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有家属询问关于服刑人员出狱的问题,我都不忘回一句,“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去监狱接他”。

很多时候,随之而来的是家属的各种抱怨

“这么大的人了,他不会自己坐车回来吗”;

“我要上班,下班要去接小孩放学,没有时间去接他”;

“太远了,我过去要转好多躺车,他认得路,自己坐车回来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一些家属,听到家人要出狱了,表示那一天一定早早在门口等他。也很详细地询问了一些关于接服刑人员出狱时要做什么准备,言语中无不表达对家人回归的期待。

确实,作为一个成年人,在监狱服刑多年有一些酬劳,这些钱足够支付他回家的路费,他也认得回家的路。

然而,服刑毕竟不是出差,更不是去旅游。他是刚刚度过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挫折,希望能得到家人接纳,重新回归家庭。

前段时间我在公 众号“监所家属”写的文章《服刑人员的“出监危机”,家属该如何是好?》,里面描述服刑人员出监前常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在监狱的实际改造中被称为“出狱焦虑综合征”。

近乡情怯,就要回家了,激动兴奋之余,伴随而来的还有他的焦虑和恐惧。

多年的服刑生活,高墙铁网,终于要回归自由社会了。久别后的重逢,越是临近,却越是让人心生胆怯。

有的人,害怕出来听到亲戚邻居的闲言碎语,变得自卑;

有的人,不知道该面对家人,感到失落、焦虑;

还有的人进去前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软件还没普及,出来后拿着现金,车也打不到,面对道路上行人匆匆,不知所措,不知道前方的路该往哪走。

显然,每个刚走出监狱的人,很难要求他们跟普通人一样适应社会,他们需要一点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家属一定要来?

因为家人是他服刑改造的最大动力,也是他获得新生的希望。

当监狱大门缓缓打开,走出监狱的那一刻,第一眼看到的是日夜思念的家人,再桀骜不驯的人也会热泪盈眶 。这一刻,一定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刻。

内心深处一定会充满感激,我还有人要,还有人爱,家人没有抛弃我。

这种感激会让他刑释后的生活,重新走上人生的“正道”,离开原来的狐朋狗友圈子,回到家庭中来。

很久前读过一个故事,《老橡树上的黄丝带》:

长途车上坐着一位沉默不语的男子,在同车年轻游客的盘问下终于开了口。原来他刚从监狱出来,释放前曾写信给妻子:如果她已另有归宿,他也不责怪她;如果她还爱着他,愿意他回去,就在镇口的老橡树上系一条黄丝带;如果没有黄丝带,他就会随车而去,永远不会去打扰她。

汽车快到目的地了,车上的人们都坐在靠窗户的位上往外看,只有这位男子不敢张望,他害怕迎面而来的可能是失望。

突然间,全车的人都沸腾起来:远远望去,镇口的老橡树上挂了几十上百条黄丝带,这些黄丝带像欢迎的旗帜迎风飘扬。他的视线整个模糊了,盈眶泪水潸然而下。

在年轻人的欢呼声中,这位曾经的犯人从座位上起身,走向车的前部,踏上回家之路。

最后,我想借用梁实秋的一句话“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ND

欢迎关注,一起等他(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