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家乡郑州和我学习、工作过的城市,武汉是我去过最多的地方。地缘上的近邻,会因各种事由造访。

郑州武汉,同处中南大区与华中大地,两城既是兄弟伙伴又是竞争对手。而郑州人看武汉,从全方位仰望到局部平视,这种后进生追赶者的心态,也是颇为复杂的。

先秦时期,郑州是3600年前的商代第一都城——亳,武汉则有距今约3500年的商朝方国宫城——盘龙城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盘龙城遗址

武汉“三镇”,曾在历史上各领风骚。今武昌始于孙权在蛇山所筑夏口城。作为武汉地标的黄鹤楼,最早便是夏口城西南角黄鹄矶的一座军事建筑,用于瞭望守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历代文人骚客于此留下壮美诗篇的这座黄鹤楼,曾因大火、雷击、战乱历经多次焚毁、重建。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落成于1985年。

汉口镇,明代中后期便成为“天下四大名镇”(朱仙镇、景德镇、佛山),清朝进一步发展为“天下四聚”(北京、苏州、佛山)。1861年,汉口开埠通商,海外工商业文明新动力的注入,让汉口再次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江汉关大楼

汉阳,则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洋务企业与“汉阳造”曾享誉海内外。

郑州虽建城建都较早,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处于洛阳开封的璀璨星芒下,显得有些暗淡无光。李商隐诗句里的郑州夕阳楼与梁思成画笔下的开元寺塔,自近代损毁以来,至今尚未得到重建。主城之内,似乎只有商都城墙,还在诉说着这个城市的沧桑。

1906年4月,京汉铁路正式全线通车运行。汉口不再只是长江航运的中心,变成了纵横东西南北的商贸、物流大枢纽。而郑州因黄河铁路桥的途经开埠通商,迎来了近代的快速发展。

1923年,一场轰轰烈烈的“二七大罢工”,让郑州与汉口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革命的焰火,从郑州普乐园烧到了汉口的江岸车站。

如今,郑汉两地都有二七纪念馆和许多冠以“二七”的地名与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与郑州的“二七纪念馆”

主持修建京汉铁路的张之洞,还在武汉三镇兴办工业与学堂,奠定了百年武汉城市之大格局;而冯玉祥则对郑州近代的城市规划、工商业发展、公共设施建设影响深远。

“武汉”不是自古有之,而是诞生于近代,“武汉”这个名字,尚不到百年历史;而“郑州”的命名始于隋开皇三年(583年)。

民国二年(1913年),全国统一废州置县,郑州改为“郑县”,武汉“三镇”分别改成“武昌县、夏口县、汉阳县”。

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开始在汉口办公,并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同年4月,武汉市政委员会成立,武昌市政厅撤销;三镇首次统一行政建制。

三镇合一后的“大武汉”,曾与“大上海”齐名。20世纪上半叶,武汉外贸进出口额常年稳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

孙中山所著《建国方略》中,也从近代文明发展的大战略视角,对武汉进行了宏伟构想:“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中国重要之商业中心”、“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内地开放之“顶水点”、规划“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日本经济学者林重次郎,也曾在其《河南省郑州商情》中,赋予了郑州一个极具国际化的称谓——“中国的芝加哥”。

1949年后,武汉曾作为中南区的行政驻地,后又成为华中的大区中心,汇聚了大量区域中心与办事机构,并被列为计划单列市与副省级城市。而郑州在1954年才当上了河南的省会。

历史与区位的缘故,两个城市的政治地位仍有差别。虽然郑州和武汉同时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但在国家对二者的发展定位,还有不同侧重:

“武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郑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郑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与“重要的中心城市”,谁轻谁重不难分辨,郑州还比武汉少了全国重要工业与科教基地的定位。

再来看一些当下的数据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武汉全市下辖13个区,全域设区;郑州下辖9个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撤县设区”喊了好多年,还是没动静。

交通方面,郑州武汉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

“郑州铁路局武汉分局”、“郑局武段”的名词成为了历史,如今武汉铁路局已经把触角伸向了郑州南边的平顶山与漯河。

武汉还被定为中国四大铁路枢纽、六大铁路客运中心、四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武汉动车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动车检修基地,400组动车组的检修容量,约占全国动车组检修任务总量的40%。这都让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的郑州,羡慕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动车段

民航吞吐量方面,郑州优于武汉。2020年,郑州新郑机场货运吞吐量639413吨,客运2140万人次;武汉天河机场货运189361吨,客运1280万人次。但武汉的国际航线航点,覆盖全球五大洲,中部领先。

武汉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更是惊人。武汉地铁以每年开通1-2条的速度,直追北上广深,地铁运营里程位列全国第五。郑州地铁短时期内,难以望其项背。

武汉对郑州呈碾压之势的,还有“双高”:高楼与高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0年末,武汉有200米以上的高楼63栋,最高的绿地中心475米;郑州200米以上的高楼仅有9栋,最高的绿地双子塔285米。

高等教育方面,截至2020年末,武汉有高校83所,在校生106.7万人;郑州共有高校65所,在校生116万人。

郑州虽然在校生数量领先,但质量远远落后于武汉。武汉高校的质量(7所211名校),仅次于北京、上海、南京。中科院武汉分院是十二个分院之一,有六个研究所,四大国家科学图书馆之一。在代表未来的科研能力上,武汉位列中国第4位、全球第19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武汉重点院校对河南考生有所青睐,招录名额仅次于湖北当地。

郑州与武汉在绿茵场上的爱恨情仇,也值得一提。河南建业队历史上的湖北元素,都能凑一个18人名单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以来,从主教练到球员,从主力到梯队,有不少湖北人选择来建业发展,也在建业开启了职业生涯的巅峰,互相成就了对方。

武汉,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面积都被水域覆盖,是中国水域面积最大的大城市。大江大湖的映衬之下,武汉的城市规划、建设也的确处处彰显大气魄、大手笔。众多世界之最的大桥之下,水陆空多维立体的大交通网,彰显“九省通衢”大武汉的大气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作为较为缺水的北方城市,近年来也大兴水利,龙湖、龙子湖、蝶湖、象湖、双鹤湖等一批人工湖,让新郑州变成了水域靓城。虽然没有武汉那种跨江大桥的城市景观,郑州北郊的跨黄河大桥,在气势上也不落下风。在规划与城建方面,郑州也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向一线城市看齐。

武汉,既是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首义之地,也是万众一心抗洪、抗疫的英雄之城;经历了“涝疫”之灾的郑州,也展现出了他的不屈不挠。

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每天不一样;华夏之源,天地之中,来郑州看“山、河、祖、国”。从城市宣传语中,也能看出两地的个性。

武汉与郑州不同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让两地形成了不同的城市性格。江湖气质与“码头文化”,造就了武汉城市文化粗放、浑厚的一面;而相比之下,地处中原的郑州,更多的是中庸与内敛。

看城市综合实力,郑州与武汉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良性竞争之下的协同发展、合作共赢,更让人期待。

-END-

对武汉有啥印象?来喷喷

主编简介:郑子蒙,80后,生于郑州管城唐子巷。“郑说”创始人,城市记录者,关注城市文化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