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期间,永嘉昆剧团带来了新编历史剧《红拂记》。永嘉是南戏故里,与作为昆剧故乡的苏州同为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但南戏的历史要早于昆剧,明代祝允明在《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1119年~1125年)之后,南渡(1127年)之际”;昆曲鼻祖顾坚,出生于1368年前后,因此南戏至少要早于昆剧250年。

9月24日在苏州保利大剧院演出的《红拂记》,场内几近席无虚座。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问世后,屡有戏剧改编本,仅明代就有张凤翼的传奇《红拂记》、凌濛初的杂剧《北红拂》、冯梦龙的传奇《女丈夫》。张凤翼的《红拂记》作于1545年,是其19岁新婚时的伴房之作,专家考证创作年代早于梁辰鱼的《浣纱记》,但若以魏良辅《南词引正》问世为昆曲形成的成熟标志,《浣纱记》也可视作昆剧第一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嘉昆剧团此次演出的《红拂记》在观摩戏票上标注的“新编历史剧”,在说明书上并未出现,因此,该剧是“新编”还是“整理”,或许要作一些研究和考证后才能界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戏有只分段落不分出的传统,此次演出沿续了这一传统,其剧情大至是:隋朝时,心怀大志的李靖去长安投奔司空杨素。杨素闻其韬略后欲加害于他。杨府侍女红拂见李靖乃英雄侠义之士暗生倾慕,盗得相府令牌深夜私会李靖。两人私奔途中住在杨家酒店,偶遇虬髯客,三侠以“为天下人得天下”为誓言义结金兰。胸怀大志图天下的虬髯客见过李世民后,虽自叹不如,但仍乘李世民攻潼关时发兵太原。战乱中店家杨母之子杨四战死,令红拂女生出了兄妹情义与天下大义“两重义两难全”的认识。红拂妇以“为天下人得天下”说动虬髯客不与李世民争天下。虬髯客将自家资财人马送给红拂女和李靖,让他们辅助李世民成为天下之人,但生为豪杰的他因不愿俯首他人而出走海外。十年后,李靖已封卫国公,红拂女成为卫国公夫人,虬髯客成扶余国主。

《红拂记》传世,与故事的传奇和人物的侠义有关。侠义是属于民间的正义力量,是民间良心的重要精神寄托和特定背景、情境中的情感体现和行为表达,是能够历久弥新的能够代表大众愿望的重要精神价值。《红拂记》有风尘三侠,“三侠结义”与 “天下大义”孰重孰轻,侠义的至高境界是什么?这出戏用“为天下人得天下”将自古以来的民间侠义提高到了社会核心价值的层面。

“为天下人得天下”的立意,具有双向互构的价值意义,一方面“天下人”指一个时代的统领者,另一方面,“天下人”又指普天之下众生百姓的民心所向。对于戏剧历史题材来说,无论是新编还是改编,都有一个“古为今用”、古今贯通的问题。以《红拂记》的历史背景而言,“天下人”当指李世民,但百姓众生拥戴他“得天下”的根本动力仍李世民是一个“为天下人”的时代英雄。《红佛记》立意的双向互构,用历史剧的形式和故事,表达和印证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时代价值。这也是此剧的最精彩之处。

红拂女的饰演者胡曼曼,虽是工武旦的演员,但在此剧中显露了“文武昆乱不挡”的风采。《红拂记》上半场以文戏为主,下半场以武戏为主,其剧本似乎也是一个量身定制。

《红拂记》虽然在主题提炼和立意上有胜出,但前半场还可以进一步丰满,特别是后半场在情节设置上还有疏落之处。整出戏的戏剧情节铺垫,人物情感冲突、性格思想挖掘还可提升。

图片由武汉电台俊杰拍摄

责编: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