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日是中秋小长假的第一天。当中国人暂时放下工作,走亲访友,与好友亲朋一起欢度传统佳节之际,动荡与不安依然在国际社会发生。

至少有二件值得关注的事在这一天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件,和美澳闹掰后,法国转头拉拢印度。

这几天国际社会最大的“瓜”,莫过于因美国插足,澳大利亚撕毁了此前与法国签订的的潜艇合同,导致一系列“蝴蝶效应”发生。

要知道,这不是6亿美元,也不是60亿美元,而是一笔总价660亿美元的巨额军购订单。

煮熟的鸭子飞了,法国人能不怒发冲冠吗?更何况还是给盟友美国背后捅了刀子。

法国人很生气,不仅连发多条声明指责澳大利亚毫无契约精神,谴责美国不顾及盟友,还“历史性”地召回了驻美国和澳大利亚大使。

比起660亿美元,更让法国人寒心和愤怒的是,自己作为美国在欧洲的重要盟友、北约成员国,华盛顿却为了拉拢澳大利亚,视盟友利益为不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也让马克龙更加坚定了法国“战略自主”的决心。

19日,法国外长勒德里昂印度外长苏杰生通了电话。按照法国外交部的说法,两国外长同意深化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并同意下周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再次会晤。

法国刚和美国和澳大利亚闹掰,转头就和印度“搭上了线”,其拉拢意味显而易见。毕竟,美国可以拉拢澳大利亚组建印太“小北约”,法国又为何不能拉拢印度?

此外,不少分析认为,法国在这一时间点联系印度,很可能是想转向印度出售潜艇。

从上世界90年代开始,为迈入“蓝水海军”的行列,印度就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潜艇更新计划。

目前,印度已经获得了法国的技术转让,生产6艘“鲉鱼”级常规潜艇。此外,印度国防部还在今年7月提出,继续建造6艘先进常规潜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作为海军实力重要象征的核潜艇,目前印度仅有一艘国产核潜艇在役。

现在,同为“四国联盟”的澳大利亚,将直接引进美国“弗吉尼亚”级或英国“机敏”级这样先进的核潜艇,印度能不眼红吗?而法国在这个时候向印度抛出橄榄枝,印度没准真的会动心。

总而言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国与国之间维系关系的纽带,都逃不过一个“利”字。

而对于美国来说,一旦打开“潘多拉魔盒”,后续的影响,恐怕远不止让失去订单的法国不高兴那么简单了。

第二件,霸权走向终结?美德澳同时发生混乱。

19日这天,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同时出现了“风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数百名特朗普支持者如期抵达国会大厦西侧,并在那里进行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以声援那些在年初国会骚乱事件中遭指控的人。

据悉,当天共有约500人参加了抗议活动。为避免悲剧重演,华盛顿警方在国会大厦周围重新竖起了围栏,还在国会门窗附近放置了防爆盾牌。

此外,华盛顿还调用了全城警力,国民警卫队也在国会大厦周围待命,以防突发状况发生。

抗议期间,示威者和警方发生了小规模冲突,但并无重大事件发生。当天,共有4名抗议者被警方逮捕,其中一名身上持有手枪。

在德国东部第二大城市——莱比锡,也爆发了大规模骚乱。当天,5000名左翼组织活动人士,在莱比锡进行抗议活动,要求警方释放一名同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议开始后没多久,就演变为大规模骚乱。

抗议者将油漆泼向当地警察总部大楼,还往里投掷鞭炮和其他物品。还有的抗议者在街头设置路障、纵火,并向警察投掷玻璃瓶和石块。

眼看局势一发不可收拾,警方出动高压水炮车强行清场,甚至还出动了一架直升机在城市上空巡逻,场面十分震撼,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是在拍好莱坞大片。

而澳大利亚的两大重镇——悉尼和墨尔本,当天又爆发了反疫情封锁示威。

在墨尔本,示威者与执法人员爆发激烈肢体冲突,有执法人员被示威者打倒在地,并遭到踩踏。共有6名警察在当天的冲突中受伤入院,235名非法抗议者被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悉尼,为防止局势失控,当局不但紧急抽调了防暴警察和高速公路巡逻队,还在街头部署了便衣警察,以防止民众举行大规模集会。

自疫情爆发以来,“风景线”就频频在西方国家出现。这足以表明,历史没有被终结,终结的是西方自诩为“西方文明是人类文明最终形态”的神话。

事实已经证明,西方霸权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没落。与其拼命维系霸权,西方还是多把精力花在抗击疫情、处理国内矛盾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