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有一种原因就很好解释,就比如某一个人他说:我己经登上珠穆朗玛峰啦,我己经到达这个高度了,足以证明我的实力了,这种人他努力拼博,要的就是一个成功的感觉。但是他是否适合继续在这个高度上发展生存下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还是要因人而异吧,如果让他感觉到这个高处不胜寒,并不适合于他的继续生存发展,如果还有一个别的地方土壤更适合于他的生长发育,并能结出硕果累累,那又何乐而不为呢?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嘛。就像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当年高考成绩730多分,本来可以清华北大任意上,可他却偏偏选择了既非958又非211的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可是马先生后来照样开创了腾讯网络公司的一个偌大的商业帝国。

请问现在在我们中国有几个人能和马化腾可比肩的呢?一个人考上一所理想中的大学,那也只能证明你刚刚成功了一小步,后面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要走,还需要你继续努力,好好地把握。千万别偏离了方向,否则,照样功亏于溃,就像那个北大毕业后,去卖猪肉的陆步轩,刚开始舆论是铺天盖地的,嘲笑声是遍地开花,但是,人家那个卖猪肉能是一样的卖猪肉吗?

一般人卖猪肉是摆摊卖,而他开的是国际连锁卖猪肉的公司,这能是一样的层次吗?现在他不是照样用他自己成功的典范来堵住那些舆论人员的嘴巴了吗?所以说:每一个人的成长成功的道路也不能一概而论,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聪明最理智的选择。能考上清华北大是需要付出不少努力和辛苦的,也是受很多人羡慕的,但有些学生高考分数有达到这些大学的标准,却没有报考这两所学校,而是选择了其他大学,让人诧异,其实是有以下原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业相比学校更重要

能去一所好的大学固然十分重要,可选择适合和喜欢的专业对于学生才是最根本的,好大学可以为他们带来好的学习环境,可专业才是决定今后发展更重要的。可以录取北大清华但不代表就能录到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两所大学虽属于国内数一数二的高校,可并不是大学里的专业学科也都可以达到国内之首,还有它们强势学科分数都比较高。所以有些学生虽然分数够了,但为了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会去别的大学。

个人对学校环境、城市的喜好不同

还有在选择学校方面和个人喜好也是相关的,一些学生虽分数够清华北大的标准,但可能更喜欢其他学校。还有的学生还会根据自己喜欢的城市来报考志愿,大学要读四年,选择喜欢、向往的城市生活也是比较重要的。

踩在分数线上的学生,存在不被录取的可能

北大清华录取时,是存在比例问题的,各省有微弱差别。有的学生分数上达到要求,但还是存在可能不被录取的情况,如果分数是踩在分数线上的,就会出现这种不录取的可能。双一流大学有几十所,其实每所大学都存在自己强势的专业,若是分数去清华北大被录取专业不确定性强,有可能会被录取末流专业,为何不去别的一流大学,录取王牌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表哥2005年高考695分,报考清华北大是没问题的,但他却选择了另外一所985大学。为此,我舅舅还特别不理解,但听了表哥的解释,大家也就都释怀了:清华北大学校的名称响亮亮,但不是每一个专业都如其名字一样优秀。表哥当年报考的是什么专业我不记得了,后期是研究生物工程。现在年薪上百万,可如果当时选择了清华或北大,或许会被调剂到历史、地理等他并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专业。

学业、事业的规划中,没有北大、清华。表哥早就为自己规划了人生道路,考什么样的学校,读什么样的专业,去哪个城市……清华北大虽好,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华北大的“虚名”不能当饭吃,不会跟随自己太久,毕业之后,还得看自己的能力。

我觉得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人各有志”吧,毕竟每个人的志向不同,对待事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亦不相同,即使清华、北大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很好的选择,但与个人的志向、看法、规划等联系起来时,未必就会是所有人的选择,因而也会出现明明能上清华、北大,却偏偏去了别的大学这种情况,也许,在做出这个选择的人看来,这个“别的大学”就是“适合自己的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在讲“选择”时,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看是不是适合自己的、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它是别人眼中最好的、最适合的,了解了这点,也就不难理解做出别样选择的人了,TA不过是为自己做了个选择,这个选择不是大家眼中要去选的,只是TA自己所需要的。

有些人分数明明能上北大清华,却偏偏要去别的大学,主要是他们要去学习强势的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如上图所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虽然有最多的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但是,在具体的一些学科上,她们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比如如果你想学习信息与通信工程,并且有志于去电信系统供职,那么其实你以高分进入北京邮电大学就比进入北京大学要更合适。因为,从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你获得的东西要更多。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想要在农学方面有所建树,中国农业大学的众多和农业相关的专业也是比北京大学更好的选择。

选择大学的时候,更多的是要寻求专业发展,而不是像选择高中一样必然会有市重点强于县重点的这样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院校,即使不是北大清华也照样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袁隆平院士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他也不是出身于名校,但是因为专业对口,又对自己从事的杂交水稻事业孜孜以求,从而成为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

小时候我就在想,以后到底是去清华大学还是北京大学呢?后来这两所高校我都没去,因为分数不够。而偏偏有些人分数明明能上北大清华,却去了别的大学,为什么会这样子选择?人各有志,清华北大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高校,能去这两所高校读书,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可是也有一些人觉得,清华北大不是自己的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这些才是我的菜,才是心目中梦想的高等学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尽管分数达到了清华北大的线,但还是没有去读。清华北大录取竞争太过于激烈,害怕自己无法被录取上,或者被不感兴趣的专业给录取了。所以宁愿不报清华,去一个好的985高校,读一个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专业,还可以避免无法被录取的问题发生。专业限制的问题。虽然说清华北大是一流学府,是一所综合高校,但是并不是所以的专业都开设有。有的考生想要学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清华北大就没有开设这门专业。

所以只能舍弃清华北大,去别的大学。考生自身的心理原因。清华北大集结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考上清华北大的没有一个是吃素的。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可能有些考生会觉得压力太大,不太适应。所以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就没有选择去清华北大,而是去了别的高校了。分数能够达到清华北大的学生,肯定不是一般人。这类人不管去到哪里,也都能够游刃有余。

清华北大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需要为了清华北大的名头,去读四年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有些人分数明明可以上清华北大,却去了别的大学,这里“别的大学”,在内地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此外就是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北大被过度吹捧,国内一流没错,但国际上只是30到50名的水平,落后于同属亚洲的东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香港特区的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清华北大过度迎合市场需求,重视应用学科而忽略基础学科,就如同沙滩上盖房子,房子越高就越不稳固。中国学风最好的大学,当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许是远离一线城市的灯红酒绿,也许只是因为数十年的优秀传统,中科大确实能坐住冷板凳。面对市场的诱惑,中科大始终坚守底线不扩招,始终保持高精尖和小而美的办学模式,坚持以研究为导向,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

所以,放弃清华北大而选择中科大的学生,很佩服他们的勇气和眼光,这是专注于科研的不二之选。清华北大汇聚了全国的学霸和状元,却从来没有获得一个诺贝尔奖,这是值得反思的事情。香港大学不断在治疗癌症、艾滋病领域取得突破,而清华北大医学院的学生还在忙着发论文,这同样值得反思。无论是清华北大、中科大或是香港大学,定位都是研究型大学。只希望从事的研究能以科学技术为导向,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

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市场,足以支撑起全领域的研发需求,但缺少的只是对科学技术的执着。以前很多喜欢理工科的高考状元都去了中科大,但现在却变得很罕见,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清华北大。导致顶尖学霸学金融,中等学霸才去搞科研。总之,我们到底什么时候能建成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经济管理学院不再是分数线最高的时候。