的广州大新大厦在珠江边落成,也就是如今的南方大厦。在很长时间里,它都是广州最重要的地标之一。

也正是在香港和广州两地的成功,使得蔡昌底气十足,于1934年筹资600万港元,在上海南京路兴建大新百货。

▣拥有亚洲最早扶梯的上海大新百货

1936年1月10日,上海大新百货开业,也是上海滩四大百货最晚问世的一个。

虽然来得迟,却也占了技术进步的优势。上海大新百货楼高十层,是四大百货之冠,曾获亚洲最佳建筑设计奖。内部通风良好,有冷暖气设备,也是上海第一家全天开放空调的百货公司。

上海大新的最大创举就是电梯,除四部直梯外,还有两部自动手扶电梯。这两部扶梯不但是上海最早,更是远东最早,还是1949年之前中国唯一的扶梯。

这一噱头吸引了无数人,以至于大新只能采用出售门票的方式限制人流。当然,大新的门票也不是白收的,四角钱的门票可以充当消费抵用券。想来大新见识手扶电梯的人,就得买门票,为了不浪费门票钱,就得消费。如此消费模式,今天也仍在使用。

为了吸引底层顾客,大新还专门在地下室开辟了面向大众的廉价商场。由于人太多,只能凭票入场,4毛钱一张门票,人们仍趋之若鹜。除一至三层的百货商场外,四楼为展览馆和办公室,五楼为大新舞厅和大新酒家,六至十层是电影院、游乐场和屋顶花园等。

可惜的是,动荡时局打断了大新的发展之路。抗战期间,广州大新遭到轰炸,受损严重,业务也告停顿。直至1956年,大新大厦才修复完成,重新开张,易名南方大厦。上海大新公司地处租界内,抗战爆发后,人们纷纷涌入租界躲避,大新营业一度兴旺。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租界,大新也遭日军管制。日军占领香港后,香港大新也遭遇上海大新同样的命运。而在抗战期间,礼和学校也未能幸免,被日军占据作为指挥部使用。

抗战胜利后,上海大新曾短暂重现辉煌,跃居四大百货之首。但1947年,蔡昌移居香港,又因不满国民政府经济政策,逐渐将上海大新资金抽回香港。1953年,上海大新改组为国营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也是这一年,蔡昌在香港去世。

在此后许多年里,上海一百的销售规模和顾客人数一直处于国内百货零售业领先地位。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一百曾为捐款重新开放尘封多年的自动扶梯,乘梯者每人收取2毛钱,依然出现了上世纪30年代那般排队争乘的盛况。许多上海老人回忆起年轻时的时髦生活,甚至抚梯痛哭。

▣卢慕贞的寂寥

在蔡昌去世前一年,也就是1952年,他的外沙村同乡卢慕贞在隔海湾相望的澳门去世。

清代以来,蔡氏与卢氏一直是外沙村的两个最大家族。1867年出生的卢慕贞是孙中山的原配夫人,父亲卢耀显在美国檀香山经商致富,也是外沙村知名商人之一。

卢慕贞与孙中山的婚姻是由父母包办,年少时的孙中山一心外出闯荡,孙家为了让他安分守己,便相中了性格沉稳的卢慕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慕贞故居▲

但卢慕贞与孙中山没有任何感情基础,二者也没有共同语言。孙中山结婚三个月后就离开家乡前往香港,此后二人聚少离多。

虽然孙中山多半时间在外奔走,卢慕贞仍孝敬公婆、恪守本分,并为孙中山养育了三个儿女。期间,孙中山屡次起义失败时,卢慕贞与孙中山的母亲也险些被清军搜捕,一度辗转逃往檀香山。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卢慕贞也前往南京,但这个农村裹脚女子对抛头露面的生活极其不适应,不但行动不便,而且心理压力极大。

卢慕贞一方面意识到自己与孙中山的巨大鸿沟,但另一方面,传统思维让她仍无法接受离婚,于是劝说孙中山纳妾,这也是一个封建时代女性为求自保而迫不得已的做法。但孙中山最终选择了宋庆龄,并致信卢慕贞,询问是否可以离婚,卢慕贞只能无奈接受。

与孙中山离婚后,卢慕贞在澳门一个人度过了37年,直至去世。她的一生极其孤独,年少时受限于礼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婚后与丈夫很少相聚。即使是三个儿女,与她也聚少离多。人们对卢慕贞评价极高,但不过是“深明大义”、“贤良淑德”之类的大词,却很少关注其内心,更不会在意一个农村旧女性的悲剧命运。

外沙村的卢慕贞故居,一如其人生那般寂寥。它位于村中一条窄巷中,一高一矮两间瓦房,水泥墙面斑驳处处,门前立有石碑,介绍故居简况与卢慕贞生平。因为疫情缘故,它并未开放。按石碑记载,故居建于清末,土木砖瓦结构,为卢慕贞父亲卢耀显所建。故居中路两进夹一天井,左路有前后两厢房,右路有前中后厢房,前厢是厨房,总面阔12.17米,总进深10.92米,总建筑面积132.9平方米。

出嫁后的卢慕贞,按照旧时礼俗,回到这里的机会有限,更不用说在此居住了。我一时好奇,拿出手机,在导航软件上设置了两个点——从孙中山故居所在的中山市翠亨村,到眼前的外沙村卢慕贞故居,不过6.9公里,如今驾车不过10分钟时间,可对于这个裹脚女子来说,却是那般遥远。

站在卢慕贞故居所在的巷道,回头望向村子另外一头,可以见到礼和学校的“白帽仔”。这么多年过去,礼和学校仍然是村中最高大的建筑。这所哺育了一代代人的学校,从一开始就招收女生,给了外沙和周边村落女童学习的机会。只有知识,才会破除那些陋习,让女性可以自主把握人生,避免卢慕贞的悲剧命运吧。也许,这才是蔡昌留给外沙村的最大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村中巷道,总能见到礼和学校的“白帽仔”▲

图源 | 叶克飞摄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转载请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