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27日,记者在全市“83”工程推进大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市委聚焦“七个走在前列、八个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聚力战略性、突破性、引领性工作,决定实施“83”工程。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担当作为,奋力改革创新,强力攻坚突破,全力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截至8月底,125个重点项目、20项重要事项有序推进、成效凸显,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成势根基更加牢固、胜势格局加快塑成。

规划引领标定方向,发展定位更加明晰

我市围绕临港、临空、临海、临河、中心城区和县域经济6个方面,编制17项规划,已印发实施3项,其余14项已形成初稿,滨州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更加清晰。

临港发展,建立“四港联动”运营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公铁水空管”多式联运,着力打造鲁北物流园、鲁港现代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

临海发展,以打造鲁北滨州风光储一体化新能源基地为重点,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能源结构,打造国家新能源开发及产业发展示范城市。其中,渤中19-6凝析气田综合开发项目进入实质实施阶段;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PDH装置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配套罐区顺利推进。

临空发展,以“通用航空和民航产业”两大核心,规划建设“两区、一中心、一基地”四大产业板块,航空零部件及飞机制造取得实质性进展。8月2日,滨奥飞机“国内独家生产销售授权”国际仲裁胜诉,获赔6700余万元,回归滨州生产DA40飞机。引进山东亚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航空零部件及军工产品精密五金件的精加工项目,签约资金9000万元。中心城区发展,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搭建滨博沾惠“人字型”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国家战略融通融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8日,泊港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我市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泊港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京沪高铁二通道、济滨高铁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秦滨高速海域段、沾临高速、济高高速邹平段均已完成年度工程量90%以上,“六高五铁十专线”纵横畅通、机场港口立体联通格局逐步塑成。积极承接京津外迁项目,累计引进项目9个,总投资62.71亿元,到位资金21.13亿元。加速迈向“黄河时代”,制定出台了《滨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举办了黄河流域景区发展论坛暨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活动,开工建设黄河中央生态公园,谋划蒲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和黄河文化小镇项目,多维度促进区域融合、产业融合、多文化融合。

“双型”城市持续深化,发展模式更加科学

在去年出台“双型”城市建设意见的基础上,我市今年围绕推动教育、人才、科创、产业融合贯通、全面升级,市委全委会审议通过了全面深化建设意见,建设理念更清晰、重点更突出、路径更明确、政策更精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八大中心建成投用。

平台升级成效突出。“五院十校N基地”加快布局建设,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八大中心建成投用,一期签约入驻机构167家,签约率100%,现已装修入驻150家,入驻率89.8%;针对企业个性需求,启动了二期(滨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定制式建设。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扎实推进,渤海科技大学与26所高校168名硕博士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光刻胶项目试生产,激光选通成像项目即将启动产线组装,铝基复合材料计划年内投产。滨州医学院时隔18年后,首批150名本科新生已入学报到;滨州学院航空交通运输、资源与环境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授权,其中航空交通运输专业是我省高校中唯一航空类硕士学位点。

企业培育势头强劲。组建成立了高端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10个行业联盟,有力促进了资源整合、产业集聚。科技型企业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628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较去年增加19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3.3%;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56笔2.05亿元。

人才集聚效应凸显。持续实施“三进”工程,举办第二届滨州人才节,今年引进高端专家91名,本科生以上大学生9660名(硕博士1095名),2019年以来累计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3.2万人,人才“净流入”格局进一步巩固。其中,到企业高端专家、本科生以上大学生分别占83%、74%,企业研发能力、职工素质进一步提升。

产教融合共赢发展。坚持“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建立“魏桥班”“京博班”“西王班”等特色“冠名式”班级111个,占就业班级数50%以上;滨州科技职业学院完成首季招生,渤海公共实训基地完成桩基工程,滨州学院大高航空飞行实训基地已注册实体公司,成功发行1亿元专项债券,实现“职校进企业,企业进职校”深度融合。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推动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贯通,实现了“制造滨州”向“科创滨州”的转变。

产业转型成效显著,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我市深入实施“三个坚决”行动,推动产业基础“强基”、产业配套“强链”、动能转换“强劲”。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施《2021年滨州市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滨州市2021-2022年能效提升方案》,充分运用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结果,倒逼低效企业整合出清,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关停省定淘汰落后企业9家。

深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五大战新产业”转型、主导产业向“五大优势产业”升级,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计划,1至8月份工业技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8%、53%,分列全省第4位、第2位。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20亿元,同比增长28.77%,宏奥汽车项目已试生产。化工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0亿元,同比增长11.85%,山东京博中聚新材料项目投产运行;家纺服装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0亿元,同比增长8.5%,16个纺织类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库。“魏桥”品牌连续18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10家企业入驻。

