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末清初,锦州古城西关关帝庙戏楼是皮影活动的集散地,许多外地流动的皮影艺人在此唱影传艺,培养了一批锦州皮影艺人。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省锦州市在古城北门口成立了“曲艺团皮影队”,推动了锦州皮影戏的繁荣发展。一些农村皮影艺人纷纷入城,先后在北门口、南门外、三角地、站前、东大营等地组班唱影,十分兴盛。据史料记载,当时能搭班唱影的民间艺人有百余名。

锦州皮影戏的行当划分接近于京剧,分生、小、大、净、丑。在表演程式上讲究唱、念、做、打。在演出分工上,分为拿、贴、打、拉、唱五种。

值得一提的是,锦州皮影戏的唱腔别具一格,吸取了唐山皮影和东北皮影的艺术精华,自成一体、高亢嘹亮、字正腔圆、大方自然、清丽脱俗。演员在表演时,用大嗓酣畅淋漓地唱,颇具辽西人的豪爽个性。由于几代皮影艺人的传承和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完整成熟的唱腔艺术体系。

锦州皮影戏的影人是用驴皮雕刻而成,再把涂了颜色镂雕玲珑的影人映照在影窗上,随着歌唱和音乐的伴奏来表演一定的故事情节,故被人们称为“驴皮影”。皮影在造型上借鉴剪纸、木刻、版画等艺术形式,刀法细腻,色彩活泼典雅,各行当脸谱分明,表情生动,具有浓重的地域文化特色与较高的美学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出剧目有《小猫钓鱼》《鹤与龟》《刘胡兰》《梁士英炸地堡》。

2021年5月,锦州皮影戏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编:袁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