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12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应邀来华访问。这是历史上英国国家元首对中国进行的第一次国事访问。

此时,一位盲人来到上海外事办,说:“请把我送上英女王的游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事办来了位“神秘老人”

10月15日一大早,一位满头白发的盲人在儿子的搀扶下,走进了上海市外办的一间办公室。只见他小心翼翼地从随身带着的一个黑色皮包里取出一张请柬,向正在办公的一位大姐讯问:“请问,英国女王举办招待会的游船,停在哪个码头?”

那位大姐抬头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位老人。只见他身材清瘦,双眼凹陷,是个盲人。而且身上的衣服也很普通,上身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布中山装,下身是一条黑色卡叽裤子,穿着一双解放鞋,怎么看都不像是高级干部或者归国华侨。

她不停地打量着眼前这位衣着寒酸的老人,警觉地问:“你打听这个干什么?”

老人不紧不慢地把手上的请柬递了上去,解释道:“是这样的,我收到英国大使馆送来的一份请柬,请我今晚九点半,去参加英国女王和爱丁堡公爵在不列颠号游船上举行的招待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口中的“不列颠尼亚号游船”,是由英国约翰布朗公司1953年建造完工,并由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亲自主持下水礼的一艘豪华皇家游轮,仅供英女皇及其他皇室成员使用,曾陪同英女皇进行过近700次外访。

1981年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大婚后,王子夫妇便是乘坐这稻游船去渡蜜月的。1997年,行驶100多万英里的不列颠尼亚号退役,之后永久停泊在苏格兰爱丁堡码头,成为一个著名的网红打卡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办的那位大姐,将信将疑地接过老人的请柬,连忙叫来了几个同事一起鉴别真伪。因为外办每年都会遇到不少假冒是华侨或者是外国政要亲属的骗子,所以他们根本不相信,第一次来中国的英国女王,会与眼前这个老盲人有什么关联。

几位外办的同志研究了半天,又打电话给驻沪的英国总领事馆证实,证实请柬是真的,眼前这个名叫“铁明”的老人,真的是英国女王邀请的客人。他手上的请柬,正是英国总领事馆派人送到铁明的户口所在派出所,由派出所转交给老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请柬上没有写清楚游船的具体停泊地点,所以老人这才来外办询问。

英国总领事馆要外办的同志告诉老人不要着急,他是女王尊贵的客人,晚上他们会派车将老人以及他的儿子送上游船。挂上电话后,外办的同志抑制不住好奇,纷纷向老人打听:您是怎样认识英国女王的?女王为什么会给您寄请柬?您是不是退休的大领导?

铁明笑了:“我哪里是什么大领导,我只是个普通的退休教师罢了。要问女王为什么要邀请我,那得从48年前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期间,募集三万册书籍捐给国内大学

48 年前,留学英国的中国庚款公费研究生铁明,在英国结识了一位汉学家史宝廷。史宝廷对于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古国很有兴趣,曾多次到过中国,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而精通古代史的铁明,与史宝廷的兴趣相投,两人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爆发后,铁明得知日寇的铁蹄肆虐我中华,诸如北大、清华、南开这样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被迫西迁,不少珍贵文物都在西迁过程中佚失了,心中十分悲痛。特别是听说许多高校的藏书都毁于战火,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研究缺乏参考资料,更是心急如焚。

一天,铁明和史宝廷聊天时聊到了这个话题,聊着聊着,铁明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如果把留英学生使用过的书籍搜集起来,然后捐给国内大学,不是可以解决燃眉之急吗?

史宝廷听了铁明的想法,认为这是个很有创意而又大胆的想法。但他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留英学生人数并不太多,而且他们使用过的书籍毕竟有限,这些书籍留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也还要使用,单靠收集,可能数量有限,杯水车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史宝廷于是帮铁明出主意:如果你在英国发起募捐,然后用募捐的钱去买书寄回中国,可能效果好得多。

为了表示对这位中国朋友爱国心的支持,史宝廷当即表示:他愿意成为第一个捐款人,认捐4千英镑。他还向铁明承诺:如果你担心捐不到多少钱,我可以保证:在你捐到的钱的基础上,翻倍补给你。

也就是说,铁明捐到一万,史宝廷另外补一万;捐到五万,史宝廷另外补助五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明听了史宝廷的话,心里十分感动。自己没有看走眼,眼前的这个英国人,的确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当即欣然接受了史宝廷的这个"挑战"。

