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常言,压死骆驼的往往只需要最后一根稻草。人活着往往要承担数不尽的压力,无论是怎样的天之骄子,又或是朱门绣户,到最后崩断的那一弦总是暗黑无光、悄无声息的,一旦爆裂出来,迈向死亡的路程往往都那般痛苦无助。

这样的人物历史上有很多,但有这样一位出生于军事家庭,并接受到西方良好教育的哈佛才子,却因没钱毕业这种令人唏嘘的缘由自杀身亡,时年二十二岁,着实令人惋惜。他的名字叫杜致仁,身为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长子,杜家大公子,亦是著名科学家杨振宁的小舅子。

身家良好之才

提起杨振宁,想必大家会更熟悉一些,他是我国最著名的科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宙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我国荣获诺奖的第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科学家不仅科学成就非凡,其感情生活也颇为精彩。2004年,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研究生翁帆结婚,一时间举世哗然,而他的已故妻子杜致礼,过去也曾是他的学生

杜致礼的父亲——杜聿明,在抗战时期留下过浓墨一笔的优秀将领,曾多次与日方精锐主部队作战。身为国民党军队中少有的西方文化将领,杜聿明的几位儿女大多留学海外,接受了西方先进教育。

1949年初,淮海战役结束之时,国民党徐蚌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杜聿明被俘。他的长子杜致仁跟随着母亲曹秀清匆匆逃离大陆,随后一家人定居台北,其中亦包括了长女杜致礼。

杜致礼于1950年同28岁的杨振宁在普林斯顿举行了婚礼,杨杜两家正式成为一家子。婚后,杨振宁便开始接触妻弟杜致仁,并给予他了不少关于学问上的指导。

杜致仁自小品学兼优,身为将门之后,又是家中长子,他一直怀抱理想,刻苦钻研学问,哪怕是之后家道中落,也未曾放弃过学业,他壮志酬酬申报了美国的最高学府——哈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又有亲姐和姐夫在前的种种指导,他很快便接到了哈佛大学的入学通知。那一刻,这个荣光没落的家庭终于久违的迎来了好消息,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却让他们犯了难。

不可承受之重

古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杜致仁选择了好好读书的道路并没有错,去美国念书,是条好路子,又有定居普林斯顿的杨振宁一家帮扶。理论上,这可比继续在台湾生活,过着狭缝里过蹉跎人生的日子,要好上太多。

然而,那时杜家没了家里的顶梁柱子,根本就拿不到半分余钱,甚至因为不受当局待见,只靠领着政府保障金度日。去哈佛大学深造,四年下来最少也要一万美金的学费,论家道沦落的杜家,又哪里能掏出这么多的钱财,供家里孩子远洋求学呢。

这般想,就连当时的长女杜致礼身为名校毕业生,本考取卫斯理女子学院,却也因经济原因不得不放弃,将将就就选择了个普通院校继续深造之时,就足以窥见这个家庭不容乐观的情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遑论,现在还必须得掏出一万美金,仅只作为学费才够摸上哈佛的门阶,在这天文数字面前,杜一家子心灰意冷。时年1953年,台湾政局愈加动荡,杜致仁最终还是在家人的期盼中,踏上了赴美求学之路,迈进哈佛学堂

在其背后,曾有杨振宁指导杜致仁,或许他可以尝试以申请银行贷款的方式来缴偿学费,等他顺利毕业后找上工作,便能一一还上。想想也是,毕业于哈佛的优秀学生,怎可能愁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于是,杜致仁又燃起了信心,他那时给很多家银行致去过信件,最终成功以分期的形式借贷于台湾银行。抵押上能抵押的所有,他深知负债求学犹如背水一战,他期许着四年后求学成功的未来,等待着曙光重照。

三年时光流逝得很快,只剩下最后一年,他的求学之路很快便能画上圆满的句号。暑假期间,他一如既往食宿在其姐杜致礼处,他受到这个家庭学术气氛的鼓动,对学习抱有一腔热诚,假期还在孜孜撰写着文稿。