培育壮大新发展动能。黄河科技产业园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期10家企业入驻,二期6家企业签约,涵盖手机整机制造、智能穿戴、蓝牙电子、航空零部件精加工等门类,实现了全产业链引进;黄河三角洲大数据产业园示范项目数字产业园A区已投入使用,山东易迅科技、阿里巴巴、猪八戒网等69家企业入驻办公;黄河三角洲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已安装4700台服务器,年内服务器总数将达1万台,成为京东云全国第四数据中心节点,为企业研发提供“云、网、数、端”综合服务。高新区医养健康产业园关联企业达100余家,规上企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三年达到20%以上。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更加充沛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开放格局,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

改革攻坚加速推进。20项重要改革事项中,已出台改革方案18项。滨州市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一期完成5个系统接入工作,打通36项数据需求,实现4.1万路视频汇聚共享,初步实现运行监控、监督指挥、联勤联动的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体系。

制度创新持续优化。建立“融投管退”资本运作模式,有效整合市级经营性资产,推动资源优化整合,国企改革效能全面释放。截至8月底,市属国有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分别同比增长9%、101%、17%;国有资产保值率为100.6%。实施开发区运行效能提升工程,落实改革“回头看”三张清单,主责主业更加聚焦,发展活力更加充沛,1至8月份,开发区亩均税收、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分别增长44.18%、107.67%、23.36%。

开放平台多元发展。博兴内陆港获批全省首家跨网监管和使用“铁海E通”系统的改革试点,实现内陆港出口转关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拓展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新增外贸实绩企业170家,海外仓数量达11家,跨境电商贸易额达9.7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滨州全新城市品牌体系发布。

城市品牌更加响亮。发布“智者智城 志在滨州”城市宣传口号、“滨州之帆”城市品牌LOGO、“小虎滨滨”城市IP形象等全新城市品牌体系;成功举办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滨州分论坛、2021汽车轻量化高端应用发展论坛等活动,围绕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等活动开展多层次对接招商,“智者智城·志在滨州”城市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发展基石更加稳固

全市农业产业发展高质高效,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乡村振兴实现了“量”的突破、“质”的提高。

农业发展逐步壮大。全市夏粮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同比分别增长3.92%、2.2%、6.22%,均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07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78家,数量列全省第5位。累计新增发放“鲁担惠农贷”24.5亿元,助力436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争创小麦、肉牛两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滨城区(小麦)、惠民县(小麦)、阳信县(肉牛)已列入2021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支持范围。

农村环境有力提升。全市累计投入资金4.76亿元,拆除路域和农村私搭乱建6070处,清理废旧房屋及残垣断壁6661处,城乡环境不断改善。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施农民收入“四增”工程,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4%,列全省第5位,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4.6%,列全省第7位。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顺应市场主体期待,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强化要素配置,完善惠企政策,“滨周到”服务品牌进一步擦亮。

政务服务更加便利。我市政务服务和数字政府建设半年分析评估,综合得分位列全省第6名。落实承诺容缺、并联审批,累计并联办件2216件,列全省第3位;探索实行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建立全国首个跨省中介“城市联盟”,“中介超市”入驻中介机构1609家、项目数量3200余个,均列全省第1位。

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突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开展闲置土地清理盘活专项行动,批而未供土地处置比例162.31%,列全省第1位;闲置土地处置比例136.27%,列全省第2位,提前完成省定年度任务。争取专项债券255.35亿元,发债217.57亿元,助推189个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惠企政策更加精准。惠企通服务企业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梳理有效惠企政策3.96万条,完成“政策库”搭建,实现惠企政策与企业之间的双向精准匹配。创新“联络、交流、服务、保障”方式,构建起滨州籍在外人士服务机制。

民生保障大幅提升,发展福祉更加普惠

我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民生工程。

民生保障走在前列。社保、医保、低保水平居全省第一方阵,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03.52万人,居民和职工普通门诊及住院报销待遇均居全省前三位,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66元、667元。

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四名”引育工程,共引进名校4所、名校长5名,培育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500名;今年夏季高考本科上线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

城市品质日趋精致。入选全省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近三年,共改造主城区老旧小区430个,惠及4.3万户;实施打通“断头路桥”畅通工程,打通断头路30条,改造路口64个;新建城市公园4处,提升改造社区公园9处,新建口袋公园及节点63处,新建步道60.6公里,命名湿地保护小区27处、绿地保护小区45处;黄河公铁大桥、青田黄河浮桥、滨州黄河浮桥向滨州籍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推行主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内部停车场免费错时开放,主城区新增停车位16105个,市内停车位总数达到19万个,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我市“83”工程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源自于市委定位“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系统谋划、科学设计,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立足长远发展,瞄准主要矛盾,聚焦突出问题,坚持靶向施治;“三重”事项系统匹配、相互支撑,形成了从思路到措施、从目标到责任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生动局面;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改革决心、创新举措,全市上下认识一致、方向一致、行动一致,从政策把握、机制创新,到平台建设、市场手段,实施了一批颠覆式、重塑性的改革事项,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滨州发展的“主推力”;展现出广大干部“能成行”的强烈自信、“战拼抢”的攻坚姿态,盯紧靠牢、一线作为,始终保持“高标准、快节奏、抓具体、在状态、有韧劲”的工作作风,韧性实干、攻坚克难,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