在接下来的半年多里,铁明的足迹遍布英国各大中城市。在伦敦、利物浦,在伯明翰、布里斯托,在朴茨茅斯,布莱顿,都留下了他四处奔走的身影。

每到一处,他便来到各个大学进行演讲,向留学生和英国民众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寇所遭到的苦难,讲述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讲述抗日战争对世界的意义,呼吁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很快募集了一笔钱。加上史宝廷的慷慨解囊,铁明可以实施他的计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的几家书店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表示,愿意以成本价卖给铁明三万多本新书。英国一家轮船公司的经理也被铁明的演讲所打动,愿意免费帮铁明将这批书籍运到香港,交到香港大学手中,再由香港大学送到西迁的西南联大等大学的图书馆。

目送三万多册精心选择的书籍装上英国蓝烟囱轮船公司的货船,驶离了利物浦港口,忙碌了半年多的铁明松了一口气。他回过头来,紧紧握住史宝廷的手,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斗英国奸商

铁明1904年出生在上海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上海震旦大学的一名教授,与国民党上海高层颇有渊源。铁明在留学英国之前,便以25岁的年龄,担任了上海农产物检查所的课长,主管进口化肥的检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中国化肥产量很少,基本上都是依赖从英、美等国进口。一些英国商人便利用中国市场的需求,将一些劣质化肥以次充好,混在正常化肥中向中国出口。

为了躲避检查,英国商人的化肥抵达中国后,便存放在租界里面,这样中国的检查所便无法检查。然后他们再悄悄地将这种化肥销往全国,获取暴利。

为了对付这些英国奸商,铁明想出了一个办法:要求市场上出售的化肥,必须贴上检查所盖章的合格证,凡是未贴合格证的,不准出售。他带领一批年轻的检查员,每天四处检查,使得全上海的零售肥料店无法出售这种劣质化肥。

这样一来,零售肥料店便不肯进奸商们的没有合格证的货,让英国奸商叫苦不迭。

英国商人怎肯干休?他们便向政府施压,成立了一个由英国人化验室,要求政府承认这个化验室也具有检验化肥的资格,有权发放市场销售许可证。国民党政府在英国人的压力下,不得不同意了英国人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人对铁明恨之入骨,总想着找个茬子,把铁明撤换掉。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奸计,故意在一批合格的化肥里掺上几包假化肥,让检查所检查。检查的结果当然是不过关。之后,英国人将这几包假化肥秘密销毁,然后拿着合格的化肥去英国人的化验室化验,拿到了合格单。

英国领事馆的人于是拿着这个合格单来找铁明,要求他进行解释:为什么合格的化肥,在铁明这里检查就不合格了?他们还向政府提出抗议,说铁明歧视英国商人,要求政府将他撤职查办。

面对英国领事馆气势汹汹的质问,年仅 25 岁的铁明却相当镇定。他不卑不亢地说:

化验单是我签的字,至于说与你们的化验结果有出入,那么可以重新化验。反正我手上的样品,是当着你们英国商人的面提取的,上面也有你们的签字。我不知道你们拿去化验的化肥样品,又是怎样取样的?有没有我们检查所的人在场?会不会调了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明接着提出,可以在英国商人的陪同下,把检查所封存的、有英国商人签字的样品,拿去南京中央农业检验所检验。反正真的假不了,假的,永远也真不了。

英国领事馆没想到,当初铁明提取的样品,居然有英国商人的签字。眼看这茬不成了,英国领事馆的人一个个神色沮丧了起来。

他们只得说:不必去南京了,我们相信你们上海检查所的检查结果。不过我们英国商人这一批肥料,都是合格的,不信你们可以再去检查一下。我们估计上次你们抽查的几包,是凑巧查到了受潮变质的。

铁明见英国人怂了,也见好就收,说:”那可以,我们马上再派人去检查一次。如果质量合格,我们当然同意这批化肥在市场上销售。对于贵国商人不远万里,将化肥运到中国,支持中国的生产,我们一贯都是欢迎的。“

经过这场交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上海化肥市场很少有劣质化肥的踪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职浙江,不屈服英国人的”抗议“

英国人知道,上海只要有铁明在,他们的劣质化肥就无法销售。所以他们动用关系,采用”明升暗降“的办法,将铁明弄到浙江省建设厅,出任肥料管理股主任一职。

当年的浙江远不如今天这么经济发达,用得起化肥的农民很少。不过在这个小市场,铁明仍然坚持原则,为农民发声。

当时浙江的省肥料市场上,主要销售的化肥有两种。一是国产红三角牌,一是英国进口的蛾眉月牌。国产的价格更便宜,所以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底,英国驻华使馆向民国外交部提出抗议,称浙江违反通商条约,歧视英国化肥,要求政府给予解释。

