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护圈”综合整理自护士加”、护理管理”、泰兴市人民医院”、现代护理报”等(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微信号:yyxxzz52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案例

患儿入院后,由办公班把患者腕带填写齐全后为其佩戴上,由于当时办公班护士同时接待五名新入患者,且环境有些嘈杂,办公班护士直接询问家属“宝宝是否叫什么什么名字吗”,家属随即说到是的,第二天责任护士为患者做治疗时,发现腕带竟然佩戴错了。

护士长上午查房时,发现有一位昨日新入院的患儿腕带被扯断,放置在桌子上。随即询问家属,家属告知,宝宝是易过敏体质,昨天护士为期佩戴过腕带后,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患者手腕处就密密麻麻出了不少皮疹,家属未向护士反应此情况,也感觉佩戴腕带也无什么作用,就自行把患者腕带给扯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腕带的重要性

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方式之一,正确、规范佩戴腕带有效帮助医务人员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特别是手术、昏迷、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无自主能力、老年痴呆、新生儿、婴儿等人群,保证各项诊疗和护理操作正确执行,保障患者医疗安全,降低医疗风险,避免医疗纠纷。

保障患者标识准确,通过扫描患者手腕带二维码就可获取患者的身份信息,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腕带过敏的原因

1

患者因素

当下,有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是:过敏体质的患者越来越多了。这些患者的皮肤比较敏感,对多种物质过敏,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佩戴上腕带后,腕部会出现局部红肿、瘙痒,有的甚至出现水泡,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皮肤损伤。

2

腕带材质

医院不同,采用的腕带材质也不尽相同。如乳胶材质的腕带,会造成部分患者对乳胶过敏。乳胶过敏是机体对乳胶的速发型变态反应,可表现为接触性荨麻疹、鼻炎、结膜炎、哮喘及过敏性休克等临床表现。

应对方式

1

临床评估

对患者手腕局部的皮肤情况进行评估,判断是否为腕带接触所致,查清致病源,有的放矢。

2

脱离过敏源

评估确认为腕带过敏者,采用各种方法,以隔离开腕带与患者皮肤的接触,使之避开过敏源,消除致病因素。

3

局部处理

局部出现的荨麻疹、红肿瘙痒等,可给予皮炎平乳膏等外用,进行局部涂抹,一日三次。严重者请皮肤科医生会诊,全身应用抗过敏药物。

4

加强交接班

对出现过敏反应患者要班班交接,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每天检查戴“腕带”部位的皮肤及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必要时,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和追踪,以做到持续性观察和处理,避免患者皮损进一步加剧。

5

跟进追踪

腕带过敏属于患者皮肤护理的范畴,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皮肤过敏情况,要进行跟踪和应对处理,直至皮损痊愈。

6

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如有局部瘙痒、红斑、荨麻疹等局部表现,不要搔抓,或哮喘、胸闷、呼吸困难等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注意事项

1

责任到人

病人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为病人佩戴。填写腕带上的信息,需由双人核对(护士--患者、护士--家属、护士--护士、护士--医生)无误签名后,责任护士应经常检查腕带的信息是否清晰。一旦发现腕带损坏、丢失及腕带上信息无法辨认时,应立即更换,更换时同样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为病人佩戴。病人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摘除腕带。

2

局部评估

每天检查戴“腕带”部位的皮肤及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保证佩戴部位的皮肤完整、无擦伤、无过敏反应、血运情况良好。

3

松紧度适宜

腕带佩戴时松紧度以一指为宜。

过敏患儿的腕带佩戴方法

1、外包法以透明敷贴等物包裹腕带。菏泽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闫明明老师的临床经验,使用无菌敷贴包裹腕带,使腕带不直接接触皮肤,这样就可以防止过敏,防止皮肤受损,而且透明敷贴只有0.025mm厚度,不会妨碍PDA扫码,患者相关信息清晰可见,不影响临床使用。

2、内包法反其道而行之,包裹的内容换成手腕。佩戴腕带前,可用衣物或袜筒等织物,专门包裹住腕带佩戴部位的皮肤,使二者不相接触,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3、选用粗细适当的棉质线作为绑带,先将腕带两端扣孔,其余部分剪除后,再将腕带和棉线相连,并根据患儿肢体围度系绳佩戴,大小以不脱落、不影响肢体血运为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用安全别针将手腕带别在患儿的外衣上,但要注意手腕带必须随患儿身携带,不要随意取下任意放置;患儿在更换外衣时需要取下手腕带,佩戴在更换好的衣物上;虽然是安全别针,也不让要让患儿随意摆弄;出院时回收安全别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恋爱不如多学习

还有件事麻烦您:

便于文章第一时间推送给你,

麻烦您

在订阅号列表长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