然而就在这时,杜致仁却接到了噩耗,大洋另一端的台湾银行中断了对他的信贷帮助,并要求将过去三年负债的七千余元尽快偿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消息于他而言无异于是晴天霹雳,就差这临门一脚了,他慌慌忙忙寄函台湾,一边央求其母想办法帮帮忙,一边向台湾银行说明情况。信中字句恳切,语调哀求,他言明自己只需三千元,就可领取到毕业文凭,只要能够顺利毕业,所借款项,逐年还清,不在话下

银行态度坚决,其母曹秀清别无他法,连夜越级给蒋介石写了份申请贷款三千元的报告。辛苦等熬了半个多月,蒋介石的批令才下来,同意准借一千元,分两批支付。这意味着曹秀清拿出了最后的法子,也只能给儿子暂时拿去五百元而已,只有所欠学费的六分之一。

杜聿明曾经在淮海战役中被俘一事,令蒋介石至今耿耿于怀,他哪怕顾念着旧情,也不愿再拿出更多了。曹秀清无奈,她只好赶忙将先拿到手的五百元支票寄出。

另一边,原本杜致仁也想着找些活干,想办法筹出学费。然而这个数额实在是差距太大,两个星期过去,哪边都没有有效进展,焦躁的情绪和这些年受受的冷遇、磨难,在短时间内吞噬了这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回想起过去的好日子,苦日子,那些都过去了,但他却唯独无颜面对回应不了期待的那种未来——他倾尽了所有,却撑不起这个家,他是杜家长子啊

当晚,他同杨振宁一家用过晚饭,回房后紧闭上房门,久久不曾出来。直到翌日,中午的餐桌上还见不着他人,杜致仁才赶往卧室,破门而入后,发现自己刚满二十二岁的弟弟永远得失去了生命

年轻才俊的脊骨终是不堪重负,在命运的捉弄下被迫弯折下来,任由过往的所有努力,化作尘埃。在他死去的那张床下,人们找到一只空的药瓶,里面的安眠药片全被服下,变成一张痛苦面具,紧紧覆盖在年轻人脸上。

命运弄人之苦

有人要问,杨振宁一家当时为何不伸出援手?就任由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这样子死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实则不然。在当时,杜致礼和杨振宁曾多番好言劝慰,并答应杜致仁为他好好想办法,多方面的筹划和奔波过,但时间一点一滴过去,杜致礼却等不了那么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夫妻二人在美国成婚后,他们很快就有了孩子,但因为经济上的不宽裕,直到事发前的1956年,二人才有钱购入一套房子。这也正是为什么他二人一时间填不上杜致礼学费空缺的最大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

再加上彼时的杨振宁还未获得诺奖,声名也没传播出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用作了研究经费,一时间拿不出再多。

在小舅子去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57年,杨振宁才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在杨振宁去瑞典受奖返美未久的这段时间,杜聿明的母亲在台湾去世。可说来,杜母才是个有福之人,如果说蒋介石在上海为她祝寿是沾杜聿明的光,那么蒋介石在台北为她厚葬则是托了杨振宁的福。

杜家的风声又回来了。另一边,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被大陆特赦,又在1961年被任作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文史专员,杜家夫妻两鬓斑白,但终是团聚了。这个家慢慢走回正轨,就只剩下阴差阳错受到命运玩弄的杜致仁,死在了青春最好的盛夏时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如今,人们可以根据他的境遇,摸索和猜测他当时纠结和痛苦的心情;又或者说以史为镜,将他的郁郁不欢,还有只差一步却狠狠跌落的苦楚给摘除出来,说上一句要是能加油撑到第二年就好了。

然而人或许就是没有那么强大,也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黄叶不落青叶落,白发人送黑发人,杜致仁的故事着实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