小小的化肥,怎么会引起英国人的外交抗议呢?原来在这年的浙江建设厅和农业实业厅的肥料招标中,国产红三角牌硫酸铵击败了英国的化肥,出人意料地中了标。英国人以为是铁明从中做了手脚,所以提出抗议。

国民党政权最怕外国人抗议了,于是将铁明召到南京,实业部次长周贻春、外交部次长徐谟当面质问铁明,为什么会发生英国化肥没有中标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贻春

铁明不慌不忙地解释:国产红三角牌化肥每吨采购价是130多元,英国的化肥却要卖145元。而且经过检验,二者的质量、肥效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他向两位次长承诺,一定会处理好这件事。

从实业部出来,铁明随即赶往上海,约见了一年前的手下败将——英国卜内门洋行经理。铁明开门见山地说:

“有一点我可以告诉你们,化肥不是鸦片,你们英国政府不会为你们这点化肥和中国打仗,所以我们还是要协商解决。我有个解决的办法,你们看能不能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明的办法是:在公开招标结果不可更改的前提下,让落标的英国人以中国化肥的中标价格,另外供应一部分化肥。这样英国人也可以多少有一点生意,不至于在浙江一斤化肥也卖不出去。

英国人一开始不同意这个办法,铁明向他们正色说道:“这是目前双方都能利益的办法。不要以为抗议,我们就会让步。在我眼里,你们的抗议不值半文钱,我也不需要向你们让步。”

英国人见铁明态度坚决,而且是自己理亏,只得接受这个方案。那份抗议照会,则躺在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档案里,再也没人提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到女王接见

新中国成立后,铁明拒绝与国民党一起逃到台湾,而是选择留在了大陆。他要用自己的学识,为新中国服务。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铁明当年在国民党政权中任过职,被人诬陷为”特务“,被关进了监狱。

在劳动改造的那些年,铁明一直没有丧失信心,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主动用自己的知识,在劳改农场研究怎样改进土壤,提高产量;怎样生产兽药,让农场发展养殖业。农场的干部都说,铁明根本不像一个”劳改犯“,更像是农场的”技术员“和”研究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日没夜的工作,让他患上了严重的眼疾。后来他的问题被查清后,组织上为他平了反,也在上海一所农业学校为他安排了教师的工作,希望他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但铁明却在这时眼疾复发,再也看不到这个精彩的世界了。

1984年秋,铁明收到了一封来自英国的书信。信是他当年的密友史宝廷的儿子寄来的。

小史宝廷告诉铁明,父亲已经作古,但在临终前,把他与铁明当年在英国募捐书籍送到中国的事告诉了自己,自己还把两位父辈的这段经历写了下来,发表在英国的《牛津》杂志上,在英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了小史宝廷的来信,铁明心潮澎湃,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他多想再去一趟伦敦,在老友墓前献上一束鲜花,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啊!可是自己年事已高,且双目失明,这个愿望看来很难实现了。

让铁明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当年的善举,居然连英女王都知道了。英女王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居然会给自己发请柬,邀请自己参加招待会,表彰自己对中英民间友谊作出的努力,这是多么大的光荣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10月15日的晚上,铁明在儿子的陪伴下,乘坐英国领事馆车,登上了“不列颠尼亚号”游船。伊丽莎白女王在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的陪同下,与铁明亲切握手。

铁明趁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陛下该不是为了对我过去做过的某些事情的肯定罢?”

女王拍了拍他的手说:“是的,就是肯定你过去对中英民间友谊作出的努力。”

招待会结束了,在儿子的搀扶下,铁明走向船舷的扶梯。谢丽娟副市长追了上来,问清了铁明的住址后,热情地说:"我跟你住得不太远,坐我的车走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明感觉鼻子一酸,对市长说:“谢谢市长,不用了,我想自己走走”。

1992年,铁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88岁。陪着他的骨灰下葬的,除了英女王的这份请柬之外,还有小史宝廷寄来的一件羊绒夹克衫。

小史宝廷在信中告诉铁明:“这件衣服是我父亲在世时穿过的,他让我想办法转送给你,希望它能为您驱赶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